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两岸经贸交流的机遇与挑战 发表人/龚明鑫 整理/编辑部《交流杂志100年4月号第116期(历史资料)》

  大陆自一九七八年积极采取改革开放政策,并开始吸引台商前往投资;而在台湾的部分,于一九八七年解严,同年十一月开放国人赴大陆探亲,又于一九九○年开放台商对大陆间接贸易及投资,促使两岸双方经贸往来日益热络。
  之后两岸虽历经「戒急用忍」、「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及「有效管理、积极开放」等政策主轴的不同,但双方经贸相互依赖程度日渐加深。亦即,两岸经贸关系,虽然会受政策或政治波动的影响,惟从长期的趋势来看,两岸经贸关系仍受两岸经济比较利益所引导。
  自二○○七年起,大陆生产条件丕变,新产业政策不断出炉,使得台商及台湾或多或少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二○○八年台湾政党再轮替,使得两岸政策偏向开放趋势,也使得两岸经贸关系可能产生质化的改变。
  伴随著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啸的洗礼,全球一部分消费市场往新兴市场移动。二○一一年起,台湾及大陆陆续推出黄金十年及十二五规划,两岸产业也同时面临经济结构转型,这些林林总总变化,不仅带给两岸产业新机会,但也面临无可回避的转型挑战。
  事实上,大陆正面对许多转型及挑战,台湾也曾经历过,这些珍贵的经验应可提供大陆拟定相关政策参考;另外,若以产业供应链来看,台湾及大陆同时面临产业价值链不完整的缺陷,两岸有无可能在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域上,发展出全球标准或品牌,也是两岸产业的机会与挑战。
  随著目前两岸政治气氛趋于和缓态势,双方均有「搁置政治争议,开创经济双赢」之默契,启动许多事务性协商,利于经贸交流互动。台湾应考量发挥既有区位优势,定位为亚洲经贸关键枢纽,而两岸经贸政策朝自由化调整,势必益于台湾区位优势重获重视,以及台商回流投资。未来,台湾应重新思考经贸战略,将思维从消极防御转向积极拓展。在产业发展上,应积极推动产业合作平台,裨益共同研发、产业分工与拓展大陆内需市场。
  就长期而言,亚洲尤其是大陆,在金融海啸后,势必发展自我市场与产业调整,事实上,这也符合大陆自十一五规划以来及目前十二五的经贸计划策略方向。从十二五规划,我们也可以了解大陆的转型方向,首先,是制造与生产的大陆将转为服务与市场的大陆;其次,过去外资主导产业发展模式转为重视科学发展观,亦即科技自主产业升级与转型;第三,产业及区域结构失衡转为小康社会目标的达成,未来老年化、少子化下健康照护与安养议题(包括医疗保险制度)、数位落差及资讯国际接轨等议题,势必处理妥善;第四,过去以付出环保生态代价的产业发展模式,必须重新思考环保生态与产业发展共荣之道;第五,城镇化下,中产阶级的兴起,对于文化及精神娱乐需求。
  这些转变与发展趋势,都提供台湾产业发展的机会,因为这些产业发展的转型,对台湾而言,不是过去经历过,就是现在正努力克服中。也就是说,在未来大陆及亚洲的产业发展趋势下,台湾所扮演的角色,需由过去利用生产资源利基,转为提供克服转型经验与解决方案的服务者。
  亚洲及大陆的转型势必发生,商机亦逐渐成形,过去两岸经贸未能正常化的情形下,台湾只能坐看亚洲转型的发生与机会的流失。如今,在两岸经贸发展正常化的新局下,台湾实有机会贡献其擅长及转型经验。
  总之,无论从金融海啸或两岸新局的趋势来看,台湾产业势必转型,亚洲最终及服务市场的经营,是机会也是挑战。成功与否,端看两岸经贸合作模式的配套思维,倘若这样的模式与机会可以扩及亚洲其他各国,那么,台湾角色及定位才得以突显,否则,将使台湾落入依赖单一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