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创造桃米新生命-纸教堂 图.文/吴燕玲《交流杂志98年12月号第108期(历史资料)》

  忘了在哪一个杂志中,看到南投县桃米社区「纸教堂」的照片,我就决定,一定要找时间到「纸教堂」来一趟。

  许多大陆观光客来台,一定会去日月潭,日月潭的湖光山色固然吸引人,但是还不到日月潭,有一个小小的桃米社区,却是近年来,国人旅游时,特意要驻足落脚的地方。

一座纸教堂,两个重建故事
  因为这里有一座「纸教堂」,在这座「纸教堂」的背后,隐藏著两个超过芮氏规模七级以上大地震,两个地区,日本神户与台湾埔里的重建故事。
  一九九五年,阪神大地震带走了日本神户地区六千多条人命,摧毁了十万多栋房屋;建筑师坂茂从东京来到神户,当他看到断垣残壁、满目疮痍中,当地的越南籍灾民,对著只剩下一座基督像的鹰取教会虔诚祈祷时,他兴起了要为这个地区盖一座教堂的想法。
  但是,当坂茂提出要用「纸」为建材,来帮灾民们盖一座教堂时,当地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们才刚刚经历过天摇地动的浩劫,坚固的木头砖瓦都抵挡不了地震,更何况是吹弹可破的「纸」! 用「纸」来盖教堂,这个构想实在太大胆前卫。
  事实上,坂茂建筑师过去曾经在一次家具展中,以成本低廉的再生纸制造纸管,设计展场的内墙、天花板与展示台,那次的经验,让坂茂发现纸管的强度远远超过想像,开启他想以「纸」来盖教堂的念头。
  即使对纸管结构强度的质疑消除了,但当时,鹰取教会神田裕神父还是不免心存疑虑,毕竟教会之所以颓倒,火灾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但坂茂建筑师以书店著火,书本比木造房子还要慢烧完为例,表示叠成厚状的纸张,因接触空气的面积少,所以较不易燃,并将纸教堂的模型,捧到神父面前,终于说服了神父,建造这座纸教堂。

远渡重洋迁移来台
  坂茂建筑师所设计的「纸教堂」,是采用玻璃纤维浪板,构筑成长方形的外墙,内部则用长五公尺,直径三十三公分,厚一.五公分的五十八根纸管,建构成一个可以容纳八十个座位的椭圆形空间。而且在整体的设计理念上,坂茂建筑师与神田裕神父有共识,希望这座教堂在平时,是社区居民的聚会所,假日时才做教会活动,因此在设计上,刻意舍弃了宗教的色彩。
  靠著当地居民、志工,大家胼手胝足地完成了这座「纸教堂」,穿透性极佳的采光,椭圆形与方形交错的空间,它果然成为当地居民甚为喜爱的一个公共空间,因而把它称为「Paper Dome」。
  二○○五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十周年的纪念活动就在这座「纸教堂」中举行,台湾九二一大地震重建伙伴们也受邀参加了这个活动。新故乡基金会董事长廖嘉展那时听到了「纸教堂」的故事,知道「纸教堂」原地将建造一所永久性的教堂,而欲将迁往他处时,当场,他竟然脱口而出地说:「可不可以把这座纸教堂搬来台湾?」没想到此议一出,居然获得了对方的支持,就在台湾代表团离开之际,日方决定,他们负责拆解工程以及运来台湾的费用,而台湾方面则负担进港后到搭建的经费。
  有了这座纸教堂,埔里桃米社区的重建,遂以纸教堂为中心。然而,桃米地区地势低洼,不管重建团队如何想破头,水都赶不走。因此,配合著地势,重建团队在纸教堂前设计了一片湿地,后面则有一个水塘,水色照映著纸教堂,反而让纸教堂比以前更水灵透亮了。

弯曲C形钢,衬托纸的直与柔
  台湾建筑师邱文杰,在纸教堂的附属建筑上,挖空心思想配合著纸教堂的建筑特色来设计,他前前后后与坂茂建筑师开了八次会,仍然找不出令人满意的规划。最后,在坂茂建筑师建议,不如把附属建筑与纸教堂独立开来思考,才突破了瓶颈。
  邱文杰最后选择台湾建筑常用的C形钢,欲以钢的「坚硬」,衬托出纸教堂的「柔美」,更有趣的是,「弯曲」的钢,还对照出纸教堂的「直」。让纸教堂后方这座附属建筑,不但有咖啡座、卖店、洗手间,强化了纸教堂的功能,也形成建筑上两相对比的趣味。
  如今,全台各地慕名而来参观纸教堂的人不少,不但带动了桃米社区的人气,使得它成为新兴的观光景点。大家来这里,更进一步发现,纸教堂完全与新生的桃米社区完全融合在一起,四周弯弯曲曲的生态水池环绕,孕育了湿生、挺水、浮水、沈叶的水生植物,提供水池生物完整的食物链,让这里每到晚间,总是蛙鸣阵阵。
  当地的民宿老板笑说:「没有想到,纸教堂与这群青蛙竟然成了我们的财源。」暑假一到,许多家长们带著孩子来桃米社区住上一晚,大人们坐在纸教堂中或静思、或聊天,小孩来这里看青蛙、听蛙叫,微风阵阵,享受乡间纯朴的生活。
  「纸教堂」在阪神大地震中,抚慰了许多鹰取教会灾民们的心灵,如今,它远渡重洋来到台湾,在埔里的桃米社区落地生根,一样让经历过九二一大地震后的桃米社区,找到新的生命力。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