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海基会的未来 文/江丙坤《交流杂志100年2月号第115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今年不仅是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也是海基会成立二十周年。
《交流杂志》希望我能撰写一篇文章,
回顾一下海基会与对岸海协会长达二十年的交流历史,
并以史为鉴,展望海基会的未来。
两岸两会自九十七年六月恢复制度化的协商与互动之后,双方秉持「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的原则,持续针对两岸各个交流领域长期累积的问题进行沟通与协商,共同建构了处理与解决问题的机制,使两岸间的交流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过去两年半以来,两岸两会一共签署了十五项协议,全部都是为两岸交流建构基础的重要工程。事实上,两岸两会制度化的协商与互动,也是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重要指标,更是台湾海峡与亚太区域安定、和平与繁荣的保证。九十九年六月下旬,我在重庆与陈云林会长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这项协议将两岸经济合作提升到新的阶段,为两岸经贸交流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进展。
面对全球化与区域经济整合的趋势,该项协议对我国来说尤其意义非凡。ECFA已在去年九月十二日开始生效实施,早收清单项目也在今年元月一日实现降低关税。今后,不仅两岸可以在ECFA 「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经贸领域的合作,而且台湾也可借由ECFA进一步推动全球布局。
根据两会签署的ECFA,双方各自指定代表组成「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由于ECFA是一个架构协议,因此,无论是货品、服务贸易早收计画的执行落实,或是ECFA商定双方在半年之内应启动进行的四项协议后续商讨,以及各项经济合作事项的推动,都需要一个兼具经贸业务联系、沟通、磋商的平台,推动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在元月六日组成后,相信这些业务将可以更顺畅地运作。
九十九年十二月下旬,两岸两会签署了「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主要是从人道关怀出发,以两岸人民健康福祉为依归。拜九十七年两岸两会签署「两岸空运协议」之赐,九十九年一共有超过六百万人次往来两岸从事观光、商务等活动。因此,建立两岸疫病的通报系统与紧急救护的制度,实为刻不容缓之事。对两岸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来说,「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
至于十二月未及签署的「两岸投资保障协议」,则是ECFA生效后推动签署的第一个后续的经贸议题,具有指标性的意义。特别是针对广大台商所关切的土地征收及补偿、经贸纠纷调处及人身安全等问题,双方都希望透过这项协议,尽快为台商提供完善与有效的保障。惟由于双方对于若干内容安排与细节仍有一些意见;因此,两岸认为还需要再利用时间充分交换意见,来不及于十二月的会谈中签署。此亦显示,两岸谈判固应「由易而难」,但是正如我稍早所说的,从现在起两岸协商议题将会愈来愈难,协商会更加就事论事。
两岸两会主要的功能在于协商、交流、服务三大项。在协商方面,两岸制度化协商的运作,已经为两岸交流的开展、两岸关系的改善,创造了积极的条件,也建立了两岸之间现阶段「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议题优先原则。在这个原则之下,循序渐进,必定能够逐步排除障碍,累积共识,深化彼此的合作。
至于交流方面,过去几年来,两岸间文化、教育、科技、产业等领域的交流,有助于促进相互的了解与合作,发挥共同推展两岸关系的正面功能。两岸在这些领域的交流已经累积了相当的经验,今后双方应可在既有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往来。例如,台湾的大学将从今年起开始招收大陆学生来台就读,这是促进两岸青年学生进行学术专业领域的交流、深化彼此了解的好机会,也希望两岸的有关机关与学校,尽早规划相关的准备工作,让大陆学生来台就读这样一个重要的交流计划能顺利推动。
在服务方面,两岸间在旅游、饭店、旅馆、风景名胜等产业的交流,不仅有助于促进双方人民相互的了解与合作,也有助于相关产业的景气恢复。例如,「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九十七年签署后,到九十九年十二月底,已有一百八十万大陆民众到台湾旅游,增加了两岸民众直接接触的机会,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为了提升对大陆旅客来台旅游的深度与品质,两岸有必要针对「自由行」等事宜,尽早做出具体的安排。
海基会到了今年三月,即将届满二十年。回顾二十年来两岸关系的波折与起伏,当前两岸关系的和平与稳定,的确难能可贵,值得双方共同珍惜。过去两年半以来,两岸已经建立了两岸两会的良性互动的模式,为双方的互信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在已没有多少人会怀疑,两岸关系发展的整体大趋势,就是和平、稳定与繁荣。既然如此,两岸就应该坚定立场、把持方向、排除万难,只要两岸本著相互尊重的原则,发挥同理心,两岸关系就不会受到个别事件的影响,而产生不必要的纷扰。我认为,只要两岸以善意与耐心来共同处理双方的事务,为两岸累积互信的基础,则两岸和平发展的关系,必然能够行稳致远。
以史为鉴,海基会走过艰辛,也获得荣耀。我个人认为,海基会过去二十年来,曾经承担起为两岸关系在荜路蓝缕之中,进行披荆斩棘与开拓道路的工作;也曾经在两岸关系几乎停摆的时候,仍然坚守岗位与对岸的海协会维持基本而必要的联系。过去两年半来,透过「两岸空运协议」、「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与「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等文件的签署,海基会更扮演承先启后的角色。
为两岸关系做开路先锋,是海基会的主要任务。在两岸两会不复对话的岁月,与对岸的海协会维持藕断丝连的联系,海基会仍不曾懈怠。在两岸两会恢复对话与谈判的今天,海基会正和两岸民众一起写历史。
两岸关系步入正轨后,正往前迈进,我希望两岸关系不仅能够长长久久,更希望不断再创佳绩。但是,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居安总要思危。处理好两岸关系是中华民国无可回避的课题,因此我希望海基会能继续为两岸之间的协商、交流、服务,提供一个优质与有效的平台。
时值岁末,展望未来,我的第一个期盼就是,海基会依照各项协议建立的联系管道及平台,与对岸的海协会就两岸民众关切的急迫事项,订出优先顺序,并有效执行已签署的各项协议,为两岸的和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的第二个期盼就是,透过海基会与海协会的努力,让两岸同胞安居乐业。安居就是两岸和平,乐业就是经济繁荣。希望两岸两会在双方共同建构的平台上,继续推动平等协商,循序渐进,搁置争议,追求双赢。
我的第三个期盼则是,两岸两会能在过去六次会谈成果的基础上,扩大两岸协商为民众带来的各种效益,并希望两岸未来能继续秉持「对等协商、为民兴利」的原则,共同努力为两岸人民与中华民族的子孙,开创一个美好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