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擦亮台湾文创品牌 文/张平沼《交流杂志99年12月号第114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创意人、业界与厂商交流的最佳平台由文建会主办,全国商业总会承办的「二○一年台湾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十一月十一日在台北市南港展馆盛大开幕,这是国内首度举办的大型文创活动。源自对台湾文创产业的深厚期许,基于「在地出发、国际接轨」的理念,商总兢兢业业地全力推动,希望凝聚业界活力,建构完整产业链,连结国外通路为业者建立强大行销平台,促成国内业者携手合作,擦亮「台湾文创」这个品牌,进而发光发热行销全球。
文创产业起源于一九九七年的英国,从而逐渐扩散至全球。台湾有优秀的文创人才,希望借由设计、制造到行销,汇集各界菁英,为文创产业打开市场。创意不在乎大小,它展现的是国家文化精髓及人民生活素质。文博会要替现有文创产品诊断优劣势,规划一系列整合行销计划,不只办展览,还要做到产业垂直整合、水平媒合。此外,文博会还将与国内其他领域的展会合作,以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配合政府积极推动文创产业,文博会还举办多场论坛,邀请国内外文创大师分享经验,借由多方激荡为台湾文创注入新意,机会真的非常难得。
二十一世纪的经济思潮是「在地创意、全球市场」,有识之士咸认文创产业是最具有潜力的产业。基于此一理念,商总结合了顽石创意公司等多家国内文创业者共襄盛举,早在八月三十一日即举行启动暨招商记者会,为台湾文博会打响第一炮,吸引了大批媒体关注,可见国人对这个新产业寄予非常高的期望。
商总为光大此次文博会效益,除邀请国内五百大企业采购部门、大陆重点城市采购团,以及全球知名大零售商前来观展外,尚邀请独立品牌服装设计师进行春夏新装发表会。不仅让业界与买家有更多接触、沟通和媒合的机会,更搭配多采多姿活动,为参与者开创更多利基获得实益,也能感受到别出心裁、如沐春风般的文创飨宴。还有台湾文创精品选拔,以及文创年度人物票选等活动,将文建会等有关部门辅导的文创精品量产及行销,这些用心绝对值得国人掌声鼓励。
文博会不仅完全免费参观,还备有丰盛奖品提供摸彩。商总不惜巨资兴建七个主题馆,有科技文化的数位互动、有六公尺高的概念设计、有即将失落且感人的百工故事,以及许多美丽炫目的新设计商品。法蓝瓷、太沃国际设计、磨菇设计、掌声谷粒、台客蓝等业者热情参与,花莲县原住民权利关怀协会、台湾变形虫设计协会、台湾室内空间设计学会、台中市广告创意协会、台湾原住民族产业经济发展协会的鼎力相助,国立故宫博物院和多所大学院校、学术单位热情支持,使得文博会将台湾从「制造台湾」转型为「文创台湾」,成为串连文化、艺术、生活等多面向的文化飨宴。
台湾创意发扬中华文化
刚落幕的上海世博会,处处可见台湾的创意发光发热,例如:两岸咖啡、可颂坊、85 、明华园「水淹上海」、「云州大儒侠」史艳文以及宜兰传统艺术中心进驻等,台湾软实力的表现令人惊艳。大陆历经文革时期,在保存传统文化和西方交流都出现断层。台湾则二者兼具,台湾文创人才具有国际观,与国际接轨,这是台湾品牌走向世界的契机。然而,大陆年轻一代肯打拚、学习能力很强,我方应如何持续掌握优势,继续强化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代言人」当仁不让的身份,将是值得关注的课题。
文创产业被视为「新蓝海」,曾前往大陆游览的游客,想必对张艺谋导演筹划推出的「印象西湖」、「印象刘三姐」等节目并不陌生,结合山水赋予新生命,正是文创的应用与发扬。大陆文化部提出「文化产业振兴规画」,目标要在二○一五年前将文创产业的产值倍增。大陆许多城市加紧开展文创产业,例如福州以发展「海西文创产业中心」为目标,希望与台湾加强合作。广东省表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图,越来越重视创意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福建省、深圳市领导都认同文创的重要性,认同由政府带头拚文创已是全球趋势。来台访问团的文创业者,都指名要参观诚品书店,希望参考其发展经验。可见,文创产业是永无止境的发展与竞争。
文创法三读通过 产业前景看好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文创法)今年一月七日经立法院三读通过,已于六月开始施行,此攸关台湾软实力的法案将投资两百亿于文创产业。「文创法」的通过,虽然比起韩国晚了十一年,但仍显示出政府对文化创意的重视。至于,未来如何快步追赶,使文创成为台湾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台湾另一颗耀眼的产业新星,是国人必须努力追求的方向。众所皆知,文创产业的重点在「创意」,只要做出创意自然就会有市场。韩国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重创,靠的就是影视文化产业输出,目前韩国文创产业产值,甚至不输台湾引以为傲的竹科。倘若两岸借由优势互补,将研发、文化创意及资本结合,进一步将中华文化再发扬,或许台湾第三次经济飞跃就在眼前。
根据中经院统计,二○○二年时台湾文创产值约四千三百五十三亿元,二○○七年成长至六千三百二十九亿元,平均每年成长七.七三%,比同期GDP平均成长率三.七%高出一倍。台湾传承中华文化精髓,作为华人文创重镇的实力自然不容小觑,但在行销和通路方面仍有待强化。两岸文化产业特色各异,有非常大合作潜力,大陆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台湾则在创意、研发、管理、经营等方面经验丰富,若能联手做大中华文化产业大饼,对连结彼此产业实力和强化国际竞争力将有极大助益。
商总除一向积极促进两岸经贸良性互动外,近几年更协助两岸促进智慧财产交流,不但协助在大陆被抢注的阿里山、日月潭等地理标章予以注销,也协助慈济以驰名商标注销在大陆被抢注的问题。商总今年承接了文建会委办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流通及拓展计划」,期盼将文化创意导入产业化,为经济效益加值。文博会四天展期共吸引超过五万人次入场,订单高达一亿元以上,成功打开台湾文创产业市场。商总将以全国最高商业组织集合群体力量,为「台湾文创」整合上、下游产业,建立完整资料库,集政府与民间的力量提供台湾文创业发展契机。未来,更将以此基础与大陆建立文创产业交流平台,促成双方互利合作,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