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第二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开幕大戏《蓬莱大仙》首演记 图、文/明华园《交流杂志98年12月号第108期(历史资料)》

  「第二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大戏,在十月二十九、三十日于厦门文化艺术中心东广场热闹登场。明华园总团跨海献艺,也是明华园第一次在中国大陆以大规模「户外广场艺术」的形式演出。创团八十年的演出团体明华园戏剧总团,带来跃上国际的代表作──八仙传奇系列首部曲《蓬莱大仙》,让厦门观众惊艳这来自台湾的「传奇」魅力。
  明华园此行应厦门市「海峡两岸文博会」及「民间艺术节」之邀,赴厦门演出。除了厦门市政府促成这次的活动,特别是厦门市文化局以及厦门各界的倾力协助之外,策划本届文博会活动的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及法蓝瓷陈立恒总裁的支持,加上富邦金控也热情赞助,使表演从原本只规划演出一场,变成一连演出二天,让两岸的文博会一届比一届更盛大,一届比一届更好。
  「蓬莱大仙」的神话故事,二十年来传唱了台湾的大城小镇,累积上千场、成为数十万人的历史回忆。就像明华园走过八十年悠悠岁月,缔造的东方戏剧传奇,撼动了台湾的表演艺术界,亦吸引了国际舞台的瞩目。「蓬莱大仙」剧中叙述仙界「第一美男子」李玄悟道过程,饰演李玄的孙翠凤也成为观众永远的第一男主角,让人感受到台湾最本土的艺术力量。

明华园戏剧总团 东方戏剧传奇
  明华园于一九二九年创立,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为台湾「奇特家庭代表」。走过八十年悠久历史的明华园,历经歌仔戏发展的兴衰浮沈,见证了歌仔戏的传承与创新,明华园始终以坚强的艺术实力在表演艺术舞台占有一席之地。结合乡土神话的传奇感,带入电影紧凑的分场节奏,不但成功地使濒临没落的歌仔戏艺术,化身现今最有群众魅力的文化创意产业,更让这门台湾独有的表演艺术惊艳国际舞台。法国、美国、日本、东南亚、南非等地,都曾留下明华园的足迹。台湾歌仔戏因此迈入世界舞台,成功培育出享誉亚洲的歌仔戏明星。

加快演出节奏 融入与观众的互动
  两岸传统艺术的表演性质虽有共同特色,但在节目型态上确有很大的落差。明华园总团的演出在剧情上,加快了表演的节奏,让观众观赏的情绪可以融入剧情中,一气呵成,同时也加入了许多与观众互动的桥段,让厦门地区的观众体验一次与以往不同的戏剧感受。
  大陆的表演艺术界长期以来全是由政府支持,造就许多唱腔、身段功夫一流的表演者,与台湾的团队必须面对市场考验的机制大不相同,台湾的表演就显得活泼许多。明华园戏剧总团长期致力于传统戏剧表演形式的创新与突破,运用现代剧场的技巧,兼具「精致」与「大众化」两种特质,打造了歌仔戏的东方传奇,赋予台湾歌仔戏在当代表演艺术舞台上崭新的定位与价值。

超大型主体舞台 打造户外广场艺术
  台湾举办大型户外艺术展演活动的经验,远超过中国大陆,尤其是属于中型城市的厦门。在此行厦门的演出,明华园总团几乎是担任举办户外大型展演的先驱,从硬体工程、设计,以至演出、座位安排及观众动线规划等,都一一与厦门承办单位沟通、确认,才能让活动顺利进行。为了让厦门观众观赏到最精彩的表演,光是舞台设备、布景、道具、服装等等,就装了二个四十呎高大货柜,在半个月前运往厦门。而整体舞台结构,宽度约有近六十米,深度二十五米。虽然整体结构的器材与设备,百分之八十向当地厂商承租,总团长陈胜福亲自带领各技术部门主管坐镇指挥,对技术工程的要求几乎是将一整座剧场,搬移到户外的广场。从舞台搭设,技术装台到彩排,花费近一周的时间,这也让当地的舞美人员及工作伙伴,历经一场考验,获得宝贵经验。

观众挤爆现场 盼多加演几场
  厦门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语言、气候、生活形态等等都相当接近,两地也拥有共同型态的表演艺术—歌仔戏。本次活动除了两岸文化产业的交流之外,透过表演艺术的沟通,也拉近两岸民众的距离。
  明华园总团的舞台魅力,对于中国大陆的观众来说并不陌生。演出当日,除了来自厦门地区的民众外,更有北京、上海、云南等地的观众特地搭机前来观赏,台湾也有不少戏迷,更组队观赏演出。观众热情参与,纷纷要求加演几场,让明华园总团的全体演职员感动不已。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