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从博鳌论坛看世界、亚洲与两岸 文/庞建国《交流杂志99年6月号第111期(历史资料)》

壹、前言
今年四月九日到十一日,博鳌论坛二○一○年的年会,在海南岛的小镇博鳌举行,共有来自三十二个国家的两千多名政要、企业代表和学者与会。台湾的代表团由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最高顾问钱复领军,参加了这场以「绿色复苏:亚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为主题的国际大型聚会。
在博鳌论坛举行期间,大陆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于四月十日下午会见台湾的代表团。接著,四月十一日举行一场两岸企业家圆桌会议,探讨「两岸签定ECFA后的商机」,由钱复和大陆社会保险基金的理事长戴相龙共同主持,吸引了许多大陆和外国的企业家参加。
博鳌论坛从二○○八年的年会开始,成为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二○○八年的年会,大陆国家主席胡锦涛利用这个场合会见了台湾代表团,台湾代表团的团长萧万长当时已经是副总统当选人。二○○九年的年会,大陆总理温家宝会见了由钱复担任团长的台湾代表团。大陆国家领导人在博鳌论坛上会见台湾代表团,已经形成惯例,这个交流平台所释出的讯息,当然值得注意。
不过,要了解博鳌论坛的作用和意义,我们不能只看两岸代表人物的互动和相关讯息,还必须观察这个组织对于国际政经秩序的影响,以免见树而不见林。以下分别从全球化、区域整合与两岸互动几个层次,分析二○一○年年会透露的多面向意涵。
贰、自由贸易趋势与博鳌论坛成立
博鳌论坛的全名是「博鳌亚洲论坛」(Boao Forum for Asia),它的成立和国际政经秩序朝全球化与区域整合方向发展有关。一九九○年代初期的时候,网际网路使用逐渐普及,资通讯科技的进步使得「四海一家」或「地球村」的说法,在感受上变得越来越真实。 联系方便所带来时空距离的压缩,加以政治面向上,苏联瓦解所象征社会体制的趋同,使得「全球化」的概念大为风行。于此同时,经济方面,由美国主导的自由贸易思潮也大行其道,并且在一九九五年落实为将「关税暨贸易总协定(GATT)」进一步强化成「世界贸易组织(WTO)」。
然而,在自由贸易思潮和全球化概念交相为用之际,彼此减免关税、开放市场,乃至于进一步迈向产业合作的作为,并没有在全球范围平均开展,而是由地理距离邻近的国家先跨出步伐。其中,欧洲的步伐最快,从一九五二年欧洲有六个国家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开始,欧洲地区就不断有人呼吁「团结力量大」。随著成员国不断增加,融合程度不断加深,经历过「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共同体」等阶段。一九九三年,欧洲地区成立了「欧洲联盟」,从贸易实体进展到经济和政治同盟。目前,欧盟已经有二十七个成员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单一经济体。
面对欧洲国家迈向整合,美国也在一九九二年,联合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并在一九九四年生效,成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协议签署的时候,美、加、墨三国经济实力总比当时的欧盟还大,后来才被更加扩大的欧盟赶过。
欧洲和北美的区域整合动作,当然让其他国家备感压力。在南美洲,先是由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在一九九一年签署了「亚松森协定」。然后,在一九九四年增修为「黑金市议定书」(Treaty of Ouro Preto),确立了「南方共同市场」(Southern Common Market)的组织架构。委内瑞拉在二○○六年成为该组织的正式会员,智利、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秘鲁等国,目前是准会员的身份。
亚洲地区的回应,则是从东南亚国协的扩大著手。一九八○年代,日本和台、韩、港、新等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成就,获得举世瞩目,「东亚奇迹」的论述逐渐兴起。这些发展成就,在一九九○年代,似乎进一步延伸到了东南亚国家,更使得「东亚奇迹」或「发展型国家」的说法盛极一时。可是,一九九七年的亚洲金融风暴重创东亚奇迹圈,使得前述这些论点受到挑战,也激发东南亚国协要与邻近的经济体携手的意愿。
