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台湾竞争力跃升背后的意义 文╱林建甫(台湾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彭思远(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助理研究员)《交流杂志100年8月号第118期(历史资料)》

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发布的「二○一一年世界竞争力排名」报告中,全球受评比五十九个主要国家中,我国排名第六,是继去年大幅成长十五名之后,历年来最佳的表现。在亚洲仅次于香港与新加坡,远胜于南韩的第二十二名以及日本的第二十六名;在人口两千万人以上的经济体中,台湾总排名表现仅次于美国。

这个全球注目的评比,已经普遍为世人所接受。此次的竞争力排名讯息,无疑肯定了马总统就职三周年的政绩,但评比亦指出台湾竞争力不足之处,提供政府改进的方向。

台湾全球竞争力排名上升的分析

IMD评比项目分成「经济表现」、「基础建设」、「企业效能」、「政府效能」等四大部分。不仅涵盖各项统计数据,同时亦向受评国家的外国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由于这些外资企业对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投资环境、政府法规等均有深入评析,能最直接反应该国的经济、投资、制度等竞争力因素,因此涵盖一国主、客观比较的IMD竞争力指标,向来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整体而言,IMD的评比,凡是越开放、对竞争环境越有利、表现越强的,分数就越高;越保守、越保护、有害于竞争环境的,得分就越低。

经济表现

以「经济表现」来说,这次排名跃居第八,继去年跳升第十一名后再进步三名。其中,不仅是台湾经济去年表现亮眼,经济成长率一○‧八八%,创下二十三年来的最高纪录,三四‧八%的商品出口成长率居全球第四名,服务出口成长率亦名列前五强。

另一方面,在ECFA签署之后,国际企业更是看好台湾经济的发展潜力,才使台湾能在经济表现评比排名大幅上升。充分反映近几年来,政府政策得宜,加上两岸经济事务正常化、台湾人辛勤努力地工作,造就我国经济的强劲复苏。不过在对外证券投资、外资投资国内证券、服务业外移疑虑、就业成长等细项都在十多名,这部分政府仍有进步空间。

企业效能

在「企业效能」的部分,虽一度受到锁国政策、金融海啸等影响,自二○○六年起,逐年滑落降至二○○九年第二十二名。但在金融海啸后,企业效能已快速的反弹,二○一○年大幅跃升至第三名,今年则维持相同名次。

长期以来,台湾中小企业的灵活度与弹性是我国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尤其是企业应变力、证券市场功能、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银行金融资产占国内生产毛额(GDP)比率等,都居前几名。「企业效能」向来是我国最具竞争优势的项目,且在政府持续的努力下,台湾「企业效能」已回到过去的优良竞争水准。

基础建设

以「基础建设」来看,居第十六名。这是继去年上升六名后再上升一名,但排名始终没有太大的进步。细项的基本建设,进步三名,但技术、科学建设、医疗环境及教育等排名都退步一点点。值得注意的是高等教育、高科技产品占出口比率、R&D(研发)人口比率、固网宽频费率等指标我国表现突出,但与环保相关的各项指标,如再生能源使用、二氧化碳排放、能源使用密度与气候变迁政策等,则还有进步的空间。

政府效能

与政府施政最直接相关的「政府效能」,排名却由去年的第六名倒退到第十,但与过去都在二十名上下相较,第十名已经是有史以来的次佳水准。仔细看五项次指标,仅「法规体制」改善,「财政情势」退步七名最多,「财政政策」、「企业法规」与「社会架构」三项次指标,分别较二○一○年下滑一、四、六名。

经建会表示,「公股影响企业活动」细项指标由十二名降到三十五名,以及「官僚行政影响企业活动」由第八名降到第二十名,点出政府应减少官僚单位对企业活动的干预,例如缓涨油价、政府介入公营行库整并等,应多尊重市场与民营化潮流。此外,劳动市场弹性、女性地位、外人投资国内限制及未来两年财政改善远景,这些都是四十几名,均还有相当的改进空间,适切地提示了政府提升效能的方向。另消费税率、外债、外汇存底、税收占GDP比率、公司税等指标表现,则维持过去水准。  

