国立故宫博物院举办「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 图、文/国立故宫博物院《交流杂志98年12月号第108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清世宗雍正皇帝,可说是清代历史上最具争议、评价两极的帝王。国立故宫博物院于本(九十八)年十月七日至明(九十九)年一月十日,举办「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主题分「雍正帝的一生」与「雍正朝的文化与艺术」两大部分,尝试以文物重新对雍正帝其人、其事进行诠释。展件除本院珍藏雍正帝的亲笔朱批与书画器物外,并向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研研究所及民间收藏,共计两百四十六件珍贵展品共同展出。
精致高妙的艺术品味
雍正皇帝从登基到死亡,各种传闻不断,留下许多话题,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而史学家亦未有定论,是一位极复杂的历史人物。他为巩固皇权,打击对手,六亲不认,极为残酷,留下骂名;然而做为统治者,他刚毅果决,勇于革新、勤于理政、肃贪养廉、澄清吏治、扫除颓风,故政局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他上承康熙,下启乾隆,是奠定「康乾盛世」的关键人物,一位出色的皇帝。在文化事业上,他讲究皇家气势,完成《古今图书集成》,至今仍是存世内容最丰富的一部类书;在艺术创作上,他追求精致典雅,宫廷气质,常令承作活计的造办处「往秀气里收拾」、「往薄里磨做」、「往细处收拾」,加以受东西文化荟萃的影响,创作出有别于康乾两朝丰富的皇家用器。雍正皇帝精于书法,文采风流,结合宫廷画师与词臣,为雍正一朝留下了丰富的绘画与书法作品。
「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主要是以国立故宫博物院丰富典藏及北京故宫博物院三十七件精品,铺陈雍正其人、其政及其艺术文化成就,并制作多媒体介绍社会上广为流传雍正传说的渊源,为观众解惑。
记录或诠释雍正皇帝一生的官书、史著、传记、小说、演义、影剧极多,但以雍正朝文物展出雍正帝一生及其精致高妙的艺术品味则是首创。这次展出的两百四十六件文物包括:档案、史籍、地图、肖像、绘画、书法、砚台、瓷器、漆器、玛瑙、玻璃、珐瑯器等,参与展出者则有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及民间收藏。展览内容包括以下两大部分:
雍正帝的一生
清世宗雍正皇帝,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从登基到宾天,传言不断,民间稗官野史与官方历史档案,两极评价,南辕北辙。
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位皇帝,传说与历史记载中有几分接近事实真相。在展览第一部分「雍正帝的一生」中,分胤禛其人、与父皇的关系、与弘历的关系、君臣关系、治理天下、宫廷生活、宗教信仰、传位宾天等八单元,借由史书档案、书画器物等珍贵文物,铺陈解读雍正其人、其事、其政及其高品味的宫廷生活。以文物细说雍正皇帝的故事,厘清历史与传说,为观众解惑,也保留了诠释空间。
雍正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君王,他留下了洋洋洒洒不下数十万言的手书朱批,这空前绝后的帝业,为他赢得最勤政的皇帝历史评价。他授意创作的各式《胤禛行乐图》,至今扑朔迷离,让人弄不清何者是真实生活,何者是理想境界。他亲自监制的雍正款用器,丰富而多元,充分显示出他极高的艺术品味。总之,随著各种史料的公开,历史面貌的还原,雍正的历史评价也日益上扬,未来仍将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位皇帝。
雍正朝的文化与艺术
雍正时期的文化与艺术,一如这十三年中的政治与经济,有著承先启后的特色与功能。展览的第二部分,以皇家出版、皇家用器和皇家书画三单元呈现。
雍正皇帝十分重视儒家正统思想,提倡教化宣导,赓续文化,这反映在他的出版事业上。为了保存历代典籍,传承文化,他完成了《古今图书集成》;为了彰显正统,他继承父祖于雍正晚年完成易代修史的任务;他亲自删定《钦定执中成宪》与《朱批谕旨》,御制《朋党论》与编纂《圣谕广训》,目的在宣扬纲纪伦常与教化臣民。
在艺术创作上,他追求文雅精细,从雍正一朝丰富的内廷制造与书画创作,处处可见其有高妙而独特的艺术品味。雍正朝的皇家用器,包含瓷器、珐瑯、玛瑙、漆器、玻璃器及松花石砚等,均在内廷恭造的式样规范下被创造出来。因此,不论是纹饰、器形和技法,都呈现出皇帝品味与雍正时期的艺术风格。若再仔细归纳分类,雍正朝的皇家用器,又呈现出吉祥、皇权与雅趣、仿古与创新,并兼具东西洋异趣等特色。
雍正朝的皇家书画,由皇帝本人及其工书善画的宗室、阁员、词臣与内廷供奉等共同创作完成,无论是传承唐宋帖学传统的书法、延续清初「四王」正统画风的山水画、受恽寿平影响的花卉翎毛,或者加入西洋焦点透视法的庭榭楼阁画作,以及西洋传教士汇会东西的画风等,都反映在这一次展出的雍正朝书画作品上。
两岸故宫筹划多时,终于在二○○九年十月七日共同举办「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并于十一月四至六日举办「两岸故宫第一届学术研讨会:为君难─雍正帝其人其事及其时代」,这不仅是两岸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也是国际典藏中国艺术品的博物馆界与清史学界的重大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