一九九七年东南亚国协的高峰会议,中国大陆、日本和南韩元首受到邀请,展开了东协加三合作机制的推动。其中,东协国家和中国大陆的合作进展较快,二○○四年中国大陆和东协国家签署了「中国︱东协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推动「东协加一」的自由贸易区,这个自由贸易区已经在今年启动。另外,加上日本和南韩的「东协加三」自由贸易区,预计在二○一二年成立。
在前述全球化和区域整合的趋势中,博鳌论坛成为另一个亚洲地区国家对话的平台。在博鳌论坛成立之前,除了「东协加N」的组织之外,亚洲地区国家也与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智利和秘鲁,南太平洋的的澳洲、纽西兰和巴布几内亚,以及俄罗斯成立了「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的国际经济组织。但是,这个组织不是由亚洲国家主导。亚洲金融风暴则促使亚洲地区国家,兴起成立以亚洲为主体的国际组织的念头。
一九九八年九月,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菲律宾前总统罗慕斯和澳洲前总理霍克倡议成立一个类似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亚洲论坛」,获得许多亚洲国家的正面回应。一九九九年十月,罗慕斯和霍克与当时担任大陆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在北京会面,商定了此一论坛的筹设。二○○一年二月,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在海南岛的博鳌举行,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罗慕斯和霍克等二十六个国家的前政要出席了大会,博鳌亚洲论坛正式成立,选出罗慕斯担任理事长,并由曾任中国大陆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的龙永图担任秘书长,秘书处设在北京。论坛从二○○四年起,每年定期召开年会。
参、从博鳌论坛看全球政经秩序
一九九一年苏联瓦解,全球政经秩序出现重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大获全胜,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的思潮席卷全球。以美国为代表,主张经济上的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加上政治上的个人权利和全面选举的自由民主社会体制,成为某些学者认定的「 人类不同社会的共同归趋,不断演化的历史不再演化的终点」,也就是「历史终结」的说法。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美国和苏联长期主导的两个霸权对抗的国际体系,已演变成由美国独霸的全球政经秩序。在这种情况下,世界舞台自然以美国的马首是瞻,顺著美国的意向重构世界秩序。所谓的「全球化」,包括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相当程度反映著美国意志的遂行。
在这种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氛围中,虽然也有一些开发中国家,想要在新自由主义的道路外另辟蹊径,像马来西亚的马哈迪和新加坡的李光耀,都曾经提出「亚洲价值」(Asian values)的主张,认为开发中国家不一定要依循新自由主义的路线,可以按照本身的文化特性和实际需求,选择合于自己的社会体制,安排国家发展路线。不过,经历亚洲金融风暴的洗礼,这些声音也变得不再振振有词。
在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东亚地区国家和俄罗斯受创惨重,中国大陆的发展却依然稳健强劲。事实上,大陆自从一九七九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呈现快速成长。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中国大陆不仅未曾产生波动,还能支持香港渡过国际炒手的狙击,迅速恢复经济稳定和成长。也是因为中国大陆稳健强劲的表现,使得倡议亚洲论坛的罗慕斯和霍克相中大陆,希望由中国大陆来主导此一论坛的筹组。
博鳌论坛成立之初,因为是由退休政要为运作主体,其受重视的程度,自然比不上由各个国家元首亲自参与的亚太经合会议;也比不上由「东协加N」的架构引伸而出,于二○○五年开始的「东亚峰会」(East Asia Summit,EAS)。甚至,和由民间企业组成的达沃斯论坛相较,声势和影响�O也瞠乎其后。不过,近两年来,由于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情况有了变化。
