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从二○一二总统大选看两岸关系未来发展■文/包宗和(国立台湾大学副校长、政治学系教授)《交流杂志101年2月号第121期(历史资料)》

二○一二年总统大选的一项主题即两岸关系,不仅因为两岸情势与台湾安全息息相关,也因其左右台湾的未来发展。

朝野在选举过程中的最大争议,在承不承认「九二共识」。民进党不认为有「九二共识」存在,国民党则认为「九二共识」不仅存在,并且是两岸一九九二年后得以推展相互关系的依据。

九二共识 两岸关系稳定基础

大选后,民进党应以理性务实的态度看待「九二共识」。首先,「九二共识」源自一九九二年的香港会谈,过程中两岸表示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台湾方面认为对一个中国的内容彼此认知各有不同,因此建议各自以口头表述,此即「一中各表」。就我方而言,「一个中国」是指中华民国。大陆对「一中各表」虽未正式表示认同,但也从未对此一主张公开表示反对。北京的立场是,只要两岸均接受「一个中国」就可以了,并以此为基础,磋商其他具体议题。这也是为何自一九九二年后,双方能够签署多项协议的原因。

民进党不宜藉当年没有「九二共识」这个名称,来规避确有实质共识这项事实。民进党若不能抛弃意识形态,务实面对台湾人民安全福址所系的「九二共识」,两岸问题将会一直成为台湾内部纷扰的因素。

中共领导阶层曾多次表示,台湾若扬弃「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将遭到严重破坏。除非北京当局的两岸政策能有结构性的转变,否则其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不可能动摇。民进党蔡英文主席曾一再提及「台湾共识」,但在台湾内部统独对立无法化解的情况下,「台湾共识」能否形成,将是一大问题。

此一共识即使能够形成,但若无法与「九二共识」的内容吻合,不啻宣告两岸基本共识解体。其后果将是两岸关系处于危疑不定的状态,新的协议将很难签署,旧的协议也将面临有效执行的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解除的情况下,两岸关系倒退势必牵动双方经济合作的破局,台湾经济将雪上加霜。

双方关系恶化也将使活路外交无以为继,一旦彼此恢复金元外交,互挖墙脚。在大小资源不对等的情况下,我国在国际上好不容易开创出的荣景将不再,进而造成邦交国数目持续下降,国际组织参与之门完全关闭的局面。结果台湾将更形孤立,人民仇中情绪弥漫,台湾将面临锁国内斗的梦魇。

九二共识已成台湾共识

如今,二○一二年总统大选及立委选举已平和落幕。国民党的胜选,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台湾多数人民对「九二共识」的肯定。马政府将可延续过去四年的两岸政策,持续推动与大陆间之交流。在「先经后政」原则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的功能,推动ECFA后续商谈,创造两岸经贸互利的双赢局面,并使台湾人民对ECFA成效有感,实属未来四年的重要工作。

此外,两岸文教交流也应列入重点。经贸是一种利害关系,有其可变性;文教则是一种心灵关系,有其永续性。两岸同文同种,均源自中华文化,而台湾软实力中的人文特质,是大陆民众所欣赏的。深层的文化互动,可使人民从相互了解到相互欣赏。而教育交流,更可使两岸青年透过互访、留学而相互学习、相互认识,从而建立起同理心,降低两岸未来因误解而导致误判的可能。

一如前文所言,「九二共识」中的「一中」就台湾而言,是指中华民国,此亦完全符合中华民国宪法之精神。透过二○一二年总统选举,「九二共识」得到台湾过半数人民的支持,从民主角度观之,「九二共识」已可被视作「台湾共识」。

「九二共识」中的中华民国不只是指台湾,也包含中国大陆,此不仅确保了台湾的主体性,也指涉了中华民国的延伸性。故就实质内容而言,「九二共识」无伤台湾的主权,又具有确保两岸安定和平的便利性。民进党若从工具性层面考量,应该认真思索接受「九二共识」的可能。

凝聚国内共识 促进两岸互信

马总统已宣告未来四年两岸从事政治谈判,签署和平协议的机会很低。在「九二共识」架构下,台海维持安定和平是可以预期的,外交休兵也可望维持。然而,台湾如果寄望大幅度开拓外交空间,「九二共识」仍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这主要因为在「一中各表」下,双方各自主张主权及于对方,此满足了「一中」原则,但在论及具体的国际组织参与时,不啻为一种零和局面。换言之,两岸若无法进行政治对话、政治谈判,进而解决双方政治定位问题,台湾全面参与国际社会仍相当困难。

为解决两岸在根本问题上的僵局,未来四年北京与台北纵使无法从事政治协商,仍宜透过二、三轨就政治敏感度高的议题广泛交换意见,以渐进方式,为两岸政治问题之解决逐步寻求交集。毋庸赘言,此乃异常艰巨的工程,特别是台湾乃一自由民主社会,未来若要推动和平协议,必须经过马总统所宣示的公投程序,故国内凝聚多数共识是相当重要的。

