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和平稳定的环境,才能创造国家发展的生机─深度思考马总统元旦祝词■文/赵春山(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交流杂志101年2月号第121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中华民国跨进了百年的历史门槛。马英九总统以「为下个世代点亮蜡烛」为题,发表了他的元旦祝词。马总统在祝词中列举百年来一些杰出人物,在不同领域对国家作出的特殊贡献。尤其是中华民国在台湾的这段发展历程中,马总统认为,这些古圣今贤所点燃的「自由、民主、正义、文明、慈悲」的烛火,已为我们国家的未来,指出一条正确的发展方向,希望能「持续在下一代心中发光、发亮」。
很明显地,马总统这篇元旦祝词,内容充满了许多感性的文字,但针对中华民国今天的处境,我们仍然必须在读后感同身受之余,进行若干理性层面的思考。
厘清定位 开创新局
一百年前,国父孙中山先生创建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但「革命尚未成功」。在百年后的今天,他的忠实信徒却为了维护中华民国的生存和发展,而「仍须努力」。
在台湾,中华民国生存遭遇的最大挑战是「国家认同」问题。有人意图以「制宪建国」落实「台独」的主张;有人则采「借壳上市」手法,意图以中华民国之名,行「台独」之实。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后者对中华民国形成的危害更甚。国家认同问题不但形成台湾的不断内耗,浪费国家宝贵而有限的资源,也使整个国家的发展,失去方向,甚至产生「不知为何而战」的困惑。
马英九领导的国民党在二○○八年执政后,就以「拨乱反正」自我期许。短短四年中,马总统透过各种内外政策的改革,对于前政府的所作所为,采取一系列振衰起敝的措施,并已取得具体成果。
改革必须拥有和平稳定的环境,马总统在元旦祝词中,曾回顾四十年前,在台湾经济正值转型之际,孙运璿先生与李国鼎先生,为我们打下厚实的基础。然而,如果没有经国先生当年确立「稳定中求成长」的原则,这个厚实的基础是无法建立起来的。同样的道理,对岸经过文革的「十年浩劫」后,如果没有邓小平作出「稳定压倒一切」的指示,中国大陆也不可能取得今天改革开放政策产生的巨大成果。
从稳定的观点看,马政府上台后是以「安内」为第一优先。安内必须凝聚内部共识,而凝聚共识,就必须解决国家认同的问题。试想,当一个国家内部成员,彼此存在「非我族类」的相互排斥感时,我们如何期待大家会对国家利益产生共同的认知?如何让政府政策能在有利的内部环境下顺利推行?因此,马总统在建国百年国庆演讲中特别强调;「中华民国是我们的国家,台湾是我们的家园。」厘清了中华民国与台湾的关系,使我们在确定中华民国的国家认同后,能同心协力建设我们台澎金马的家园。
三道防线 建构台湾新安全观
马政府就任后,也努力为台湾的生存发展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例如,去年五月十二日马总统在美国华府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举办的一项视讯会议中,提出了国家安全「三道防线」的说法。
第一道防线是「两岸和解的制度化」。两岸和解的目的,是使两岸关系从对抗迈向互动,能从消极地化解台湾的安全威胁来源,转变到积极地促进台湾的壮大兴盛,也就是「和陆兴台」的意思。而「制度化」的目的,是要让两岸互动能够在一个「稳定」和「有序」的状态下进行,也就是可以发挥预防冲突和危机管理的功能。两岸互动,马政府特别强调「九二共识」的重要性。「九二共识」的内涵是「一中各表」,它的作用是双方「搁置争议」后能顺利推动交流,共同发展。
马总统提出的第二道防线是「强化台湾在国际发展上的贡献」,目的是加强台湾在国际社会的能见度,提升中华民国的国际形象。除此之外,马总统承诺透过经济和外交的贡献,使台湾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负责任的角色。这代表马政府在对外开放政策方面,抱持积极有所作为的态度。台湾不能再走锁国的道路,不能在一个自我封闭的空间中孤芳自赏。