二○○八年肆虐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得美国如日中天的国势大受打击,对于全球政经秩序的主导力量大幅滑落。相对的,却使得中国大陆扩展国际事务话语权,全球政经秩序影响力大增。这反映在去年四月G20的元首高峰会在伦敦举行时,全场焦点锁定在欧巴马和胡锦涛身上,并有人戏称「G20」应该改名为「G2」。
尽管,中国大陆一直强调本身是「大而不强」,也不想和美国争夺全球政经秩序的主导权,所谓「绝不称霸」。不过,中国大陆不断增长的实力,已经让许多人对中国大陆在世界舞台上可以扮演的角色,重新估量、重新设定。
博鳌论坛虽然是由亚洲国家发起成立,但其讨论议题的涵盖范围,并不局限在亚洲,而是包含全球性议题,也邀请世界各国在任的政治领袖出席。以二○○九年四月召开的年会为例,由于全球金融海啸肆虐,很自然地,大会主题就选定「经济危机与亚洲:挑战和展望」,希望为亚洲和全球经济复苏筹谋对策。今年主题是「绿色复苏:亚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探讨全球关注的绿能和节能产业议题。
在与会者方面,近三年来论坛邀请出席的现任政要,除大陆国家主席胡锦涛、总理温家宝和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之外,智利总统、哈萨克总理、外蒙古总统、斯里兰卡总统、巴基斯坦总统、寮国国家主席、坦桑尼亚总统、东加国王、丹麦首相、瑞典首相、卡达首相、伊朗副总统、阿富汗副总统、东帝汶副总理、柬埔寨国务大臣和新加坡国务资政等,都曾与会。
博鳌论坛是中国大陆可以掌控的国际交流平台,大陆对于国际事务的主张,可以透过这个平台发挥影响力。随著中国大陆对国际事务影响力的攀升,愿意参与博鳌论坛的政要和企业家,也将更加踊跃。这种相辅相成的循环激荡,会不会在未来快速地进展,使博鳌论坛在全球政经秩序中具有实质影响力,当然要看中国大陆的态度。不过,博鳌论坛在世界舞台上的份量,随著中国大陆的崛起而水涨船高,大概是可见的未来不争的事实。
肆、从博鳌论坛看亚洲情势
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当初和罗慕斯及霍克,倡议成立亚洲论坛之时,多少具有由日本主导此一论坛的企图。但是,一九九○年代初期开始,日本经济就进入所谓「失落的十年」的低迷状态,亚洲金融风暴对日本经济更是雪上加霜。罗慕斯和霍克后来转向中国大陆寻求支持,应该也是发现日本有些心余力绌。博鳌论坛的成立大会,细川护熙并未出席,而是由更资深的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应邀参加。理事会成立后,罗慕斯和霍克都当上了理事,罗慕斯并成为第一届和第二届理事会的理事长,日本主导此一论坛的可能性,当然就更加渺茫。
今年的博鳌论坛进行换届,罗慕斯任满卸任,由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继任理事长。可是,博鳌论坛真正的主导机关是秘书处,秘书长才是论坛运作的枢纽。继龙永图之后,担任秘书长的前中国大陆驻美大使周文重,将执掌未来几年博鳌论坛的日常事务,以周文重对外交和美国事务的娴熟,很有可能将博鳌论坛经营得更具声势。
至于,由泛东亚地区十六个国家(这十六个国家是东协十国的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汶莱、越南、寮国、缅甸、柬埔寨,东协加三的中国大陆、日本、南韩,再加上印度、澳洲和纽西兰)的领导人参与的东亚峰会,日本原先也有意争取主导权,或加重本身的份量,以抗衡中国大陆的崛起。但是,东协国家显然不希望这个从东协扩大出来的组织,被其他后来加入的国家喧宾夺主,拒绝日本所提邀请美国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会议的提议,并对新成员的加入持保留态度。再加上东南亚地区的情势并不稳定,原计划在二○○九年四月举行的第四届峰会,就因为地主国泰国的政治情势严峻而取消。这些情况,都削弱了东亚峰会的份量。
所以,亚洲区域经济整合的走向,主要还是沿著东协加一到东协加三的路径延伸。如今,东协加一已经启动,东协加三则尚有变数,中国大陆对东协国家的影响力,显然已经比日本更为直接,更具实效。
事实上,由于金融海啸造成了海外市场萎缩,出口衰退,中国大陆从去年开始,透过扩大内需来带动经济成长,结果表现优异。二○○九年的经济成长率达到百分之八.七,超过许多人的预估,也震惊全世界。人们开始相信,中国大陆可以靠著扩大内需市场,弥补海外市场的衰退。换句话说,中国大陆不仅只是「世界工厂」,更是一个新兴的「世界市场」。这个市场的胃纳量,不仅足以消化中国的出口转内销,还能容纳其他经济体的产品,对全球经济复苏做出贡献。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东南亚国家想要分享中国大陆扩增的内需市场,全世界的国家都希望能够分到一杯羹,日本何能例外?
