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从习近平访美看美中台三边关系■文/陈一新(淡江大学美洲研究所教授)《交流杂志101年4月号第122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中国大陆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日前访问美国,究竟他与美国领导阶层有著什么样的交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习近平访美有助于增加互信;有的说在美国大选年平添变数,使美方不得不在大陆核心利益与对台军售等议题上强硬表态;也有的说双方文化差异过大,双方要想合作还得等待很长一段时间;更有的说两国表面上似乎出现新的合作气象,但实则仍是暗潮汹涌。

访美有助增加互信 美大选年平添变数

习近平会晤美国总统欧巴马的时间超过预定时间,让习惯以领导阶层会面时间来衡量中美关系的北京非常满意。这次习欧会后,华府应会更确定习近平在随和的表面之下,有一颗强硬的心。

中美关系是中国大陆所有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北京赋予习近平的最大的任务,就是让他处理最复杂的中美关系,和欧巴马与副总统拜登建立私人关系,又能兼顾北京的国家利益。从表象来看,这个目的似乎已经达成。

然而,习欧二人在经贸议题上的互动,显然出人意表。在一场公开场合的主要政策演说中,习近平表示由于人民币升值,中方贸易盈余占全国生产毛额的比例,已在二○一一年从百分之七降到百分之二,符合国际上的合理标准。问题是,欧巴马又焉能示弱?因此,他在访问国内一家工厂时指出,美国不能容忍像大陆这样的贸易竞争伙伴不遵守国际规范,靠政府高额补助取得竞争优势,这是不公平的。

如果说习欧会是在经贸议题上唇枪舌剑,则中美在安全问题上更是针锋相对。习近平希望美方尊重大陆「核心利益」,包括停售台湾武器。尽管拜登和习近平已是老朋友;但是,他还是老实不客气地顶回去,指出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是「再平衡」(rebalancing)亚太地区呈现的不均衡状态,还特别重申《台湾关系法》,强调美国将继续军售台湾。

显然,北京低估华府事前的准备工夫,更低估今年是美国大选年的重要性。首先,作为未来领导人,习近平急于传达北京当局的经贸立场,强调两国贸易失衡,并非中国大陆之过,更非人民币所造成。问题是,当共和党总统参选人群起而攻欧巴马对中方过于软弱之际,欧巴马除将矛头对准北京外,别无选择。 其次,在欧巴马政府去年底大张旗鼓重返亚洲,并在月前宣布美国新国防战略之际,习近平却要求美方尊重大陆核心利益,欧巴马基于总统高度或许不便回应,但拜登却是责无旁贷。

最后,习近平要求华府处理台美关系时掌握分际,不要军售台湾。但是,拜登曾是参院外委会资深委员,以头脑清晰与敢言著称,最近华府各界都咸信他已主导对中政策,深知《台湾关系法》之重要性。何况,希拉蕊‧柯林顿去年十一月十日才在夏威夷东西中心发表演说,赞扬台湾是美国重要安全及经济伙伴,拜登又怎能在大选年让美国自毁承诺,出尔反尔?

中美文化差异 互信亟待建立

大陆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到底是有助于中美两国政治互信的加强,还是让双方的互信赤字恶化?

首先,习近平访美前数天,北京特别邀请华盛顿邮报提出书面问题,由大陆政府回答,刊登在两国的媒体上,强调「太平洋有广大的空间可以任由中美两国遨游」,这段话远比江泽民与胡锦涛时期「北京绝不挑战华府在世界领导地位」更为强势。

中方这样强势的谈话主要听众是大陆人民,在习访美前以高姿态与强势语言向华府喊话,颇有为未来领导人助威的意味,符合中国的政治文化,更迎合高涨的中国民族主义。然而,北京却忘了今年是美国大选年,欧巴马政府只有正面回击。正如美国务卿希拉蕊‧柯林顿所说的:「美国人天生就有领导的基因」,卧榻之旁,又岂容他人酣睡?

其次,让美方听了更不舒服的,就是前述习近平所提的「核心利益」,与不再出售台湾武器的要求。这让美国重申《台湾关系法》,并强调将继续军售台湾。

从中国政治文化的角度来看,上次拜登访中时,习近平全程相陪,这次习近平回访美国,要求华府处理台美关系时掌握分际,不要军售台湾,只是老朋友之间的闲话家常。

但是,美国政治文化却是私交归私交,公事公办则是正道。拜登曾任参院外交关系委员会资深委员,以条理分明与善于言辞闻名。更何况国务卿希拉蕊‧柯林顿已宣称做完欧巴马总统第一任期就提辞呈,拜登已奉命逐渐接管对华政策,拜登对《台湾关系法》了解甚深,又怎会轻易答应习近平的要求?

在对「美中关系友好协会」、「美中企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发表的主要政策演说中,习近平强调双方贸易失衡与大陆无关。无疑,这又突显中美两国在政治文化上的重大差异。作为中国大陆未来领导人,习近平有必要明确传达中方在经贸议题上立场,强调中美贸易失衡,并非大陆之过,更非人民币所造成。但是,中方将问题撇得干干净净,岂非显得美方在美中贸易问题上是无的放矢,存心找碴?

由于中国大陆对美国政治文化仍处于瞎子摸象阶段,因此,习近平这次访美的效果并未充分展现。未来,中美两国在缩小政治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互信赤字」,仍有很长一段道路要求走。

营造美中台三赢 北京应掌握分际

自从大陆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后,美中两国表面上似乎出现新的合作气象,但实则仍是暗潮汹涌。

美中两国之间确有许多不得不携手合作之处,其中又以联手解决全球金融海啸与欧债问题最为重要。全球金融危机与欧债问题一日不解决,大陆经济发展再好,产品再精致,也找不到出路。

尽管中美两国针对以上这些问题都应携手合作,但双方无论在立场上或政策上却常常是针锋相对甚或相互掣肘。以经贸而论,中美两国相互需要对方的广大市场,理应是双方最容易合作的场域,但却因双方各有考量而相互对立。例如,在华府唯一一场公开的主要政策演说中,习近平表示中美贸易失衡,主要是华府的错,因为美国不愿对中国大陆输出高科技产品。对此,欧巴马指出,美国不能容忍贸易竞争伙伴不遵守国际规范,并说这也是为什么「我要指示政府成立一个贸易工作小组」,专责调查中国大陆所采取的不公平贸易措施。

习近平访美期间提出 「太平洋有广大的空间可以任由中美两国遨游」,美国军方可能不免哑然失笑。的确,以目前大陆海军的实力,能够做到「反介入战略」固守海疆,已是难能可贵,现在就想要和美国在太平洋广大的空间一起遨游,固然展现雄心壮志,却不免不自量力。

更让美方不解的是,以双方军事实力的悬殊,中方更应该与美国加强两军交流,从美方多学习一点经验才是。可惜的是,习近平在五角大厦与美国国防部长潘内塔会面时,竟然一口回绝美方强化两军交流的建议。

当然,习近平可能想到,与其在美国对台军售之后,再切断两军交流,倒不如暂时中止两军交流。问题是,不论是从副总统拜登对习近平要求美国停止对台军售的回答,或是副亚太助卿坎贝尔对我方的简报,美国是不可能不卖台湾武器的。其实,北京应对目前美中台三方的良性互动关系感到满意,若是意图趁中美关系改善之际「既得陇复望蜀」,恐怕不免弄巧成拙,还很可能破坏了颇为良好的两岸关系与对话气氛。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