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带走桧木香—三义木雕 文/吴燕玲《交流杂志99年2月号第109期(历史资料)》

  三义木雕博物馆里,雕刻师沈培泽正拿著电锯,挥汗如雨地切锯著一个大木块,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站在旁边,不顾现场木屑纷飞,专注地看著这一块木头逐步幻化成一只帝雉的雏形,陈云林看得兴味盎然,一旁的记者忍不住说:「陈会长,木屑都沾到了你的西装上了!」
  陈云林却笑著说:「很好,没关系,这味道很香!」
  是的,就是这一股桧木香,让三义的木雕师得以将这得天独厚的素材原料,结合工艺,创作出一件件令人喜爱的木雕精品,不但闻之让人觉得心旷神怡,也在那斧凿间,找到那股源源不绝的生命力。

两大宗师带动木雕产业
  现在看到的三义木雕作品以桧木为原料居多,但早期三义这个小镇木雕业之所以能够发展,起因于三义原是樟木产地,从明、清时期开始,三义就有木雕的传统。
  但三义木雕业之所以兴盛,是由于日治时期三义乡民吴进宝捡拾枯木回家加工做摆饰品,受到日本人喜爱,吴进宝进而与日本人研究如何大量加工生产,于是开始了三义木雕业的发展。
  吴进宝之子吴罗松,因为颇具艺术天份,开始从事天然物、动物的雕刻。同一时期,另一名向日本人学习雕刻的李金川,则在人物雕塑上崭露头角,吴罗松与李金川两人可说是三义木雕的「祖师爷」,他们把自己平生所习的雕刻技艺传授给下一代。而吴罗松还特地至大陆福州,专程聘请了四名雕刻师傅来台传授更深刻的技法,使得三义木雕业在全盛时期,有超过二百家的业者,几乎整个小镇皆从事与木雕相关的产业。
  早期三义的木雕作品多销往日本,因此当时的作品风格,偏向日本人喜爱的具有禅风的奇木、天然物的作品。韩战爆发后,台湾和美国合作日益紧密,三义木雕作品亦开始输往美国,并受到美国市场的影响,此时作品较偏向概念性的写实风格。一九八○年代开始,台湾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台湾本土亦成为三义木雕的重要市场,为因应国人的喜好,作品仍延续写实风格,主题则较偏向台湾乡土题材,或是一般家庭、机关喜爱的人物,例如达摩、弥勒佛、关公等。

博物馆开启新里程碑
  一九九○年,政府为了推广木雕艺术,决定在苗栗三义兴建「木雕博物馆」,经过规划,一九九五年,三义木雕博物馆正式开馆与世人见面,让三义木雕迈入了另一个新的里程碑。
  三义木雕博物馆,不但整理归纳出木雕作品的源流,有系统地介绍了影响台湾木雕风格的中国历代雕刻风貌与南岛民族木雕。除此之外,还分门别类地展示出各种木雕作品的应用,从寺庙神像、建筑家俱、印模、当代艺术、特展规划、木雕讲习......等,对于木雕家的技术与创意提升,均有正面助益。

雕梁画栋巧夺精工
  建筑与家俱是最广泛应用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木雕作品,从清道光年间开始,唐山师傅纷纷在台落脚,同时也开业授徒。当时他们对于选料之精细、做工之考究,不管在式样、雕饰、用途上的设计,在结构上的榫头接合、尺度,均讲究规矩。而且装饰性的雕刻也繁复精致,依照民间习俗,花式多有驱邪祈福之意,不然就是花果瓜鸟、奇禽异兽,或是以忠孝节义的民间故事为题材。
  由于传统的建筑多是木结构,所以在属于结构的梁、柱本身,较少有雕饰,但是在结构的连接处,则多以雕饰加以点缀,并以粉彩绘漆,有钱人家甚至还以金箔点缀,这就是俗称的「雕梁画栋」。
  在家俱方面,不管是在厅堂之中的神龛、供桌、烛台、太师椅、屏风,或是在卧室的眠床、窗堵等,讲究的人家,也都会再缀以雕刻,或镶崁吉祥的图案。
  由于台湾民间信仰的虔诚,寺庙的雕刻是所有建筑中,最为讲究的,各地寺庙相互间以巧工竞赛,不管是殿堂屋顶的脊饰、角饰,还是门窗的浮雕,都颇具巧思。
  至于神像方面,根据三义木雕博物馆中的资料显示,台湾神像制作可分为三派:泉州、漳州以及福州,各派风格不尽相同。泉州师傅重视气势与布局,漳州师傅重视粗胚后修饰、刻划入微,至于福州师则是漳泉的复合,裱纸较厚、纹线精细。神像的制作也有一定的步骤,从选材、择日、开斧、打粗胚、定型、修光、修脸、磨光、入神、漆底漆、画脸、上漆线、安金、彩绘、装饰物、开光点眼,一丝一毫均马虎不得,同时还得讲究神佛性格的展现,刻划出神佛的慈悲与威武。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第二馆落成之后,使得三义木雕博物馆又展现了另一股现代摩登的风貌,不但空间切割俐落,更以木纹的清水模灌制墙面,再搭配木条及洗石子框塑而成,这种以自然的木纹呼应木雕艺术,以开窗借景结合艺术与禅意,顿时让场馆增色不少。
  近年来,在苗栗县政府与地方人士的协助下,三义经常举办许多木雕艺术节、嘉年华,甚至是竞赛、特展,不但使得许多木雕家得以相互观摩别人的作品,钻研雕刻技巧,同时也吸引了不少观光人潮。

木雕纪念品人人喜爱
  走出木雕博物馆,木雕街上各式木雕艺品,则是游客们的最爱,陈云林会长走访邻近的木雕街时,看到聚宝瓶爱不释手,花了二百元美金挑中了一个桧木聚宝瓶,带回去作纪念品。
  其实木雕街上,除了聚宝瓶、达摩、弥勒佛等。较为大件的木雕作品之外,一些有趣的小玩意儿也不少。特别是大型木雕作品在雕刻完成后,所剩余的桧木屑、樟木屑,都为商家物尽其用,不论是炼成精油,或是包扎起来做成放在鞋柜的除臭包、防蟑螂,都是实用而又便宜的人气纪念品。
  难怪,来访三义的游客,离去时,身上总是飘著阵阵的桧木香......。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