不过,由于历史恩怨,中国大陆民众普遍都有反日心理。所以,日本品牌的产品在大陆市场上一直不是很受欢迎。日本想要改善和中国大陆的关系,博鳌论坛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径,这或许是福田康夫争取担任博鳌论坛理事长的原因。如果日本将博鳌论坛,视为加强和中国大陆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日本政要和企业参与博鳌论坛的意愿必然上升。博鳌论坛在中日关系,乃至于东亚地区的影响力,当然也会上涨。
中国大陆近年来,在亚洲地区的经济与外交布局相当积极。除了博鳌论坛和东亚峰会之外,中国大陆也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透过经济援助与湄公河流域的缅甸、寮国、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交好。同时,藉著反制恐怖主义的名义,与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和乌兹别克等国家,签定了「上海公约」。另外,在防止北韩发展核子武器与发动战争的议题上,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六方会谈」中,唯一真正有能力节制北韩的会谈参与者。
这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本来就可以交相为用。中国大陆未来会不会对博鳌论坛加大支持力度,增加它在国际交流合作上的份量,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不过,在上述这些交流合作平台中,特别值得台湾关注的,还是博鳌论坛。因为,它是台湾目前唯一有机会直接参与的机制,对于两岸关系可以发挥某些作用。
伍、从博鳌论坛看两岸关系
由于博鳌论坛的会员身份不是国家,而是个人、企业和组织。所以,它虽然是由二十六个国家发起和组成,却是一个非政府的国际组织。正因为如此,台湾可以透过个人、企业和组织的身份参与博鳌论坛,免除中国大陆不愿意和台湾在国际政府组织碰头的困扰。
博鳌论坛的会员,分为发起会员、荣誉会员、钻石会员、白金会员和普通会员五类。其中,前四类为正式会员,普通会员为非正式会员。正式会员可以参与论坛的所有活动,包括选举理事会和修改章程等决策过程。非正式会员的普通会员,则不具有选举权和决策权,是以出席和观摩大会所举办的活动为主。目前博鳌论坛拥有四十一席发起会员,八席荣誉会员,三十一席钻石会员,五席白金会员,以及五十八席普通会员。
台湾在博鳌论坛的会员组成中拥有的席位不多,仅有两席钻石会员,分别是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和威盛电子。萧万长曾以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的身份,数度率团参加博鳌论坛的活动。不过,在二○○八年以前并未受到特别重视,直到二○○八年四月博鳌论坛年会时,萧万长已经具有副总统当选人的身份,是否还能率团出席?会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引起关注。
结果是,萧万长仍然能够率团出席,代表团成员包括后来担任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的苏起。大陆国家主席胡锦涛特别利用此场合,会见台湾的代表团,对于即将就职的马英九总统释出了相当善意。萧万长就任副总统后,虽然不方便再出席博鳌论坛,但是,以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名义组成的代表团,仍然获得大陆方面另眼相看,包括二○○九年年会由大陆总理温家宝会见台湾代表团,以及今年年会由大陆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见台湾代表团。
