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借镜台北 大陆垃圾处理大步走■文/李文辉(中评社记者)《交流杂志101年10月号第125期(历史资料)》

一如一九八○年代大台北地区,淡水河两岸高滩地,几乎都是垃圾掩埋场,木栅福德坑、五股垃圾堆积如山,如今,大陆广东省广州市,也面临了「垃圾围城」窘境。尤其是二○一○年底标举大陆盛世三大活动之一的亚运会,在广州举办过后,民智更开,今年以来,广州市政府换届焦点,不再只是换了谁主政,而是谁能解决「垃圾围城」的问题。考察日、韩、台湾等地的东亚经验,「台北经验」雀屏中选,从垃圾减量、分类、垃圾不落地、到「实名制」垃圾随袋征收,广州正以「台北经验」,建立具有大陆特色的环保道路。

不止是广州,惊艳于上海世博会台北案例馆,而与台北市结缘的上海市长韩正,以及与新北市交流频繁的南京市长季建业,因亲自参访台北市、新北市的「垃圾不落地」环保措施,而决定在未来三年内,在上海、南京,从试点到全面实施「台北经验」。

广州「台北经验」 从垃圾不落地做起

广州每天有八千多吨垃圾量,已经到期的主要掩埋场,设计处理能力只有两千到三千吨,唯一的焚化炉只能处理一○四○吨,最新运作的焚化二厂,也只能处理两千吨。后续规划新建六座焚化炉,全因受「邻避效应」(Not In My Back Yard, NIMBY)影响遭预定地居民反对、抗议。为了封口,当局甚至考虑在十二个行政区县都设焚化炉,「个人造业个人担」,「垃圾围城」迫在眉梢。

因此,在新建垃圾焚化炉之外,广州市从今年四月起,决定采纳台北经验,在今年底前,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同时采取「垃圾不落地」措施,成为大陆第一个全市实施「垃圾不落地」的大城市。 

其实,「垃圾不落地」最早是新北市改制前,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台北县永和市,由当时市长、现任立委林德福执意推动,后来台北市于一九九七年扩大落实,更在二○一○年上海世博会台北馆主题「垃圾不落地,资源回收」展馆,红遍大陆,更获选为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

广州市「垃圾不落地」,依城管委总工程师鲍伦军说法,最重要是「垃圾分类」,起先是规划在五十个街道试办,因缓不济急,已要求今年底在广州辖下十二个行政区及县级市实施,二○一三年底再纳入郊区的市辖乡,全面实施。

鲍伦军强调,广州市政府决议,垃圾收运采台北「垃圾不落地 」经验,但先要挑选条件成熟的行政区,试行「定时定点、直收直运」,目前广州是在社区门口或是各路段,设固定垃圾桶,实施以后,改成垃圾车定时定点开到社区门口收取,其他时间垃圾不能拿出来。

垃圾实名制随袋征收 考验人性

今年七月,广州市再接再厉,在「垃圾不落地」之后,扩大「台北经验」,采行台北市「发明」的垃圾费随袋征收,超前也采行部分台北模式的南京、上海。

广州市从七月十日起,以「台北模式」为基础,建立具有广州特色的专用垃圾袋措施,发明「专用垃圾袋实名制」,目标是垃圾减量零掩埋。作法是,先对一百三十一个街道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再于年内,由所属各区县市再挑选一、两个小区(社区),落实台北垃圾分类经验。

广州市政府城管系统为此进行全面部署、全面动员,正式启动垃圾分类,形成一整套法律法规和规范文件、配套实施方案,更宣示要在今后五年内,达到全力推进破解垃圾围城问题、优化城市环境秩序、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保障城市安全运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五大任务。

依广州市政府要求,要力争全市在二○一五年基本实现全民生活垃圾分类,初步形成生活垃圾处理产业链。

垃圾分类技术将分五步走:⑴干湿分开,实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⑵按袋计量。⑶专袋投放。⑷垃圾不落地,按时段、路段实行。⑸厨余垃圾统收统运。

广州市先在部分社区试行「垃圾费按袋计量收费」、厨余垃圾免费排放、专袋收运政策,以专用分类垃圾袋作为收费工具,市民丢弃垃圾,必须购买政府制作、在指定地点发售的专用垃圾袋盛装,再交垃圾车收运。产生多少垃圾付多少钱,垃圾越少,缴费越少。

想要超越台北的工作重点在于「垃圾袋实名制」,由广州市政府特制分类垃圾袋,挨家挨户印上居民的住宅地段号和房号,做为识别垃圾出自哪家哪户的标记。依照这个标识,如果没有依规定实施垃圾分类,可以根据标识讯息,追查到家户个人,加以处罚。 南京、上海「台北经验」现况    比起广州市雷厉风行,南京、上海也按部就班执行他们的「台北经验」。