可行方式之一是在总统府成立「国家发展委员会」或「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广邀朝野各党各派人士及学者专家,就两岸政治相关议题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分送朝野政党做内部沟通辩论,再回到委员会形成共识。此一程序或许需往返多次才能收到若干效果,其成败关键在于国民党与民进党内之沟通能否顺利,以及此两大党间立场落差能否拉近。当然,上述委员会之运作可与两岸非正式对话同步进行,并将后者之对话状况通知委员会参考,委员会共识则可做为与大陆政治对话之基础。

把握历史契机 构建永久和平

未来四年两岸政治关系能否有尺寸之进,实取决于几项因素。首先,马总统大开大阖的魄力与决心;其次,大陆方面的急迫性;第三,在野党的态度;第四,主流民意的趋势;第五,美国的态度。

由于马总统第二任已无连任压力,在历史评价的考量下,总统可积极思考如何在两岸关系求取突破与创新。在「不统、不独、不武」的承诺下,总统仍有相当广阔的空间可以挥洒,为两岸持久和平的建构做出贡献。

大陆方面今年将逢权力移转,应有一段守成观望期,特别是马总统胜选连任,代表胡锦涛过去几年的对台政策没有失败。习近平若萧规曹随,应暂时没有从事两岸政治谈判的急迫感,双方维持低调但具建设性的政治对话应是可行的。

至于在野党态度,民进党若能改采务实政策、抛弃意识形态,自然有利于朝野共识之形成。若仍旧无法在两岸政策上改弦更张,自不免成为执政党与大陆进行政治对话的沉重包袱,但也将使民进党无法走出自我设限的框架。

至于主流民意的趋势,从此次总统大选来看,至少「九二共识」已获多数人民之认同。在此基础上,马政府只要能提出具有说服力的中华民国论述,则在两岸关系上,做出更多可向历史交代的创举,是绝对可能的。

维系与美友谊 推动两岸对话

影响未来四年两岸关系之另一项重要因素,即美国的态度。美国是我国的长期盟友,与台湾安全密切相关。冷战时期,双方基于两极对立,反共理念一致,始终坚定地站在一起。

然而,自一九七○年代美国改变对华政策后,美中台三角关系俨然成形。台湾为维持自身利益,至少要维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以免陷于孤立。即使一九九○年代前期,两岸关系因海基、海协两会的建立而获得改善,美台关系仍是台湾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此一现象,在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飞弹危机及一九九九年两国论期间更为显著。

民进党执政后,由于两岸僵局始终无法有效打开,美国对台湾的支持乃益形重要。只可惜陈水扁总统因坚持烽火外交与入联公投,严重冲撞到美国的重大利益,美台关系每况愈下。二○○八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四年来两岸关系大幅改善,使美国对台海问题放心不少。

然而,两岸的密切互动也引起华府对台湾意向的若干疑虑,间接影响到美方对我国的信任。两岸政治接触,不免涉及两岸政治定位、军事互信机制建构及和平协议签署等敏感性议题,美方高度关切是很自然的。因此,在重视台美关系的前提下,美国态度自不免对两岸政治对话的推展,有其相当程度的影响。

中华民国 台湾人民最大公约数

展望未来四年,除了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下,持续与大陆商签包含台商投资保障在内的各项与民生福祉相关协议外,并应切实推动ECFA后续协商,落实协议之执行,使人民对ECFA有感。政府亦宜积极思考与大陆签署文教协议之可行性,特别是在难度较低之高教协议方面。

在政治层面,虽然马总统已有宣示,但延续过去四年既有的二、三轨对话仍有其必要,以维持两岸间的良好氛围,并强化大陆对政治谈判的耐性。马总统可考虑在总统府成立跨党派的协商机制平台,以尽量凝聚国内较多共识,减少将来两岸从事政治协商的疑虑与阻力。此外,我国应与美国维持二轨对话,使双方沟通无碍。至于两岸若有重大议题之协商,我方最好能适时知会美方,以减少美国对我之疑虑,维持台美间的互信。

去年是中民国建国百年,而在历经民进党八年执政及辛亥革命百年之后,大陆对中华民国已有不同于一九九○年代的看法。中华民国在两岸对话中,不再是负担而是资产。

二○一二年的总统大选,多数人接受了「九二共识」,也等于再次印证人民接受了中华民国。换言之,中华民国已逐渐成为台湾人民的最大公约数,也成为两岸间可以谈论的议题。此外,美国对「九二共识」之支持及过去四年我国在国际上已累积获致一百二十六国免签待遇,中华民国隐然成为国际间受到尊重的标的。政府不妨尝试以中华民国来凝聚国内共识及形塑两岸共识,以最高智慧和最大包容为两岸关系开创新局。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