习近平曾任厦门市的副市长、福建省委副书记和福建省省长,与台商有相当接触,对台湾事务并不陌生。不过,由于他不分管台湾事务,台湾朝野人物较少与他直接接触。
依照中国大陆逐渐定型的权力移转制度,除非出现难以排除的意外,否则,习近平在二○一二年接胡锦涛的班已经是定局。所以,习近平在博鳌论坛接见台湾代表团的言论和互动情形,获得特别重视。
习近平在接见由钱复率领的台湾代表团部份成员时,除了重申「一中原则」之外,讲话的重点在于为ECFA背书加温。这样的宣示,意味著第五次江陈会之时,ECFA应该可以顺利签署,将目前仍处于「WTO︱」状态的两岸经贸关系,推进到「WTO+」的境界。这对于两岸关系,当然是一个十分正面的讯息。
除了习近平强调两岸签署ECFA的必要性之外,龙永图也在博鳌论坛上向台湾反对签署ECFA的人喊话,呼吁台湾朝野「应从战略高度看待ECFA」。然后,又由钱复和戴相龙共同主持两岸企业家圆桌会议,探讨「两岸签定ECFA后的商机」。所以,博鳌论坛很明显地成为海峡两岸在国际性交流平台上,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往来渠道,两岸关系冷暖的温度计。
由于博鳌论坛是一个国际性的组织,与会人士来自全球各地,所以,海峡两岸在博鳌论坛上互动的冷热,会影响与会的国际人士和国际媒体对两岸关系的看法。
以这次论坛的情况来说,习近平和龙永图分别对ECFA做了正面陈述,大会又安排了探讨「两岸签定ECFA后的商机」的圆桌会议,很容易就吸引了国际政商界人士和媒体,对于ECFA议题的注意,并做出正面联想。
最后一次主持论坛的罗慕斯,就积极帮ECFA敲边鼓,表示菲律宾和其他的东协国家,都很关注两岸关系的改善,以及两岸签署ECFA之后可能开展的商机。同时,「两岸签定ECFA后的商机」圆桌会议,也吸引了诸多国际政商界人士参与,想要一窥两岸经贸合作的究竟,发掘本身想掌握的资讯。此外,也有人联想到,这是否意味著ECFA签署之后,台湾将获得国际经济活动的更大空间,在与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的事情上,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进展?
目前,海峡两岸除了由官方授权的海基会和海协会,建立起正式的交流协商管道之外,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也分别透过政党交流的形式,建立了非官方性质的往来管道。另外,各种民间组织的往来更是不可胜数。然而,除了海基与海协两会负责人的会谈外,其余场合的交流往来,在国际能见度上,就不容易达到博鳌论坛的吸睛效果。毕竟,博鳌论坛所搭建的,是一个国际性的舞台,比较容易吸引国际关注,获得国际性媒体的青睐。
陆、结语
马英九总统就职后,两岸关系增温改善,逐步迈向佳境。马总统在今年五月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专访时,也以「运作无碍」形容两岸关系现况。不过,尽管两岸关系不断改善,一旦碰触到国际活动空间的议题,双方还是不免互有坚持。在可见的未来,北京当局还不会同意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组织中并存。所以,世界卫生组织的模式(以「中华台北」之类的名义成为非正式会员),已是短期内的极限。
在这种情况下,对台湾方面来说,博鳌论坛其实拥有一定程度的挥洒利基。因为:第一,博鳌论坛是一个国际组织;第二,这个国际组织随著中国大陆的崛起,在国际舞台上日显重要;第三,台湾在这个国际组织中拥有正式会员身份;第四,台湾在这个组织中,得到中国大陆一定程度的礼遇。这些因素,使得博鳌论坛成为台湾可以同时经营两岸关系和国际空间的平台。至于,海峡两岸是否要在这个平台上加码,让它在两岸关系和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上更具份量,就要看海峡两岸领导人的意向和智慧了。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