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黄金十年与两岸关系■文/林祖嘉(国立政治大学经济学系特聘教授)《交流杂志101年4月号第122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二○一○年六月,两岸签署ECFA,马总统宣示ECFA签署将开启台湾的黄金十年,因为「ECFA让台湾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台湾」。也就是说,两岸签署ECFA之后,不但两岸经贸关系大为改善,而且在未来十年,我们也可以利用此一机会,大幅扩张台湾的国际经贸空间。另一方面,为了要做好与世界接轨,我们必须努力改善国内经济体质,包括企业竞争力、政府效能与人民的素质等。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大刀阔斧」的改革,让台湾的经济体质能够「脱胎换骨」。

什么是黄金十年?

经济学界的学者都知道,在台湾经济发展的历史中,曾经有过一次的黄金十年,也就是一九七一到一九八○年。虽然在一九七三与一九七九年遇到两次全球石油危机,但是在当时行政院长蒋经国先生的带领下,台湾不但安然渡过这两次的石油危机,而且十年中GDP年平均成长率超过一○%。这是台湾历史上,经济成长率最高的十年。因此,学术界将这十年称为「黄金十年」。

在当时最重要的经济政策之一,就是一九七四年开始的「十大建设」,总投资金额超过两千亿新台币。就当时国民所得大约只有现在十分之一左右的水准来看,这种利用政府大量投入来带动经济成长的效果,当然是十分可观的。

但是,这一次马总统宣示的黄金十年,外在经济情况与当年自然是有相当的不同。第一,当时全台湾各方面的基础建设都明显不足,因此大量的经建投入有其必要性。而现在台湾的许多硬体建设已经相当完备,比较不需要大量的经建投入。第二,当时的政府支出中,经建支出一直就是最多的。相反的,社福及其他支出较少,因此政府得以专心的努力进行经建投资。但是,现在政府的支出中,社福支出已经超过中央政府总预算的二○%,经建支出已大大的受到挤压。第三,当时政府部门的负债也有限,且由于经济快速成长,政府部门也有充分的财政收入可以运用。但是,现在经济成长减缓,政府税收成长也有限;另一方面,政府累积的债务余额已达到三七%,相当接近法律规定四○%的上限。因此,政府想要再大力的进行经建投资,从以上条件来看,其实是很困难的。

综上所言,未来十年的改革不可能再利用政府大量投入来带动经济成长;相反的,在签署ECFA之后,由于两岸关系的改善,台湾不但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大陆市场,而且也有更多的机会来打开台湾的国际经贸空间。当然,在此同时,我们自己也必须做好开放的准备,不但要在相关法令规章上大幅的松绑,而且政府、企业与人民都需立即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因应即将面临的国际竞争。也就是说,这一次的黄金十年,将是以台湾的脱胎换骨、国际经贸空间的扩大与两岸关系的改善,做为我们黄金十年的努力目标。

黄金十年中的国内改革

马总统在竞选文宣中曾说,第一任总统任内做的是「拨乱反正」的工作,也就是把过去不好的事情及不佳的施政措施都改过来。等到把这些错误都改过来以后,第二任期内的四年,就必须做「大刀阔斧」的改革,让台湾的体质得以「脱胎换骨」。也就是说,为了因应两岸市场的开放,尤其是为了与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FTA),我们一方面要更加的自由化,把相关的法规大幅松绑;另一方面,也要强化政府的效能、改善人民的技能,并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如此才能在开放的环境中与国际企业竞争,取得一席之地。

因此,为了改善两岸关系、扩大国际经贸空间,同时改善国内体质,经建会提出了「黄金十年,国家愿景」十年计划,包括「活力经济」、「公义社会」、「廉能政府」、「优质文教」、「永续环境」、「全面建设」、「和平两岸」与「友善国际」等八大愿景。

其中「友善国际」与「和平两岸」指的就是国际空间的扩大与两岸关系的改善,我们将在下面两节仔细的说明。另外,其余六项中,「活力经济」、「廉能政府」、「优质文教」与「全面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让台湾的经济体质全面的脱胎换骨,而「永续环境」,则是要把台湾建设成一个企业得以永续经营、民众得以安居乐业的环境。

最后,对于一些弱势群体而言,台湾更加开放以后,他们势必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所以未来我们必须给予这些弱势群体更多的照顾,以达到「公义社会」的目的。

黄金十年中的国际空间

一九九○年末期以来,几次WTO会员国协商的失败,导致利用WTO做为协议降税平台的会员国愈来愈少;相反的,利用双边的自由贸易协议或是多边的区域自由贸易组织,来达到降税目的的国家却愈来愈多。依据WTO公布的资料显示,到二○一一年底时,国际间已经签署的双边FTA共有五百一十一个,其中已生效的有三百一十九个,还在协商中的有四百多个。此一现象显示,国际之间的经济整合正快速进行中。

在此同时,二○○○年亚洲国家之间签署的FTA只有五个,但是到二○一○年底时,已经暴增到四十五个。其中我们最主要的竞争对手韩国,已经跟东协十国、美国及欧盟签署了FTA。韩国也是全球第一个与美国及欧盟两大国家及地区都签署FTA的国家。

换句话说,过去十年当中,东亚地区的国家也在快速的整合当中。台湾身处东亚的地理位置中心,我们的对外贸易有三分之二在此地区,我们当然应该积极的参与东亚的经贸整合。否则,如果我们被排挤在外面,未来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是免税的,但是台湾的商品却要被课税,这对于台湾商品的竞争力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两岸签署ECFA之后,马总统说要让「台湾走向世界,世界走进台湾」,也就是说,台湾未来要积极的与其他国家签署FTA,同时也要积极的参与东亚地区的经贸组织,包括正在成形中的东协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贸组织(ASEAN+X),以及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

