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东方与西方的交会 传统与现代的交锋 松山文创园区2011世界设计大展 文╱赵钏玲(台北松山文创园区行销经理)《交流杂志100年12月号第120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二○一一年九月三十日至十月三十日,台北市展开了有史以来最盛大的设计界盛会,横跨台北市的松山文创园区、南港展览馆以及世贸一馆,所举办的二○一一世界设计大展风光落幕了。为期三十一天的展览,创下超过一三六万人的参观人次。其中,光是松山文创园区,就有高达八十三万人次到访,创下历史性的纪录,也带领台湾的设计产业、民众的美学素养,迈向新的里程碑。

全球首次跨领域设计展

二○○七年,经济部以台湾创意设计中心为代表,以台北为主办城市,自全球十三个国家十九个城市脱颖而出,争取到「设计大会」主办权。藉由此契机,经济部特别举办「二○一一台北世界设计大展」,成为全球首次跨领域设计展。经过五年筹备,共有超过三十四国、一千两百位以上国内外设计师,六千件以上的展品。
本展览有三大展区,包含松山文创园区、南港展览馆及世贸一馆。每个展场定位不同,分别展出专业展、交流展及创作展。期能透过展出,让台湾民众体验世界设计产业的脉动与能量,促进产业与社会的升级转型,并快速提升全民对设计美学的认知。更希望借此向国际行销台湾,让台湾的创意设计实力一举跃升国际舞台。
本次世界设计大展以「交锋」为主题,主视觉由飘逸的青竹叶,和象征灵感的红羽毛前后交叠,在画面正中架构出一个大大的「X」符号。竹叶为东方文化的象征,羽毛笔则是西方传统用以书写、绘画的工具,双方交会代表东西文化的刺激。翠绿的竹叶和桃红的羽毛笔,一刚一柔的配色,同时展现新、旧世代的设计人相互交手,激荡火花。
以「交锋」做为设计大展主题和相关内容,主要目的为设计实务与其他领域相互激荡,以及不同设计类别相互激荡后的前瞻突破设计,并且呈现出全新、前卫性、实验性和挑战设计眼界的作品与概念。更象征各领域为了共同改善人类生活,互相融合以创造、发展出更多作品。

松山文创园区 蕴含历史文化

位居二○一一世界设计大展最大展区的松山文创园区,总面积超过四千坪。展出内容,包含本次主题展「设计交锋展」、「国际工业设计展」、「国际平面设计展」、「国际室内设计展」、「国际工艺设计展」、「亚洲文创跨界创作展」等国际级展览,以及台湾原创作品的「金点设计展」、「台湾设计之光展」、「更见菩提琉璃艺术展」,以及「设计玩家展」。
以上各展于前身为松山烟厂的松山文创园区中展出,在充满历史文化的古迹空间中,民众除了观赏本展汇聚的崭新创意能量外,还能品味古今交替的独特氛围。

南港展览馆 两岸城市争奇斗艳

不同于松山文创园区,南港展览馆以企业、团体等为主,分为「企业区」、「团体区」、「感动区」、「两岸区」及「数位区」。
为争取台北市成为二○一六世界设计之都,南港展览馆的「台北馆」沿用花博流行馆的设计创意,以乐活之都「Design For Living」为策展主题,规划六大展区,分别邀请以台北为创作基地的优秀设计团队与人才进驻,突显人文荟萃、观点多元的城市特色。「两岸区」则集结沈阳、北京、厦门及无锡等四个城市的设计推广组织,让民众一睹「中国设计新未来」。

世贸一馆 百位设计师 恣意挥洒创意

世贸一馆主题为设计创作展,共有「台湾当代设计师联展」、「国际设计学生创作展」以及「新世代交叉设计营」三大展区。其中,「台湾当代设计师联展」让百位台湾设计师在百间小房子里打造个人展览,王侠军、萧青阳、聂永真、杨惠姗等都参与展出。
观众游走其中、好似穿梭在设计巷弄中,设计师古又文也首度以导演身分,展出概念影片「The Hole」,结合时装、舞蹈与音乐等,展现创新的展览形式。

设计大展 赋予松山烟厂新生命

不只是展览内容引人入胜,前身为松山烟厂的主展区松山文创园区,更是在历时多年的整修后,因本次二○一一世界设计大展而正式对外开放,为民众揭开旧烟厂的神秘面纱。
占地六点六公顷、被誉为「台北后花园」的松山文创园区,为一九三○年代,日本人所的兴建「台湾总督府专卖局松山烟草工场」。当时以「工业村」的概念,将食、衣、住、行等完整的生活机能注入厂区,设有员工宿舍、餐厅、浴室、小型医院、育婴室等,以期作业人员无后顾之忧安心工作。而制烟工厂生产线容纳数百位女作业员卷烟的盛况,造就当时的烟业成为台湾的重要产业,也同时成为东南亚重要的制烟中心。一九四七年更名为「台湾省烟酒公卖局松山烟厂」,一九九八年停止生产,二○○一年由台北市政府指定为第九十九处市定古迹。
位于台北市光复南路上的松山文创园区,拥有具日式分离派建筑风格的办公厅舍、大跨距高透光长廊建筑的制烟工厂、结合月台与供应输送带的仓库群、高耸烟囱的锅炉房等市定古迹。
在空间规划上,一到五号仓库为综合性跨界展演空间,办公厅及制烟工厂则发展设计产业与视觉艺术产业。多功能展演厅原为篮球场,借由篮球场挑高的钢骨结构屋顶、空间氛围的特殊性,提供最佳的宴会及舞会活动之时尚场地,或静态之视觉艺术展览。充满异国风情的巴洛克花园除有绿意盎然的特色景观外,兼具酒会及记者会功能;锅炉房与机械修理场,则成为结合艺文展演之创意餐饮空间。全方位的空间使用,成为设计产业及视觉产业的旗舰基地。
本次二○一一世界设计大展以新颖的设计产业注入松山烟厂古迹空间,将原有建物结构及特色保存,并增设必要之空间素材,让新旧元素完美平衡,使松山文创园区蜕变为台北市一颗闪亮的「绿宝石」。

古迹活化利用的优良典范

松山文创园区与台湾创意设计中心,也在园区中常设营运华人第一个设计专门博物馆「台湾设计馆」,希望让松山文创园区带动创意设计发展,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地。
「台湾设计馆」全馆五一二坪,超过三百件展品,其中《台湾区》搜集一百多件台湾经济发展各时期代表产品,可一窥台湾如何运用设计,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期望成为教育民众设计对话与沟通的平台。
未来,期许在整合松山文创园区之育成、辅导、展览与行销等多项功能后,注入现有资源及能量,带动群聚效应。更以全方位的空间使用,多功能、多元化的经营概念,形塑松山文创园区成为台北市设计及文化创意产业旗鉴发展基地,更成为两岸三地古迹活化再利用的优良典范。 █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