南京市日产垃圾五千吨,因近郊找不到新掩埋场用地,原本二○○八、二○○九年该除役的三大生活垃圾掩埋场,只好超限使用,而且依垃圾量每年七%到一○%增加,再过一年多,也要爆满。

为此,南京市长季建业去年二月间,在访问台湾时,特别跑去看「垃圾不落地、资源全回收」,回去以后,从同年十月起,南京实施垃圾分类试点,从市区的鼓楼、玄武、白下、建邺四个行政区,各选一个街道试办。今年下半年起,又在全市推广,并在江宁、浦口,规划两个专门做垃圾处理、资源回收的产业园,目标是二○一三年实现全市垃圾分类。

上海市长韩正,更因在二○一○年世博会上,见识台北馆垃圾减量案例,之后访台时,专门指定到台北市看「垃圾不落地」,回上海后,更要求每个区参考学习台北市的垃圾分类。

韩正告诉所属,从垃圾分类到不落地,台北市整整做了十年,才建立一套完整系统,成效就是垃圾减量。这些数字背后,更有价值的是,垃圾分类已深植于民心,形成一种观念、养成一种生活态度和习惯。

「台北经验」 数字会说话

广州市环保措施「一面倒」采行「台北模式」后,《南方周末》发表评论肯定指出:「诸多迹象表明,广州市政府有意把广州打造成大陆第一个市民自觉自愿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这个姿态十分重要。」

事实上,大陆各大城市,很早以前就准备实施垃圾分类,二○○○年大陆建设部在全大陆挑了八个城市,进行垃圾分类试点,但是真正落实不多。

广州早在一九九八年就试著要垃圾分类,结果到今年初,还是停留在几十个街区试点,要不是垃圾围城已经入侵到自家后院,恐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大陆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前理事长郝圣锟参观过不少国家和地区垃圾焚烧场,感觉台湾做得最好。现在大陆遇到一些问题,台湾也曾遇过,台湾经验值得借鉴。

依照大陆推动垃圾费随袋征收说帖,好处在于结合环保与经济。据统计,台北市实施政策之前,一九九九年家庭垃圾总量每日二九七○吨,实施半年,就下降到一八八三吨,垃圾总量骤减三六‧六%。人均垃圾量,也从每人每天一‧一二公斤,降为二○○九年○‧三九公斤,十年减少六五‧二%。资源回收率更从二‧四%,上升到二○○九年的四五%,效果惊人。

在政策实行之时,台北市只有一九九四年启用的山猪窟垃圾卫生掩埋场,设计使用寿命十年。设立之初,每日进入掩埋场的垃圾量二五○一吨,之后,台北市人口从二六○多万增加到二七○万,但到二○一○年,垃圾掩埋量反而减少到每天六十五吨,只有原来的二‧六%,山猪窟掩埋场计画使用年限,因而延长到二○二○年,拉长十六年寿命。另一个计划掩埋场也因此免建,省下约两百亿元。

不止节省公帑,市民也受惠。过去台北市垃圾处理费是随水费征收,平均每户每月一百四十四元,到了二○○九年,已经降到每月三十七元,节省七四‧三%,随手做环保,又能省钱,一举两得。

一样是垃圾焚化炉,不像大陆惹人嫌,双北市焚化炉因只烧必要、无法回收的真正垃圾,闲置之余,甚至把过去掩埋的老垃圾挖出来烧,让大陆环保机关、团体欣羡不已,更是参观必选之地。此外,成立于一九九一年七月的北投垃圾焚化场,用回馈金兴建运动公园、温水游泳池、社区托儿所、图书馆等设施,结合环保与休憩,不但是北投地标,也是观光景点、环保教育中心。

位于新北市,毗邻台北港、水上游乐园,由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八里焚化厂」,更被当地骄傲地称之为:「一座可媲美法国巴黎罗浮宫前之金字塔的建筑艺术品」,每年参观达超过一万人次,未来期盼能够持续扮演带动地方观光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循序渐进 推动环保

大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与世界各先进国家一样,在企业转型升级之际,也必须面对所带来的后遗症,特别是环保问题。近来爆发「毒苹果」事件,就是一例。尤其部分发达城市财大气粗,难免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病急乱投医现象,也才会有与其设在哪里都有人抗议,干脆每一行政区都设一焚化炉的反智想法。所幸一水之隔的台湾,早已度过环保阵痛期,相关经验丰富。如今大陆环保参访团,络绎不绝于途,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垃圾围城」迫在眉睫,更不得不来台取经。只怕「橘逾淮成枳」,像实施垃圾随袋征收采行实名制,便有些过当,不如按部就班,因地、因时制宜,像台湾一步一脚步,才是正途。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