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编辑手记《交流杂志100年8月号第118期(历史资料)》

一九七八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凭藉著廉价充沛的劳动力及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政策,中国大陆很快成了举世闻名的「世界工厂」。

三十年过去,大陆昔日以出口拉动经济成长的发展方式,产生了变化。日益凸出的社会矛盾促使北京当局以「包容性成长」为主轴,大力发展消费市场。今年三月出炉的「十二五规划」,正式将服务业列为未来五年的重点发展方向,而「重民生」与「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向,更让大陆的服务业市场有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当世界工厂转型为世界市场,聪明的台湾商人,很快就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服务业不同于制造业,制造业讲求cost down,服务业却强调差异化。因此,「品牌」与「创新」便成了台资企业成功打入大陆服务业市场的不二法门。本期《交流》杂志特别以「台商创造的台湾特色」为题,从量贩、物流、书店、百货、医疗、餐饮等已登陆的服务业中,介绍几个独具特色的台湾厂商。他们所采取的经营策略或有不同,但不变的是血液中所流的「台湾DNA」。台湾服务业大举登陆,所带来的软实力正慢慢改写大陆对于服务业的定义。

除了服务业外,「十二五规划」的另一个重点,则是区域及城乡的协调发展。中共很早就意识到,邓小平「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区域发展政策,以及控制著人口流动与资源分配的户口制度,深深威胁著十六大以来的「和谐社会」战略目标。本期《交流》杂志特别邀请到中华经济研究院刘柏定助研究员及台大国发所施世骏助理教授,分别从大陆的区域发展策略及户籍制度,为读者解说中共近几年的思维转变,除了帮助读者了解中共如何借由各种政策工具落实所谓的「科学发展观」,对于台资企业的设厂开店,亦是极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大陆正利用各种政策工具提升总体的竞争力,我们台湾也不遑多让。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发布的最新世界竞争力排名,台湾跃升为世界第六强,为历年最佳的表现。本期台大经济系林建甫教授及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彭思远助理研究员撰文告诉我们,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背后所代表的意涵,不仅是台湾人民辛勤工作、台湾企业经营有方,更证明了政府的两岸政策正确。

然而,韩—欧盟FTA于今年七月一日生效,让台湾产业界感到忧心。IMD的评比证实ECFA的签署已为台湾融入东亚区域经济整合踏出正确的第一步,接下来该如何正确评估韩—欧盟FTA对台湾经济造成的影响,并采取行动妥善因应,都是无法回避的课题。本期台大国发所杜震华副教授及商业发展研究院朱浩副研究员对韩—欧盟FTA的精采分析,对政府或台商都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两岸青年的交流,随著政府开放陆生来台及陆客自由行,已从虚拟的网路世界,转移到实体生活中。利用社群网站分享与沟通固然是了解彼此的重要方式,但实际体验带来的感受与冲击却更为深远。两岸青年就是两岸的未来,透过虚与实的结合,我们相信一个和平共荣的两岸关系将更为可期。当两岸青年人心的距离被拉近,两岸关系新的一页,才正要展开。 █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