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FTA之探讨及因应之道■文/颜慧欣(中华经济研究院助研究员)《交流杂志102年2月号第127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中日韩推动三边自由贸易协定(FTA),酝酿相当时日后,终于在二○一二年五月正式宣布展开谈判。不过就在同年接连发生钓鱼台及独岛之主权争议,使得三方政治外交关系陷入紧张,迄今仍未解决。但随著三方经贸部长利用出席东协(ASEAN)区域高峰会之便,在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宣布将在今(二○一三)年初举行第一阶段实质谈判,似乎象征著中日韩有意以「政经分离」的原则,继续推动该FTA。
未来,无论中日韩FTA是否顺利进行,抑或仍有许多变数存在,台湾对其发展仍须紧密观察,毕竟中日韩都是我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二○一一年合计(含香港)占我国贸易总值的四五‧八%,因此这个FTA之形成,必然对台湾产生相当程度之影响。
然而,观察中日韩FTA的意涵及影响时,必须将东亚区域其他重要经济整合之发展一并纳入考量。目前看来,又以美国主导之「泛太平洋伙伴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以及由东协推动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最为关键,其对于中日韩FTA之推动也可能产生相互影响关系。同样的,对于台湾在研判参与这些东亚国家间之经贸整合上,也会有政策取舍或谈判策略之应对思惟。
本文将从上述区域整合之发展及相互影响的角度,探讨中日韩FTA之未来发展,并针对台湾可能之因应思惟,提出初步看法。
中日韩之经贸关系
中日韩贸易关系之基本态势,是大陆同时为日本及韩国之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依据统计资料,日中的贸易逆差为二二○‧二亿美元,同时期日本对于香港则享有四一四‧四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二者合计后,大陆极可能仍处于对日逆差之状态。
至于中韩贸易关系,逆差情形更为显著。依据韩国海关统计,仅二○一二年一至九月,韩国对大陆享有之贸易顺差便达三七一‧三亿美元。至于日韩之间,亦呈现出长期日本享有顺差之关系。简言之,在中日韩三边贸易关系中,日本长期对中韩享有顺差,韩国对大陆享有顺差,而大陆,则基本处于逆差之地位。
再从关税结构观察,以中日韩在二○○四年所公布的共同研究资料显示,其各自之平均关税,大陆为一一‧三%(其中工业产品平均关税为一一‧三%,农产品关税税率一八%),韩国平均关税为一二‧四%(工业产品平均关税七‧一%,农产品五二‧一%),以及日本平均关税为三‧一%(工业产品平均二‧五%,农业产品一八‧四%)。故若仅以工业产品之关税自由化作为观察对象,则大陆的平均关税最高,未来在中日韩FTA中需要推动关税自由化的压力也最大。
此外,商品关税自由化仅为FTA规范之一部份。由于大陆自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发展服务业便为重点之一,而「十二五」更列为核心推动项目,加上其服务业市场相对限制较高,可以想见日韩在此FTA中,除关税外,亦将著重服务业之进一步开放。对此,将使大陆在中日韩FTA中面临更大的谈判压力。特别是大陆已完成的FTA中,除了在港澳CEPA有明显之服务业进一步开放外,与其他国家(如东协、纽西兰、智利等)之FTA,对于服务贸易之开放幅度均为有限,更凸现出服务业将会是大陆另一个挑战。
中日韩FTA之可能阻碍
虽然中日韩FTA预计将于二○一三年展开实质谈判,惟外界对于中日韩FTA前景多持不甚乐观之看法。观其原因,主要在于中日韩对于FTA之期待差异颇大,同时又有许多历史纠结与政治因素之干扰。
