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开放陆生来台就学周年评议■文/林聪明(教育部政务次长)《交流杂志101年6月号第123期(历史资料)》

民国一○○年九月,首批大陆学生来台修读高等教育学位,开启两岸高等教育交流的里程碑。陆生来台政策由于涉及两岸政策,尺度拿捏必须十分微妙,才能寻求社会各界的最大公约数。在首批来台陆生将要在台湾度过第一个年头,而台湾社会也对他们有一定了解的时候,重新检视这项政策的原委及相关措施的合理性,实有其必要。


等待二十年的突破


两岸自民国三十八年以后,即处于政治分立的敌对状态,要到七十八年解严后开放两岸人民探亲,才再度开始交流。民国八十一年公布《台湾地区人民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以下简称两岸条例),已提供大陆学历采认法源,但迟至八十六年始公布大陆学历检核及采认办法,并公告认可大陆七十三所高校名册,却又因教育部受到监察院之纠正与政治因素而未能实施。

九十七年马总统就任后,教育部为争取朝野双方共同支持开放陆生来台就学及大陆学历采认,提出「三限六不」原则,在历经立法院的肢体冲突后,终于在九十九年九月公布《两岸条例》第二十二条、《大学法》第二十五条及《专科学校法》第二十三条修正条文提供陆生来台就学法源,并于一○○年一月修正《大陆学历采认办法》(以下简称陆历办法)、订定《大陆地区人民来台就读专科以上学校办法》(以下简称陆生办法),一○○学年度开始招收大陆学生来台修读学位。从八十一年两岸条例公布,到一○○年采认大陆学历及首批陆生来台就读,整整过了二十个年头。

   

问题分析与政策检讨


一○○学年度核定一百三十四所学校招收二一四一名陆生来台修读正式学位,其中一般学校两千名,离岛专案申请一四一名。经严格审核,总计录取一二六五人,实际注册九二八人。注册的九二八人中,博士班二十八名,硕士班一八一名,学士班七二四名;其中注册私立大学陆生计七四九名,占总注册陆生约八成。

陆生政策的复杂性,在于两岸的内部情势与外在环境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朝野政党难有共识,社会对政策期待不一,意见纷歧;针对同一项措施,有人认为太过开放,有人却认为过度保守。第二,两岸学历采认与招收学位生,台湾显得较为保守,而大陆却积极推动。第三,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如果产生磁吸效应,造成负面的影响应如何解决。与国际高等教育交流相较,目前两岸高教交流存在著更多的审查与限制;陆生与外国学生、侨生、港澳生等境外生的措施,因为法源不同,也存在著不相同的对待。第四,陆生来台系整体大陆政策之一环,涉及大陆事务、国家安全、入出境、劳工法规等层面;又其议题涉及两岸协商,包括招生宣传、招生区域等,不确定因素甚多,需要持续与各部会商议,并会同相关单位与大陆进行沟通。

由于陆生政策推动,必须考量上述诸多因素,因此,妥协性与限制性的推动原则是必须的。教育部在秉持台湾优先、维护台湾整体利益、提升台湾国际竞争力之前提下,透过相关部会的充分讨论与沟通,采「阶段性、检讨修正、完整配套」方式,规划推动开放陆生来台就学及大陆学历采认。而「三限六不」原则,就是这样氛围下的产物(如附表)。


三   限六    不

1.限制采认之高等学校:仅认可学术声望卓著、办学品质绩优之大陆地区高等学校。

2.限制来台陆生总量:全国招收大陆地区学生总数将有所限制,初期以全国招生总量1%(约2,000人)为原则。

3.限制医事学历采认:限制大陆地区所有涉及我国医事人员证照考试之学历采认。(两岸条例第22条)

1.不加分优待:陆生来台就学或考试均不给予加分优待。

2.不影响国内招生名额:陆生来台就学之管道将与国内学生有所区隔,采外加名额方式办理,不影响国内学生升学机会。

3.不编列奖助学金:中央政府不编列预算作为陆生奖助学金。

4.不允许在学期间工作:陆生在学期间不得从事专、兼职之工作。(立法院附带决议)

