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ECFA时代 两岸电影合作展望 文/段存馨《交流杂志99年12月号第114期(历史资料)》

从二○○八年「海角七号」票房大卖座,刷新票房记录开始,陆续有「冏男孩」、「九降风」、「不能没有你」、「一席之地」、「听说」等优质影片接棒,台湾电影重拾信心,忠实观众日益增加。到今年农历春节,「艋舺」在美商众强片环伺下,突破重围开出长红票房,同时带动「台客风」影片周边商品商机,更为台湾电影注入一剂强心针。新生代导演个个蓄势待发,「有一天」迷离优雅,「第三十六个故事」清新宜人,「第四张画」沉郁深厚,台湾电影百家争鸣的繁花盛景,就在眼前。
碍于客观现状,台湾未来的观影人口与票房成长有限,除了在各国际影展扬威海外,当务之急是在其他华语电影市场开疆辟土,拓广票房与能见度。大陆人口众多,电影产业发展迅速,近三年来,年度票房与厅数更以倍数累积成长。两岸的文化背景相近,较之外国甚或是港澳,在创作共鸣与市场接受度上,肯定更为强烈与贴近。台湾电影拥有这样的最佳优势,应当充分善用,使得更多华语观众关注台湾电影,也让台湾新生代导演拥有更大的舞台,挥洒才华与创意。
近年来两岸电影合作日益频繁,今年六月二十九日,两岸签定ECFA,其中有关电影业部分,开放台湾电影不受大陆进口影片配额之限制,更加催化了两岸电影交流的迫切性。为了因应此趋势,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与两岸电影交流委员会于今年十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特组「两岸电影交流访问团」,带领台湾电影发行商、知名导演与制片赴北京访问。希望对台湾影片进口大陆之程序与相关事项更加了解,并与大陆进口与发行影片单位直接接洽,为台湾电影开出新活路,甚而展现台湾电影的团结积极,在影片合作摄制上,取得进一步的开放空间。
在与大陆「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座谈时,双方针对两岸合拍剧本审查的衡量标准进行深入的沟通。就「合拍剧本之故事内容『需与中国相关』」此一规定,其定义与深层内涵,资深导演王童率先提出,「中华民族经由五千年历史累积,奠定人性良善之美,这才是所谓与中国相关这项规定的最高诠释与发扬。」资深制片黄黎明女士接著补充,「民国三十八年后,台湾在人口和文化结构上起了巨大的变化,从大陆各省四面八方来的移民,将原乡的传统与习惯带进台湾这片土地,经过一甲子的融合与淬炼,造就台湾在电影等各方面创作上,与中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
资深导演暨两岸电影交流委员会主委李行指出,「电影『赛德克巴莱』里描述台湾原住民奋勇抗日,宁死也不愿屈服于外族统治,就是民族气节的最佳表现。所谓『与中国相关』的规定,若只流于字面或意识形态上的判断解释,对于两岸合拍电影,将错失弘扬中华优良道统的大好机会,对于前景可期的华语电影肯定会是一大损失。」大陆「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对此等意见给予极正面的回应,双方热烈交流。这说明了只要身为电影人,把创作发想回归到中华文化,终将殊途同归,化解歧见。
电影是一道何其神奇的光束,穿越政治与时空的阻隔,照亮那流窜于你我血液中的集体记忆,于是我们同笑同哭,同欢同愁,那是没有人能从中切断的永恒的牵系,一个没有人能轻易否定的共同价值。当周杰伦丰富了张艺谋的绮丽多情,林志玲美丽了陈凯歌的雄伟史诗;当赵季平水墨画般的旋律流入侯孝贤的长镜头,或许冯小刚拍了「另页台北」;当观众能即时在电影院欣赏想看的两岸合拍作品,当所有的创意发想,被实践被呵护被感受。
我们期待,ECFA之后,两岸电影能有更自由而开放的交流空间,更多元更频繁的合作,碰撞融会,互补互利,凝聚电影人的力量。那么,台湾华语电影站上最高峰的那一天,指日可待。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