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瑰宝─ 台江国家公园 文/李正芬《交流杂志99年2月号第109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你疯了吗?七股有什么好玩?依你的旅费,还不如选择到国外,或是到溪头、杉林溪来得有价值。」好友们嗤之以鼻的神情历历在目,但忠言逆耳终究还是抵挡不住蠢蠢欲动的心,毕竟潟湖、盐山的名气实在太响亮了,身处台湾,怎能错失亲自登门造访机会!

台湾盐博物馆记载台湾盐业史

  一大清早,按著既定行程,自台南市中心驱车直奔台湾盐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白如堆雪的盐田,也许是季节关系,炽热的骄阳把盐田晒得闪闪发亮,叫人无法直视。紧接著,两座状似金字塔的白色建筑,孤单地矗立在田中央,好似远古时代的埃及法老正施展著魔法,召唤著天涯游子快快进入殿堂,以一窥台湾三百多年来的盐业历史。走在盐村生活的时光隧道,仔细聆听盐民们的故事,才发现原来那白花花的盐粒,也曾经像黄金般珍贵,需要倚靠「盐警」的守护,才能稳住政府的财政收入。想像昔日盐田的荣景,对照今日的荒芜,不免为「晒盐」这白金行业,只剩下观光和教学的残存价值,感到唏嘘不已。

历史所遗留下来的一个意外杰作-七股盐山

  和台湾盐博物馆遥遥相望的是七股盐山,这座海拔高度约二十公尺,相当于七层楼高的盐堆,其实是台湾盐业走入历史所遗留下来的一个意外杰作。民国七○年代,台盐公司为解决晒盐产业人力老化和工业成本不断高涨的困境,积极推动机械化,全面采用机械器具收成。每年秋末到翌年夏初的采收期,运盐卡车将附近盐滩运回的盐倒进大漏斗中,再利用海水洗涤沙土,用输送带筛选过滤、堆砌如山,日积月累便形成今日七层楼高的「盐山」奇景。登高远望,湛蓝的海水、雪白的盐田,夹杂著绿树点点,想像自己顶著艳阳御风而飞,顿时觉得心胸豁然开朗。这不禁令我想起,唐朝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鹊楼,遥望落日向著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冉冉沉没时,是不是也怀有同样的心境?否则又怎能写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精妙绝伦、千古流传的佳作。

观海楼赏潟湖

  除了台湾盐博物馆及盐山,任何一个来到七股的访客,绝不会错过「潟湖」。七股潟湖是台湾最大的一块湿地,蕴藏著丰富的生态和资源,是当地居民世代赖以维生的衣食父母,也是黑面琵鹭过冬的重要栖息地。走访潟湖,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驱车前往「观海楼」赏景,笔直的木栈平台、简易码头,再加上风车装饰,把单调的三层楼观景台点缀的好生热闹。登上楼顶,眺望潟湖全景,微微湛动的湖水,轻摇著竹筏,把烦恼都送到水天之外。在静谧的午后,肆意地浸渍在湖水、沙洲、竹筏、之字型棚架,交织而成的渔村风情画里,何尝不是人间一大乐事?

乘坐胶筏游潟湖

  另一个快速体验潟湖的方法,就是乘坐胶筏游湖。你可以从六孔码头或南湾码头出发,穿梭在布满蚵架及定置网的水道中,佣懒地享受微风轻佛的午后时光,望著湖水放空思绪,把自己隔绝于俗事之外。也可以到码头对岸的沙洲走走,穿过布满木麻黄的防风林,眺望沙洲外海,放松心情。