最后,马总统把结合国防和外交,作为他建构国家安全战略的第三道防线。国防和外交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代表,两者的灵活运用,就是「巧实力」的展现。在外交方面,马总统强调「活路外交」,这是站在「壮大台湾、结合亚太、布局全球」的战略高度,处理政府的对外政策问题。除了维护和邦交国的关系外,马政府鉴于台湾特殊的地缘因素,强调以「亲美友日」为重点的务实外交。台湾和美日两国享有共同的民主价值和政治制度,并且在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方面,存有共同的利益。因此,台湾不会因为与对岸的和解,忽略了与美日等国家的传统友谊。谈判需以实力为后盾。马总统对于加强国防建设,从未掉以轻心。但马政府强调的是,要建立一个「小而精巧有力」,足以捍卫国家安全的钢铁劲旅。
活路外交 台湾走出去
马总统在两岸和对外政策作出的努力,已经获致具体的成果。以两岸关系为例,两岸两会在马政府就任后,不但恢复双方的制度性协商,并且完成包括ECFA在内的十六项协议,一个共识及两个共同意见。两岸和解产生的「和平红利」,也成为我们拓展「活路外交」的助力。
明显的例子是,日本和台湾于去年九月二十二日签订了投资协议,这是民进党过去八年执政时,梦寐以求但却得不到的成果。在对美关系方面,过去四年不但美国访台官员的层级大为提高,美国并且在去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宣布将台湾列入「免签证计划」的候选名单,这是近年来台美双方共同努力、合作的良好成果。
总括马政府「和陆、亲美、友日」政策分别产生的双边关系成果,马总统表示:「我们和美国是三十年来最好,跟日本是四十年来最好,跟大陆也是六十年来最好,这都是事实,而且都不是我们自己讲的。」除此之外,我们必须强调,在马政府四年执政期间,台湾人民获得出国免签及落地签待遇的国家,已从二○○八年的五十四个增加到目前的一百二十六个。台湾不仅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更因国人拥有更多「走出去」的机会,而扩大了国际视野。
清廉治国 拨乱反正
就因为拥有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马政府才能在台湾内部进行各种「拨乱反正」的改革措施,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廉政改革。马总统强调清廉治国,希望洗刷前朝扁政府为台湾留下的贪腐形象,使台湾的民主政治不再成为外人眼中「天大的笑话」。此外,马政府的执政团队也带领台湾度过亚洲金融海啸的冲击,为台湾保留了经济复苏的元气。
当然,改革并非一蹴可及,改革也因影响到一些人的既得利益,而不免受到阻挠;但马总统对改革具有旺盛的企图心,希望在完成各项改革措施后,让台湾从此「脱胎换骨」。
因此,今年的台湾大选,不但对国民党的维持执政地位是一项挑战,对于中华民国的发展,更是一个重要的转捩点。面对这场竞争激烈的选战,台湾的外在环境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例如,欧债问题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冲击,让台湾很难置身事外;北韩金正恩接班后采取的对外政策,可能牵动朝鲜半岛及整个东北亚安全情势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处于中共「十八大」权力交班前夕的对岸当局,已明白宣示不会和一个选后否认「九二共识」的台湾领导人打交道。因此,如果这次台湾大选结果出现「变天」,两岸关系势将进入一个充满高度不确定的危险阶段。
九二共识 两岸协商基础
所幸,台湾人民在这次选举中,作出了理性而明智的选择。马总统连任成功,代表国民党在选战中打出的「安定牌」,发挥了临门一脚的作用。而「安定牌」奏效的主要原因,则是归功于马政府以「九二共识」为基础,与对岸进行各项交流活动的两岸政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要潮流,也是台湾当前的主流民意。马政府顺势而为,当然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因此,马总统在胜选讲话中,才会激动地宣称,这次总统选举结果是「台湾人民的胜利!」
无论如何,马总统在元旦祝词中的讲话,从对民国百年的回顾,延续到对台湾未来的政治发展,为人民提供了一个具有前瞻性的价值取向,这就是「软实力」的运用。台湾幅员狭小,天然资源有限,台湾人民曾运用「软实力」走过一段艰辛的道路,今后也将运用这股力量,面对内外挑战,让台湾彻底「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