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网志社群魅力 两岸无法挡 文/曾秋英《交流杂志100年8月号第118期(历史资料)》

两岸开放交流以来,双方交流的管道愈加多元,随著中国大陆网路的逐渐普及,网路交流更成为主要的交流方式。

近几年,大陆的网民人数快速增加。根据统计,二○○八年大陆的网民人数才刚破亿,约占总人口的十三分之一;才经过短短三年,网友人数大幅成长逾四倍。据新华社报导,截至今年三月底,中国大陆的网友人数已达四‧七七亿人,也就是每三人当中,就有一人有上网习惯。网路的普及,也对大陆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造成巨大影响。

大陆网友使用网路,并非局限于搜集资料,他们更重视「交流沟通」,并且愈来愈习惯透过网路发表个人意见,让网路成为另一个展现个人特色的平台。

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世界经济论坛」,今(二○一一)年四月发布「二○一○—二○一一全球信息技术(IT)报告」指出,大陆网友在网路上发言的频率居于世界之冠。根据调查,针对「是否每天或每周都会在网路上发言」的问题,有高达四五%受访大陆网民的答案,都是「肯定」,比例远高于第二名巴西的三五%。

在此情况下,不止过去传统的书信被快速便捷的电子邮件(email)取而代之,部落格(blog)、微网志(Micro-blogging),甚至是社群网站(Social Network Service, SNS)等,更成为两岸时下最「夯」的交流沟通管道。

社群网路 拓展人际社交圈

网路使用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著网路的「沾黏度」愈来愈高,具备「分享、互动、关系」连结的社群网站,不但能借由个人讯息的分享,找寻志同道合的朋友,更能透过资讯串连及分享,进一步拓展人际社交圈,影响力无远弗届。

部落格可说是社群网路的开端,使用者可借由文字、照片、影片等资讯,抒发个人心情,甚至针对时事进行评论,不但没有字数限制,使用者还可将发布内容分门别类,营造个人的小天地。

随著网页技术和网路频宽的不断扩增,社群网站可以提供的档案形式愈来愈广,「即时」更成了网友的优先选择。于是没有分类、有字数限制的「微网志」开始兴起,网友可以像使用通讯软体一样,随时更新自己的状态、心情,朋友也可以立刻回应,「即时」与「互动」成了微网志最吸睛的亮点。

Facebook(脸书)、人人网(renren)

成立于二○○四年的脸书,最初是以学生族群作为使用对象,之后不同阶层、不同领域及不同年龄的使用者先后加入。根据统计,脸书的注册人数已破六亿人次,成为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社群网站。

脸书使用者可利用「涂鸦墙」,分享文字、影像、图片,还可邀请生活周遭认识的朋友加入好友名单,同时提供多样的网路小游戏与心理测验,增加网站的趣味性。使用者也可分享心理测验结果,进一步拉近使用者彼此的社交距离。
正因脸书的使用者快速增加,在网路使用依旧受限的大陆,早将其列为封锁对象,类似脸书功能的「人人网」、「开心网」迅速卡位,成为「大陆人的脸书」。

根据人人网今年首季财报,截至今年三月底,人人网的注册用户数已达一‧一七亿人,今年以来,平均每月新增两百万用户。凭藉著大陆庞大的用户市场,今年五月,人人网已在美国上市。

Twitter(推特)

二○○六年成立的推特,目前虽然并无中文介面,但限制每次发文上限只有一百四十个英文字,便捷的使用方式,让网站甫推出就大受网友青睐。推特不仅限于张贴文字,同样也可附上相关的影片或图片,具备即时传达效果。

推特之所以有发文字数限制,是因为网站最初的发想就是以「状态更新」为主,有别于部落格「落落长」的文章,推特的使用者可用口语、简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且在推特发文,往往可以获得快速回应。因为回应发文内容的使用者,并不限于原先名单中的亲友,因此可透过连结其他人的社会网络,构成一个更大的网路社交圈。

Plurk(噗浪)

和其他社群交流网站相比,二○○八年才正式上线的噗浪算是相当年轻。噗浪同样设有一百四十个中英文上限的发文限制,不过在噗浪发文并非每个使用者皆可见到,必须要成为对方的「粉丝」或是「好友」才能看到并且回应。使用者可以依照自己的使用需求,设定隐私权限。