首先,在两岸签署ECFA之后,二○一○年八月,新加坡立即宣布开始与台湾洽商自由贸易协议,名称暂定为台星经济伙伴协议(ASTEP)。然后,二○一○年十一月,日本宣布与台湾签署双向投资协议(BIA)。接著,纽西兰宣布与台湾进行洽商FTA的第一步,即双方进行各自研究;二○一二年初,双方又进入共同研究,预计台纽自由贸易协议(ECA)应该不久就可以实现。

在此同时,菲律宾、印尼、印度与香港也表达有兴趣与台湾洽签FTA。另外,欧洲议会在二○一一年五月,主动通过建议案,建议欧盟执委会尽速与台湾洽签FTA。

最令人瞩目的还是台湾与美国商谈已久的台美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TIFA)。其实,TIFA已经在台美之间进行过多次的协商,但是因为台湾限制美国牛肉进口的问题,使得TIFA一直没有进展。二○一○年初,美国知道两岸在洽谈ECFA,美国担心台湾过于倾向大陆,于是主动邀请台湾再度与美国进行洽谈TIFA。但美国却又同时提出要求台湾开放美国牛肉进口的问题,于是TIFA的协商又中断了。现在马总统连任之后,想要再启动 TIFA的协商,但是仍受到是否开放美国牛肉及是否开放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的问题,又引起一场国内政坛上的争议。

然而,由于台湾与美国的关系是如此的重要,除了美国牛肉进口的问题以外,美签、军售,甚至TPP等其他各方面的问题,在在显示美国在政治上对我们的重要性。因此建议国人在面对美牛的问题时,应该理性面对与讨论,提出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流于情绪争辩。如果因为美牛问题,使得台湾无法与美国洽签TIFA、无法取得美国的军售,甚至未来台湾参与TPP都受阻,那么台湾将面对无法承担的损失。

最后,由于二○○○年以来,中国大陆势力的崛起,加上东协十国与大陆等六个国家陆续签署了FTA(即俗称的东协加六),使得美国传统上在东亚的势力快速的消蚀当中。二○一○年,美国国务卿希拉蕊公开表示美国要重返亚洲,而且再度带领亚洲。于是美国宣布要加入原来只有四个小国组成的TPP(纽西兰、新加坡、汶莱与智利),因而使得TPP的成员立即增加到九国。此外,日本与加拿大也宣称他们也有意加入。如果美国与日本同时加入,那么TPP的经济规模将会成为最大的区域性经贸组织。

对于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体的台湾而言,我们当然会有兴趣加入,而且也应该尽速加入。然而,以目前TPP的内容来看,它是一个高标准的FTA,成员国必须开放九五%以上的产品完全免关税。此外,服务业贸易及其他部门的开放,也都是高标准的开放。因此,如果台湾也想加入TPP,势必要全面检讨我们的相关规定,并且要面临大幅度的松绑。

在竞选期间,马总统曾经多次提及,要在未来十年内加入TPP。虽然目标是在十年加入,但是我们应该现在就对相关的规定立即进行全面盘点,并且著手修改松绑的法令,以符合TPP的规定,然后再与各成员国进行个别的协商。

黄金十年中的两岸关系

在陈水扁总统时代,两岸政策是以「一边一国」及「烽火外交」为主轴,结果导致两岸关系降到冰点。就连过去两岸接触最多的海基会与海协会的往来,几乎都完全停摆。二○○八年马总统上任以后,改采「不统、不独、不武」的原则,外交上采「活路外交」政策,最重要的是在两岸关系上承认「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使得两岸关系迅速改善。

至于在两岸经贸关系方面,由于大陆是台湾最大的经贸伙伴,再加上政治因素的考量,马总统就任以后,就开始著手准备与大陆协商洽签ECFA。二○一○年六月二十九日,两会签署ECFA,让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然而,ECFA只是一个架构协议,其中关于商品降税协议的部分,在早收清单中,大陆对台湾开放只有五百三十九项,台湾对大陆开放只有两百六十七项,这与全部的八千多项商品相比,早收清单只开放一小部分而已。因此,未来两岸在商品贸易协议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商品需要协商。此外,服务业贸易、投资保障、经济合作与争端解决机制等,亦待协商。另外,两岸货币清算协议与租税协议,也是非常重要而需要及时解决的协议。

由于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台商最大的对外投资地区,因此长期维持一个稳定且确定的两岸经贸关系,对台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未来两岸的各项协议应该尽快完成。

比方说,商品贸易协议与服务业贸易协议等应该在未来一至两年内完成签署。如果其中有一些较敏感的商品,或是在台湾较弱势的产业,我们可以先谈完降税的幅度与时程,然后再把降税的时程尽量放久一点,以便让这些弱势产业有更多时间进行转型。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未来二年内完成所有协议的签署,但是降税时程可以在未来七或八年再完成。

另外,投资保障协议是目前最需要进行谈判的协议,尤其是其中关于台商人身保障的问题。另一方面,开放陆资来台的投资促进部分也应该尽速洽签,以便吸引更多陆资来台投资,同时也可增加大陆与台湾签署投保协议的诱因。

我相信维持两岸长期的和平、合作,不但符合全体台湾人民的最高利益,同时也符合大陆人民、美日与东亚各国的普遍利益。总而言之,台湾体质的改善以及两岸经贸关系的深化,应该形成相辅相成的正向循环,才有可能实现台湾另一个黄金十年。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