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杂志登台透露庶民心声 文╱郑景雯《交流杂志100年2月号第115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在大陆被誉为家长与孩子们心灵读本的「读者」杂志,今年一月一日正式来台发行正体版创刊号。这是第一本经过新闻局核定的大陆期刊,杂志内容集合两岸三地知名作家的作品,台湾作家王文华的文章也经常被「读者」刊载。在创刊号发行的记者会上,王文华还收到一叠厚厚的信封,里面装著多年来未领取的稿费,王文华表示,很高兴以后在台湾就能看到在「读者」发表的文章。
两岸文化交流热络
「读者」率先在台发行
随著两岸经贸交流加深,文化交流成为两岸共同关注的话题。继大陆电影去年在台开放拷贝数后,媒体、出版品发行也正在萌芽;「读者」在台湾发行,在两岸文化出版交流上,具有指标性意义,势必带动两岸文化出版双向交流效应。
「读者」台湾发行人吴治亚表示,这本杂志在台湾以正体字印刷,内容与大陆简体版相同,强调原汁原味,但会将大陆用语转换成台湾用语。像是「的士」在台湾叫做计程车、「波萝」在台湾叫做凤梨等,转变台湾日常用语,以适应台湾读者的阅读习惯。
一九八一年三月在大陆兰州发行创刊号的「读者」,得过中国大陆首届期刊奖,目前月发行量达八百万份,在大陆、亚洲都是发行量第一,让甘肃人引以为傲,还称「读者」为甘肃三宝之一。
「读者」除了原先有的简体版,也发行盲文版、少数民族文字版,在大陆另外有子刊物「读者欣赏」、「读者‧原创版」、「读者‧乡土人文版」,二○○七年也开办「读者网」。
「读者」在大陆每半个月发行一次,在台湾则是每月发行一次。「读者」正体版创刊号发行一万本,每本售价新台币八十元,在便利商店、金石堂均可购得。吴治亚表示,在台湾希望能达到五千本至八千本的销售量,让台湾人能透过「读者」内的文章,了解大陆人民的生活。
去年十二月,「读者」先在台免费发送正体版试刊号五万本。许多大陆新娘在台湾看到「读者」,彷佛让他们重回到小时候阅读的时光,也让业者对于「读者」在台的销售量有信心。
「读者」内容以人文为主体,主要区分为「文苑」、「人物」、「社会」、「人生」、「生活」、「文明」、「悦读」、「点滴」、「艺术」九大类别,诉求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深刻体验人文与关怀,融合文化、知识与趣味,广泛汇集世界各地华人名家作品,与读者分享。台湾作家蒋勋、龙应台、刘墉、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等人发表过的的文章,都曾被收录在「读者」杂志内。
除了收录名人作家文章外,也有来自不同环境的读者投稿,分享各式生活下的点点滴滴。在每个小故事里,都有著令人感动的人性光辉,也因此成了许多华人心灵慰藉的刊物,受到少年和家长欢迎,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鸡汤」。
「读者」除了在中国发行量第一外,在美国、日本、澳洲、新加坡等地也有众多读者,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排名第四,亚洲排名第一,拥有高知名度。在大陆,「读者」的读者群多为四十岁左右、曾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年人,这些人对于文化资讯有所渴求,因而成为固定读者。
吴治亚表示,「读者」有如台湾的「讲义」杂志,内容能让读者心灵沉静,不腥、膻、色,也能让台湾民众了解大陆庶民文化生活。吴治亚说,目前台湾民众都是从电视媒体得知大陆人民的生活,看到的都是大陆政治、经济起飞的报导,但真正底层人民的生活面反而很少被得知。吴治亚透露,台湾数位出版联盟理事长何飞鹏每次去大陆,都要买一本「读者」,当中的文章最能反映大陆一般人民的真实生活样貌,值得台湾民众细细品味。
大陆目前尚未开放台湾期刊杂志赴大陆发行,在「读者」杂志率先来台之后,我们期盼大陆方面也能早日开放,共同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也让大陆民众可以阅读更多来自台湾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