两岸开放提升竞争力

综上四项指标的分析,不难发现我国竞争力排名这两年的大幅进步,主要来自于「经济表现」、「企业效能」与「政府效能」这三项指标的提升。除台湾本身早已经具备厚实的基础与潜力,在逻辑上,一定是竞争力因素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否则一国的竞争力排名不可能会有如此跳跃性的进步。

有些评论将近年我国竞争力排名大幅变动,归因于二○○九年金融海啸对我国的剧烈冲击与经济快速回复的韧性。但金融海啸的冲击是全球性的,欧美等多国受伤程度远比台湾深,理论上竞争力下滑幅度应该比我国多,为何当年我国竞争力还会跌到二十名之外。且观察美国、香港与新加坡这三个国家的表现,不论是太平盛世,还是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三国的竞争力都能力保前三强。显然金融海啸后并不是我国竞争力排名剧烈变动的主要因素。

若不是金融海啸,那么过去三年来台湾来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呢?答案很清楚,就是ECFA的签署。

过去,台湾企业长期以来受到法规、政治等限制,于国际贸易竞争环境中始终处于劣势,难以跟其他国家做竞争。近三年政府意识到了企业环境的恶劣,一方面致力于松绑各项法规,例如公司法修法、产创条例立法、营所税调降、赠遗税调降等,为国际竞争打下深厚基础。

另一方面,两岸经济合作政策的推动,奠定企业未来在大陆的市场利基,强化在国际的竞争力。ECFA的签署,让我国由边缘化封闭的经济体走向国际贸易合作的舞台,打开我国经贸大门。经建会副主委胡仲英表示:「因为ECFA的签署,使得两岸贸易更加稳定,同时因为关税税率的下修及零关税,使得台湾的出口竞争力及获益率提升。另外两岸关系和缓之后,陆客到台湾旅游大幅增加,去年有一百五十万到一百六十万,约占全部观光客的四分之一,对于台湾的民间消费以及就业有相当的帮助。」显示ECFA的签署促进我国经济由外而内的升级与转型。

同时,ECFA的签署暗示两岸政治关系未来稳定和平发展的趋势,彻底摆脱过去两岸关系紧张的气氛,破除台湾麻烦制造者的形象,提升国际企业投资台湾的意愿,无形中再度强化我国竞争力。ECFA的签署不仅具体改善我国经贸基本面,更缓解两岸政治的不确定性,提升全球对台湾的信心。

竞争力提升源自于正确的政策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ECFA的签署是台湾竞争力跃进的主要推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Kydland与Prescott曾说过,政府的政策与国家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必须要有一致性,才不致让民间部门的决策无所适从。政策的不一致性,除会阻碍未来政策的推行外,也将有损政府效能。ECFA签署的落实,就是政府引导、辅助经济发展的最佳例证。

此外,我国政府对于提升国际竞争力不遗余力,在二○○九年IMD公布台湾竞争力大幅下跌至二十三名时,政府马上就成立了「国际评比专案小组」,由经建会主委负责召集检讨,从表现不佳的指标著手,拟定改进竞争力具体对策。去年跳升至第八名、今年再上升二名,成效果然不俗,显示政府确实努力提升我国整体竞争力。

此次IMD全球竞争力排名创下佳绩,固然值得高兴,但其中几项细项指标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期待政府能匡正这些缺失,将台湾打造成更适合投资与居住的环境,进一步推升我们的竞争力排名。

面对未来的挑战,ECFA签署之后,政策之推动除了必须重视台湾,更要立足两岸、放眼全球。我国打造黄金十年的经济战略,包含爱台十二项建设、六大新兴产业、四大新型智慧型产业等政策,不仅重视提升国内基础建设,其中六大新兴产业与中国大陆提出的「十二五规划」中的七大新兴产业,二者之间有许多共同重点,未来可以相互合作。透过两岸产业分工,打造完整产业聚落,共同走向世界。

最后,我国是一小型开放经济体系,对外经贸关系的优劣,深深影响台湾的国际竞争力。如今在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下,未来竞争力的提升必须更加著重国际化与全球布局与分工,与当前我国「走出去」的政策思维不谋而合,政府正确的政策指引台湾竞争力的提升,结合民间企业向来具有的强劲韧性与灵活的应变能力,必能永续维持我国高度的国际竞争力。 █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