5.不会有在台就业问题:陆生停止修业或毕业后不得续留台湾。

6.不得报考公职人员考试:大陆地区人民依法不得报考国内公务人员考试与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考试。(两岸条例第22条)

资料来源:教育部


三限六不虽有效降低社会疑虑,惟亦影响陆生来台意愿,并招致媒体、在台陆生及我大学校院批评。当前世界各国均积极招收国际学生,期能促进全球视野,带动学校及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并不认为国际学生会排挤国内学生资源。而针对一○○学年度招生不足额情况,大学、陆生及媒体均对三限六不政策有所批评,认为相关政策不仅降低陆生来台意愿,无法达到国际化及两岸交流的原意,更令外界对台湾的民主自由形象有所折扣。但是,亦有反对人士认为检讨三限六不,会使得陆生进一步排挤本地学生的资源,影响本地学生受教及工作权益。

教育部已视一○○学年度招收陆生情况,及陆生来台后之学习与适应情况,启动检讨机制,并于一○一年一月邀集陆委会、卫生署、内政部移民署等相关部会组成工作小组,针对政策面以及招生实务技术面,广征学校及各界意见,进行检讨。检讨议题包括:

一、技术面议题:弹性调控招生名额、调整学士班报名时程、简化证件公、验证程序、建置申请文件范例、加强宣导内容及管道等。

二、政策面议题:检讨三限六不原则、研拟二技招收大陆专科毕业生。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环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的趋势;如何培养大学生身为世界公民,营造国际化校园,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大陆也是全球化的一环,不应该被排除在台湾的全球视野之外,对于陆生来台就学政策,应该回归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脉络,客观持平来看。

对全世界开放教育系统的国家,短期内未必能立即获利,但却能够发挥长远的影响力。短期内国内学生有增加竞争者、稀释教学资源的疑虑,但是国际学生所带来的学杂费收入,却也使学校的平均变动成本下降,让学校在未来够提供更多教学资源。国际学生在台湾停留的期间,举凡食宿交通旅游,也能对地方的经济带来一些贡献。长期看来,优秀国际学生更对科学发展与技术创新带来助益。美国国际学生对科技发展的贡献,就是个最明显的例子。

此外,教育文化带来的影响力,更是长远而巨大的。以美国为例,二○○八/○九学年度,到美国读书的前二十五大留学国中,包含了沙乌地阿拉伯、巴基斯坦等伊斯兰教国家,也包含了俄罗斯等冷战时的竞争对手。美国招收这些立场较为对立的国家学生前来就读,甚至给予高额奖学金资助其生活与学习,听来不尽合理。但在留学期间,这些留学生对美国的价值观、社会、文化会产生认同与友善的态度,当他们返国服务,身居要职以后,对于促进双方经贸、文化交流,就会产生长期而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学生互相了解有助两岸关系


适度招收陆生,可以促进两岸互相了解,化解彼此敌意。过去四十年来,台湾透过侨教政策,在东南亚地区招收华侨子弟来台就学,这些侨生学成后返回侨居地服务,成为台湾在海外最坚强的支持力量,正是最佳的例证。

排除技术性问题,两岸青年学子的交流,确实已为两岸关系开启了新的契机。马总统的期待是,两岸年轻人能在人生较早阶段结交朋友,以「不卑不亢、将心比心」的态度,增进双方了解,同时刺激竞争。目前来台陆生已经对台湾社会和文化有更多的理解,甚至喜欢台湾,他们多数对台湾的自由民主及多元文化印象深刻,也觉得台湾人普遍而言较为温和有礼守秩序。但是,陆生也认为,三限六不造成陆生与侨生、外国学生权益不相当,政策感觉不友善;另外,他们也认为部分台湾人对大陆有刻板印象,希望能透过交流让彼此更了解。

大陆年轻一代和台湾社会都正在借由这个政策,来学习如何才能更了解对方,而两岸年轻人在核心问题上深入交流,对和平进展一定会有所帮助。教育部也将持续在重重限制之下,协调各方改善相关措施,让政策能够持续稳健推动,以期为下一个世代的两岸关系和平繁荣做出贡献。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