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闽南语歌曲的第二春 文/施沛琳《交流杂志99年12月号第114期(历史资料)》

长久以来,台湾的流行歌坛,演唱闽南语歌曲往往有其乡土的局限性。相对于华语歌手前仆后继登陆,这些年来闽南语歌手不是只在中南部乡下跑摊,在闽南语广播频道现「声」,就是到东南亚跑跑码头。然而,最近福建厦漳泉以及台商聚集的广州等地,已成为闽南语歌手的新天地。

台湾歌曲满天下
闽南语歌手在大陆有如咸鱼翻身,从以下几项事实可见端倪:在福建一带,举凡各种闽南语演唱竞赛,几乎所有歌曲清一色为台湾流行歌曲。常受邀前往担任评审的台湾知名乐人黄大军说,无一例外地,每场演唱会从第一首到最后一首,他所听到的歌,尽是台湾歌。
近来,不乏台湾的闽南语歌手直接到对岸发展,甚至以大陆市场为优先的例子。例如:已将重心放在福建的王建杰,九月底才在厦门、泉州发行新专辑「透早的飞行机」,十月底已销售两千张。台湾的唱片市场规模缩小,采用「先陆后台」模式,也成了歌手与唱片制作人的另一个选项。
走进大陆的KTV,要找到一首大陆人作的原创歌曲,并不容易。笔者于二○一○年秋天,在福州a gogo KTV、帝苑与挪亚方舟等歌城,以及厦门GOODTIME欢唱KTV帝豪店、泉州KK金麦德龙店等连锁自助式KTV抽样调查,发现各家点唱歌库里的闽南语歌曲,从四千多首至八千多首不等,而其中约有九成五由台湾原创或翻创,再流传至大陆。可见台湾歌曲在大陆连锁KTV火红的程度!
若上大陆较受网友欢迎的视频网站,输入歌曲或歌手关键字,即可找到所喜欢的闽南语歌曲。尽管上网找歌方便,随著对智慧财产权的重视,正版唱片销售市场活络起来,厦门对外图书集团近两三年,更积极进口台湾的闽南语歌曲CD。
以二○一○年九月该集团提供的台湾闽南语CD进口数量资料显示,自二○○八至二○一○年止,共进口了两百二十九项专辑、一千五百五十三张闽南语流行歌曲CD。其中,江蕙位居排行榜首位,其个人专辑就进口了一一四张。其他歌手则有陈雷、黄乙玲、黄思婷、蔡小虎、龙千玉、袁小迪、翁立友、施文彬、蔡秋凤、罗时丰、王识贤、阿吉仔、王建杰、高凌风;唱片以吉马与豪记唱片为主要进口来源。

音像合作共携手
在网路未发达的年代,尽管盗版猖獗,CD无疑是台湾闽南语歌曲最佳的传播管道。在台湾开放返乡探亲初期,两岸唱片业者合作音像出版已蔚为风潮,在东南沿海地区销售得好的闽南语歌曲录音带与CD,在大陆成了抢手货。当年,以发行陈小云、叶启田歌曲的吉马唱片,即成了大陆音像出版社亟于接触的对象。
吉马唱片负责人陈维祥忆及当时说,大约是二十年前,接到厦门音像出版社的来电,希望能合法出版吉马唱片的一些卡带。当时,陈小云的《舞女》、《歌声恋情》、《杯中影》、《爱情的骗仔我问你》,以及叶启田的《爱拚才会赢》、《干一杯》正红。那个时期,两岸刚开放,公司著眼于市场的开发,就同意让他们发行,于是他带了母带前往厦门与音像出版社的人洽谈。
一到厦门,去逛一处夜市,整条街几乎都在播放吉马的唱片,当然那时在夜市卖的都是盗版。陈维祥就问卖唱片的人为什么要播,「因为有人买!」这人又说:「这个吉马太厉害了,我们都是靠他吃饭耶!」陈维祥于是笑笑问这人说:「你知道我是谁吗?」当对方得知他是吉马的老板时,很惊讶地说:「你就是陈维祥老板唷!」一直对他赞誉有加。
两年之后,广州音像邀请陈维祥与陈小云到广州开记者会,结果陈小云的唱片卖得很好,让这位歌手在讲广东话地区大红大紫。陈维祥说,除这两家取得公司授权出版外,其他在这之前于大陆卖的唱片可说全是盗版。根据他的了解,盗版的来源应是透过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有版权的唱片公司,偷卖版权到大陆,也有的是透过渔船、批发商或台湾友人取得。