噗浪和其他的微网志最大不同,就是以「时间轴」的方式呈现发文,且为了吸引使用者踊跃发言,还设计一种随著发文、上站次数与交友情形增减的数值「Karma」(卡马值),卡马愈高,使用者可用的功能愈多,增加网友的使用度。

不过推特和噗浪在大陆市场的命运,也和脸书一样被列为「拒绝往来户」;同时和「人人网」一样,衍生出另一个「具备中国特色」微网志,「微博」因此诞生。

新浪微博

微博的使用方式和推特相似,同样有发文一百四十个字的上限。二○○九年八月才成立的新浪微博,到今年三月初的短短二十个月内,其用户数已经突破一‧二亿人,预计今年底将超越二亿人。

如果你以为在用微博的都是大陆网友,那就大错特错了。微博使用者之所以增长的如此之快,除了可透过行动通讯上线随时更新状态,最大的原因,就是透过「名人认证」的加持,吸引网友点阅关注。其中两岸艺人的微博,可说是最受粉丝关注的一群。

综观微博粉丝数排行榜,榜上前几名几乎都是艺人,其粉丝数量都在五百多万到五百万之间,以艺人小S来说,其粉丝数量就将近九百万人,几乎是台湾一半的人口!若再加上「二级粉丝」,也就是「粉丝的粉丝」,加乘效果至少数十倍。庞大的传递效应,也让微博的磁吸效应更加强大。

今年三月大陆全国人大、政协的「两会」期间,在硬梆梆的政治议题外,大陆媒体最关注的就是那些赶时髦、开设微博的官员们。香港凤凰电视台主持人、大陆政协委员杨澜更坦言自己是个「微博控」,每天固定要「织围脖」(围脖意指围巾,因与微博同音,织围脖成为上微博的暱称)。

浙江海宁的官员甚至还想出了更妙的点子,将纸本的公文电子化,化身「微博公文」。不但加速公文审批速度,让官方办事过程更加透明化,每则短短一百四十个的讯息,还省去了公文中逢迎拍马的繁文缛节。不论成功与否,都引起社会热议。

瞄准微博低成本、传播快的优势,中资或外资企业也纷纷开设微博。中信银行北京分行办公室主任光文兰就说,就算在相对便宜的网路上打广告,在入口网站按照点击数收费,「五十万元人民币一天就没了」;至于传统的户外大型看板,一年花上千万元人民币也是常事,传播效果还不见得比网路好。

两岸深化交流 网志建大功

随著网志等社群网路的普及,两岸交流也不再局限于过去单方面的官方言论,愈来愈多元且深化。

二○一○年美国时代周刊票选「全球最具影响力一百人」,来自上海的作家韩寒,最终以将近九十万票,名列网路投票排名第二,那年他才二十八岁。

事实上,早在韩寒夺得此项殊荣前,不少台湾网友已透过韩寒的部落格,了解大陆社会的现况。生于一般家庭的韩寒,早在高中时期就展露文才。他在高二时出版的首部小说「三重门」,至今不但销量逾两百万册,更入选为大陆「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具影响力的三百本书」之一。

韩寒对于大陆社会基层面向有其独到的观察力,点出中国大陆快速经济起飞下,底层人们写实的另一面。他的文字魅力之大,让他的部落格点阅率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大陆知名度最高的意见领袖以及青年偶像,甚至还在台湾出现了「韩寒现象」。

除了韩寒,另一个北京女孩的部落格,也同样引爆两岸网友关注。

去年八月,一位二十五岁的北京女孩赵星,只身一人背著十公斤的行囊,到台湾旅行。赵星的旅程全台走透透,从台北的故宫,到中部的日月潭、 阿里山,再逛到南方热情的高雄。

赵星说,出发之前不少周遭亲友都叮嘱她一定要注意安全,因为台湾人「很坏」。但来到台湾后,赵星对于台湾的友善,印象特别深刻,发现台湾人「很愿意帮助人」,让她的旅程多了许多意外的惊喜。而高雄港湾的美,更让赵星难忘。许多大陆年轻人经由赵星的眼更认识台湾,而赵星笔下的高雄,也让不少台湾人惊叹:「原来高雄这么美!」

随著陆客来台自由行六月底正式上路,不少大陆背包客也打算跟进赵星的脚步,亲身感受台湾的景致风光与文化。借由网志和微网志的交流,两岸的沟通势必愈加热络,过去因不熟识而产生的误会,也将愈来愈少。 █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