但依目前实际情势观之,大陆为中日韩FTA之主导者,推动态度亦较为积极。大陆之所以积极促成三方FTA,可能并非纯粹基于经济考量,更有来自于政治和战略考量之布局。特别是美国借由推动TPP作为整体「重返亚洲」策略的经贸手段后,对于大陆在东亚地区之主导地位自然有所影响,大陆可能期待透过中日韩FTA之签署,作为降低美国经贸影响的策略之一。
反观日韩推动三方FTA之目的,即便亦有强化外交关系与区域安全之考量,惟这两个国家对于中日韩FTA之期待,或更集中于进一步开放之实质经贸效益,因此日韩期望在FTA市场开放议题达成之开放深度与广度,与大陆之期待与其自由化准备程度,可能有所落差。
再者,作为中日韩FTA一部分之中日韩投资保障协定,已于二○一二年五月完成签署。当时外界认为中日韩投资协定之完成,将可为中日韩FTA奠立良好的基础。然而,就在投保协定签署后不久,大陆各地便陆续因钓鱼台事件而发生反日示威,导致许多日本投资受到毁损,日本企业被迫停工。这些日本投资本属于中日韩投保协定所保障的对象,而大陆政府亦有义务有效控制该等行为对日本投资之损害,但事实发展与条约义务有相当之不一致性,不免使外界怀疑大陆遵守协定之意愿与态度。
TPP及RCEP对中日韩FTA之影响
诚如上述,大陆之所以积极推动中日韩FTA,与美国所主导之TPP有相当关连性。面对TPP可能会弱化大陆原本在东南亚区域的地位,大陆希望以三方FTA以及积极参与以东协加六(东协十国加中、日、韩、纽、澳及印度)为基础之RCEP,来抵销可能之负面效果。因此TPP之进展,可能影响中日韩FTA之推动力道。再从日本的角度观察,日本虽已明确表达加入TPP之意愿,但迄今因其内部尚未形成共识,反对意见仍多,加上美国等质疑日本推动自由化之决心,因此迟迟无法正式加入。至于TPP对韩国来说,就现阶段并无明显之重大意义,毕竟韩国已签订美韩FTA,且与多数TPP成员国间亦有个别FTA,故TPP之进展对于韩国或者影响有限。
无论日韩最终是否加入TPP,由于TPP之自由化标准很高,涵盖议题范围非常广泛,除关税及服务业自由化外,举凡法规调和、公营事业、劳工、环境、竞争等议题均在列,而这些议题均非大陆目前所愿意或有能力接受之议题,因此各界预测其短期内无加入TPP之可能。对此,若日本或甚至韩国先行加入TPP并展开谈判,对于中日韩FTA之谈判进展是助力还是阻力,值得观察。
至于亦预计于二○一三年展开正式谈判之RCEP,对中日韩FTA之进展影响可能相对有限,甚至可能产生催化作用。盖RCEP并非以追求高标准自由化为目标,而是为了调和这十六个国家已签署的FTA中原产地规则、透明化要求等规则与规定,以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其次,RCEP成员国的出口利益集中在货品及农产品出口,零关税待遇预期将成核心工作;对于服务业自由化、法规调和或劳工等议题,压力可能较低,加上中日韩均已参与RCEP,反而可能藉RCEP之便加速三方FTA之协商。
中日韩FTA对台湾之意涵
诚如前述,中日韩占我国贸易总值接近一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依据经济部的资料显示,中日韩FTA完成后,可能会使台湾出口下滑一%左右,实质GDP减少一‧一六%。其中又以占我国贸易总值二八‧七%的大陆最为关键。特别是日韩二国之出口产品,有许多在大陆市场与我国处于竞争替代关系,若FTA之优势产生彼长我消的情形,将有相当程度的影响。面对此一情势,我国短期的解决之道,自然是加速两岸服务及货品贸易协议之洽签。由于前述之各种内外部矛盾,中日韩FTA之推动预期将需要较长的时间。值此之际,加速两岸协议之洽签,可协助厂商于大陆市场上形成「先行者优势」。其次,就长期而言,加入TPP有日韩,加入RCEP则可包含三者,均可解决我国在东亚被边缘化之风险,故亦需持续推动。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产业竞争力、投资环境健全,以及取得供应链的关键地位,对于增加出口、吸引外人投资而言,比洽签FTA更为直接有效。因此,台湾与其担忧中日韩FTA之影响,不如持续推动包括在市场开放与法规制度等层面之自由化改革,才是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