龙山村鱼市场的拍卖热闹非常

  当然,七股潟湖的美绝对不仅止于明媚风光,他最迷人、最吸引人的地方,其实在于成功的养殖渔业及丰富的自然生态。
  台南沿海由于滨外沙洲遮屏,非常适合围筑鱼塭,因此光复后,县政府陆续在七股及曾文溪口一带开发鱼塭,过去十余年来,无论在产量或产值上都居全台之冠。如果你对此有兴趣,想一探究竟,不妨顺著心情徜徉在七股的渔村小路上,也许可以获得许多意外惊喜。
  这天,刻意起了个大早,趁天色微明之际前往七股潟湖最重要的港口︱龙山村。在村里,有座华丽高耸的龙山宫,是当地最醒目的地标。渔民靠天吃饭,虔诚的信仰的也就完全反映在金碧辉煌的庙宇上,虽然自己不是渔村子民,却也不能免俗地进宫参拜。也许很多人心中觉得很疑惑,大清早到龙山村难道只是为了要拜见池府王爷?原来当大家还沉睡在梦乡时,清晨的龙山村鱼市场已开始活络,每当时钟的指针指向六点半,拍卖便正式登场。只见前来买货的鱼贩,无不仔细打量著地上一堆堆甫自渔船卸下的渔获,心中盘算著,该出什么样的好价钱?而主持拍卖的鱼市人员也不得闲,手里拿著拍卖单,嘴里高喊著价钱,直到卖家满意、买家欢喜为止。

晨曦中的潟湖别有洞天

  离开了龙山村,看看手表,觉得离早餐的时间还很早,于是开著车四处闲晃,没想到这一晃却发现清晨的潟湖别有洞天。也许因为海水稍退,原先隐没于潟湖的定置网竟露出小半截,蚵架上一串串的养殖蚵也悄然探出水面,蚵田里不时有渔民架著竹筏来回穿梭,湖水映著晨曦波光粼粼,好一幅动人的景色。更向七股溪桥前进,发现离桥不远处有一片红树林,点点白鹭鸶穿梭其间,好不悠闲。树林外,泊著一艘架著吊罾的渔船相衬,晨曦中的潟湖,竟是那么的生气蓬勃,如此令人惊艳!

城市乡巴佬访蛤田

  就在返回下榻途中,突然听到一阵嘻笑声,顺著声音望过去,只见一群渔民正在岸边整理文蛤。一位阿伯指著远方在蛤田里来回推机器的人说:「你要拍照,就应该去拍那个啦」。原来他查觉我们是城市乡巴佬,热心地解说,文蛤收成时,会以抽沙机将文蛤自沙土中吸出,经过滤、清洗后运上岸,由渔民透过筛网分出大小。愈大的文蛤当然价值愈高,筛选后经包装再送往市集贩售。

黑面琵鹭来台过冬

  热闹滚滚的七股潟湖,其实还住著一群娇客,那就是被列为生态保育动物的黑面琵鹭,当地渔民俗称「la飞」。每年九月底,他们自大陆东北地区及韩国,陆续飞抵曾文溪口北岸的海埔湿地,一直待到翌年三月至五月才离开,因此这段时间是最佳的赏鸟期。

台江国家公园诞生

  七股之美绝对超乎你的想像,教人不想起也难。台南县政府认为,包括七股潟湖在内,介于青山渔港以南、盐水溪以北的陆域及海域,不仅保留西拉雅平埔族文化及汉民族各时期移垦台湾的历史遗迹,更兼具国际与湿地的重要生态资源,以及渔业、晒盐等产业型态的人文气息,因此主动提出发展为国家公园的构想,并在民众参与及政府的推波助澜下,设立了台湾第八座国家公园︱台江国家公园。在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正式揭牌后,台江国家公园管理处更将「保护台江地区丰富、多样的环境资源」设为经营目标,并以「文化景观导向建立发展愿景」、「社区营造基底落实共管机制」、「创新研发精神进行有效管理」、「区域整体思考成就国土美学」、「湿地保育主轴接轨国际交流」等五项理念进行管理,以达成与地方共生,延续「冒险犯难」、「拓垦开创」的台江精神。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对台江国家公园的「历史」、「自然」、「产业」深感兴趣,并为这片祥和而美丽的土地所感动,下次提起七股时,可千万不要再露出满脸的惊讶,台江宁静而恬淡的美,绝对会让你留连忘返、印象深刻。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