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从美中战略经济对话看亚太经济情势的发展■文/黄肇松(世新大学教授)《交流杂志101年6月号第123期(历史资料)》

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于五月三、四日两天在北京举行。观察会场上方挂的中英文会议名称「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战略对话」(The Strategic Dialogue of the Fourth Round of U.S─China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 ),「战略」与「对话」各用了两次,字字斟酌,可见中方态度之慎重与思虑之细密。美方由国务卿希拉蕊.克林顿与财长盖特纳两位超级阁员率团大阵仗与会,也显示华府对此次会议之份外重视。


对话前的大环境与小环境


何以此次对话的双方显得特别慎重?首先,美中虽然是全球第一大及第二大经济体,但未来经济发展,仍视全球经济大环境走向而定。在对谈前两周,国际货币基金会发表《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以「成长恢复,危险仍在」(Growth Resuming, Dangers Remain)为题,比较乐观的看待未来全球经济。其后,希腊政局据变,陷入无政府状态;而法国总统换人导致解决欧债问题的德法联盟崩解,西班牙及义大利的债务危机又暗潮汹涌,对世界经济投下震憾弹,华府和北京当然无法置身事外。大环境的不利发展,对话的「维稳」,是唯一的选择。

在各自的小环境上,经济上,中国大陆面临成长放缓、经济下降的压力;政治上,中共十八大后的平稳接棒、平稳接班及平稳过渡,是当前最重要的课题,偏偏此时出了薄熙来及王立军事件,冲击极大。接著,在中美对话前夕,又发生维权人士陈光诚避走美国大使馆,此时如果在人权问题上与美国起激烈争议,必不利对话的进行和其他方面的合作。所以,北京以相当平和的手法处理陈光诚一家的去留,避免让战略经济对话的进行产生枝节。

美国本身的小环境,也存在重重压力。经济上,美国从二○○九年下半年复苏,二○一○年经济成长三%,二○一一年一‧七%,平均二‧三五%,比长期平均成长率低了一整个百分点,更仅及一九三○年经济大萧条之后三年经济成长率的两成,是美国历史上表现最差的经济复苏。美国只有拼命印美钞,大量卖公债,维持起码的经济成长动能,其中大陆购买美联邦公债迄今达一‧一七兆美元,是美国最大的外国债主。试想,承受压力的是债主还是借债者?加上政治上,今年十一月美国大选,欧巴马寻求连任的压力不小,无论在政治事务上,经贸关系上,乃至军事问题上,暗中较劲则可,公开的「对谈」当然不必搞得剑拔弩张,得罪「大债主」。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韧性关系


在大环境和小环境都存在不利因素的约制下,第四轮美中战略经济对话的基调是「合则两立」、「共存共荣」。大陆国家主席在揭幕式致词时指出,中美应打破历史上大国对抗与冲突的传统逻辑,「探索大国关系的新路径」。而在闭幕式中,中方主谈代表副总理王岐山呼应建立「新型态的中美关系」。美方主谈代表希拉蕊在揭幕式中则强调,没有一个国家能进行零和游戏,美中双方的兴盛繁荣对彼此都有好处。她认为两国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闭幕式中更提倡建立「具有韧性的两国关系」。

两天的对话,探索出「大国关系」的什么路径呢?其成果是达成六十七项共识,包括经济合作及军事的沟通和交流。外交事务上,中国大陆对美国所关切的朝鲜半岛安全、防止伊朗获得核武、叙利亚问题及非洲冲突等课题,给予美方支持。人权问题上,美方则点到为止,希拉蕊仅表示美国一贯主张捍卫人权,也要谈论「具体的个人情况」,但并未指名道姓提陈光诚案。

双方主要还在经济问题的对话和协商,包括加强宏观经济合作、促进开放贸易、中国大陆对外国投资审批程序的简化、金融的稳定及改革、促进国际规则和全球经济治理。较具体的突破是,中方同意采取减税和减低关税来刺激进口,并将考虑提升国企庞大盈利注入社会福利预算的比例;美方则首度承诺,有关官方科技设备或技术的输出,美国会考虑对中方提出的「公平待遇」要求,「即时受理」相关的具体申请。另外,反映此次对话的和谐调子,事前广受注意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也没有引发激辩,美财长盖特纳仅敦促中方让人民币继续升值,以助中国大陆生产更具附加价值的产品,改革金融制度及鼓励内需。


「大国关系」对亚太经济的影响


中美对话的主角虽然是美国和中国大陆,但因他们是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的经济体,整个亚太国家与这两个经济体的经贸及金融关系既深又广,对此次对话的结果,都很关心。大国既然倡议建立具有韧性的「新型态关系」,亚太地区应该是松了一口气,但会不会有「倡言合作、较劲仍在」的隐忧,值得探讨:

一、以合作代替对抗,有助亚太经济维稳:受到全球经济不利因素的影响,亚太经济正处于往上提升或下行修正的转折点上,如作为亚太地区大国的美国和中国大陆在战略、安全及经济战线上,是对抗与冲突,必然不利整个地区经济发展。两天「对话」强调合作与协商,至少有助亚太经济在现阶段的维稳,至于能否进一步发展,端视全球环境如何变动。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严峻情势下,美中确应合作灭火。

二、中国大陆内销市场,仍是亚太经济发展的机会:对美方而言,此次对谈最大的成果,是中方同意推动内需重于出口与投资的经济改革。中方认为此一改革可打造经济发展更坚实的基础,美方则认为可增加出口,并减缓来自中国大陆的贸易竞争。一如胡锦涛说的,地球空间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这「其他国家」必然包括亚太地区国家,他们是具活力的经贸伙伴。

三、著重经济利益考量,较劲仍然存在: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通常是合作与竞争并存。美中此次对话达成一项协议,美国同意就「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区域性贸易安排,和中国大陆保持资讯交流;中国和东协的自由贸易协定,中方也向美方加强讯息沟通。但是,交流沟通是在事前或事后进行?资讯提供是全部还是部分?提供什么或不提供什么?恐怕不那么乐观,有待观察。

四、战略和安全的较劲,可能影响亚太经济发展:「对谈」结束翌日,大陆国防部长梁光烈抵美访问,说明美中之间的军事交流仍依计画进行,但是亚太的权力结构,已随中国大陆崛起而起了不可逆转的变化。美国表面上声言不反对中国大陆崛起,但底子里是审慎因应,呈现两雄对立。亚太国家是接受美国军方支援,抑或是搭上中国大陆发展的列车,颇费思量。


为台湾打造自由经济环境


美中定期的战略经济对话,亚太国家关注,台湾更应重视。过去四年,两岸经贸关系在和平氛围中趋于正常化,ECFA的签订,更开启制度化经济合作的新时代。惟ECFA的签订,须著眼于有助台湾对外洽签FTA,才能落实台湾作为跨国企业亚太营运中心的利基。

马英九总统连任就职演说中强调,要为台湾打造一个真正自由开放,与国际接轨的经济环境。FTA的签订和TPP的加入,就是让台湾融入亚太区域经济整合及参与国际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我方应全方位推动自由贸易,全力以赴,寻求突破。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