传唱速度几同步
两岸交流频繁,目前两地流行歌曲传唱几乎同步。其实,在九○年代初期,两岸才刚开启交流大门,大陆沿海与台湾的闽南语歌曲流行步伐就已极为接近。也就是台湾一出新的专辑,大约半年左右、不到一年的功夫,就已能在福建一带传唱了。在台湾流行快二十年,张秀卿主唱的《车站》,至今仍是厦漳泉地区电台闽南语歌曲节目排行榜的前十名,《车站》词曲作家林垂立就曾见识到,自己歌曲在大陆受欢迎的程度。
林垂立谈到,二○○七年他在泉州参加一项在KTV举行的聚会,众人纷纷唱起他的歌曲。「首先,是一位中年男人,唱著《往事甭提起》,字正腔圆。如果是在台湾,对这样的场景并不会觉得稀奇,但在泉州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城市,有人能把这首歌唱得这么好实在令人惊讶。接著,又有一位女士唱《车站》,也是唱得很好。」他说。「当下,我才了解原来在厦漳泉,台湾的闽南语歌曲已经如此根深柢固了。这首《车站》是在一九九二年底发表,九三年开始在台湾流行。席间有人说,他们小时候,也就是十多年前,即九三︱九四年间就听过这首歌。推算下来,大陆与台湾流行的时间差,大约在半年至一年间。」

旋律简单易上口
厦漳泉等以闽南语为主要方言的各城市文化人,经常发出「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为何没有自己的好听歌曲受到社会大众欢迎」的疑问。知名乐人黄大军与林垂立分析,这三个闽南重镇,虽然都讲闽南语方言,创作者也尽可能模仿台湾的创作风格,但各地口音与腔调不同,在歌曲的押韵创作上无法跟台湾创作人相比,每个地方所作的歌曲可能只能在当地流行,走不进其他城市。加上台湾歌曲有著较多的商业操作,透过电台、KTV或网路的传唱,自然知名度也会快速增加。
主持闽南语节目的广播人安安指出,台湾的闽南语流行歌曲,因为长期受到日本演歌的影响,唱起来不是深情悲凄就是活泼律动,因此特别受到大陆人喜欢。另一位唱片界人士欧修智认为,大陆的流行歌曲比台湾落后二十年,加上他们对台湾事物的好奇,因此台湾歌在当地特别受到欢迎。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声乐教授、厦门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吴培文对于台湾闽南语歌曲的看法是,歌曲都有不同的意义,不论《爱拼才会赢》、《浪子的心情》等青春励志题材,或者《望春风》、《空笑梦》、《河边春梦》、《心事谁人知》、《思慕的人》等歌唱爱情主题,都容易受到听众欢迎。而相对于此,如:《正月点灯红》、《茫茫到深更》、《唱块咱厝的歌送给你》、《不同款的情分》、《妈妈你无对我讲》等满怀故土与乡情主题,虽是大陆原创的闽南语歌,由于内容受到限制,这些歌曲中民族音调的使用也较多,像《正月点灯红》用了许多芗剧的音调,比起台湾的闽南语歌曲演唱难度较大。
泉州市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作曲家王鼎南分析,《爱拼才会赢》、《一定要成功》这类刚劲歌曲,《针线情》、《车站》等恋情曲,《想故乡》、《出外人》等思乡情怀,或《空笑梦》、《相欠债》等无奈的叹息,或是《烧肉粽》、《有酒矸通卖无》等生活歌曲,以及一些风趣诙谐的说唱风格的歌曲。由于通俗且接近百姓人的生活,长期下来这些歌曲在大陆流传,不仅闽南本地人爱唱,外地人也学唱了。
他更指出,台湾的闽南语歌曲通俗、有味道,唱的是道地闽南语,在唱法与配器上虽具有日本味,但只要歌词好,仍容易被听众接受。而大陆虽有好作品,但并没有商业运作,况且主旋律与思想内容上都朝高雅艺术去发挥,自然就不易引起大众共鸣。
总之,经过这些年来的流传,闽南语歌曲在大陆确实找到第二春。在闽南语歌曲响彻全中国大陆各个角落之际,对于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闽南语歌曲创作、闽南方言在大陆的发展,均产生很大的作用。若更进一步以边缘与核心的概念看待此现象,闽南文化虽是台湾文化的源头,然而台湾作为创作歌曲的中心,闽南的原乡反而成为相对的边缘。两岸之间的发展,从闽南语流行歌曲的形式,台湾不仅取得了新文化上的意义与传播条件,更回流至原乡,正因为两岸不再隔绝,如此的回流现象在原乡也产生了新的文化意义。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