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微博正在改变大陆■文/罗世宏(国立中正大学传播学系教授)《交流杂志102年8月号第130期(历史资料)》

大陆已跃居世界上网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中国互联网路资讯中心(CNNIC)二○一三年一月发布的第三十一次《中国互联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二○一二年十二月底,大陆上网人口规模达到五‧六四亿。微博的兴起在其中也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微博使用者人数超过三亿,占大陆网民的五四‧七%,其中透过手机使用微博的用户达二‧○二亿。由于微博兼具社群媒体(social media)、Web 2.0等特性,近年来在大陆社会的突发事件中扮演讯息扩散或群众动员的角色,已对大陆官方的资讯控管形成重大挑战,因此继推特(Twitter)、脸书(Facebook)在中东激起「茉莉花革命」之后,引起许多人好奇:微博是否可能改变大陆,甚至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新兴媒体

微博在大陆泛指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网站,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手机或iPad发布消息或上传图片/视频。使用者间通过互相关注、私信或对话等方式互动。和推特一样的是,微博限制用户每次只能发布一百四十字以内的讯息,但由于汉字的讯息量远超过英文等西方文字,一百四十个汉字已足以传递一则新闻的所有元素(包括5W1H:What, Where, When, Why, Who, 和How),因此它比推特在西方世界更可能扮演新闻媒体的角色,对主流媒体和言论自由受到党国严格控制的大陆而言,微博更能发挥另类新闻媒体的作用,而且它的「公共性」色彩更强烈,更可能介入公共议题和公共事件。

由于全球性的社群媒体网站如脸书和推特在大陆境内遭到防火墙封锁 ,一般网民不易在大陆境内使用,使得大陆本土发展出来的微博迅速普及。

目前大陆被广泛使用的社交网站包括类似脸书的「人人网」和提供微博服务的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等微博服务平台。早在二○○七年五月十二日,大陆的第一个模仿推特的微博网站「饭否」即已公开上线;接著,另一个模仿推特的微博「叽歪」也上线。不过,在二○○九年七月七日以后,饭否、叽歪等微博网站相继被官方要求停止营运(饭否在二○一○年十一月十一日又被官方允许恢复上线,但在微博用户市场的占有率已经不复当年),主要原因为新疆在二○○九年七月五日发生「七五事件」,大陆官方担心微博可能被用来迅速传播不符官方意识形态的讯息。不过,这个插曲并未阻碍微博在大陆的后续发展。

目前比较大的几个微博网站都是在二○○九年底和二○一○年初陆续设立的。二○○九年十一月三日,新浪微博正式上线,成为最早由商业入口网站推出的微博,开始掀起大陆的微博风潮。紧接著,二○○九年十二月,搜狐微博正式上线。二○一○年一月,网易微博上线。二○一○年四月,腾讯微博上线。由于微博(亦即「微型博客」,micro-blogging)或社群媒体网站(social networking sites)在大陆的盛行及其潜在的社会影响力,二○一○年又被称作大陆的「微博元年」。更值得注意的是,微博在社会舆论上动见观瞻,拥有大陆话语权力最大的一批用户,包括娱乐明星、企业高级主管、媒体人士等。

截至二○一三年六月底为止,大陆女星姚晨在新浪微博的粉丝人数已高达四千八百万。除了大陆网民之外,台湾注册成为新浪微博用户的人也逐渐增多,特别是一些明星和知名人士;其中,蔡康永的粉丝数达两千两百万人,徐熙娣(小S)的粉丝数达两千七百万人,而王力宏的粉丝数更高达三千五百万人。虽然这些名人的粉丝人数不排除有「灌水」的可能,但其影响力显然已不下于传统的大众媒体。

舆论新场域

汇集大量人气的微博在大陆也开始成为重要的新闻传递或转发的管道。二○一○年八月,甘肃舟曲发生土石流灾害,网民在第一时间于新浪微博直播灾情,并转发至其他网站。

影响所及,大陆官方一改过去对待微博的消极态度,转而积极利用微博。许多政府机构开始设立微博帐号,对外发布并企图引导网络舆论。截至二○一○年八月为止,至少有四十一家政府机构透过微博发布即时讯息。而从二○一一年一月开始,公众形象不佳的大陆警方也开始使用微博来「联系群众」。据BBC中文网转载大陆官方媒体报导,大陆已至少有数百个公安部门建立了微博帐户,目的都为了改善警民的紧张关系。

为了降低微博对资讯控管和官方公信力的冲击,大陆官方也在二○一一年底实施微博「实名制」政策,要求用户在注册时必须提供真实姓名,其间官方也曾薄惩不配合过滤审查手段的微博网站,或是暂时要求关闭微博的评论功能。

不过,这些管制措施在限制新闻言论扩散传播的实际效果有限。许多粉丝人数多达数十万或百万的新闻记者或公共知识份子,透过微博实践「自媒体」的作用,突破官方的新闻和意见封锁,对重大突发事件或公共政策议题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大陆新闻传媒现况不能孤立看待,而必须同时关照新媒体在大陆的发展态势。微博自去年开始对大陆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例如「温州高铁追撞事件」里官方表现的颟顸与失措,引发网路民意强烈反弹,也造成中共公信力更加低落。官方越来越担心民意反扑或甚至失控,这种焦虑已经反映在官方喉舌媒体《环球时报》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的社评:「如果任由公共关系灾难在政府机构与公众之间不断发生,官方信誉将像日历一样被一页页撕掉,中国的舆论场也将变成没有任何公信座标的荒蛮之地,成为最原始法则主导的草原和丛林。」

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指出,微博是最看重内容、最轻忽发言者政经地位的媒体;微博在大陆已具有一定政治和社会功能。越来越多的大陆民众认为「真相只在微博上出现」。

人民大学康晓光也说,导致大陆红十字会信誉破产的「郭美美事件」彰显了大众的觉醒和大众力量的壮大:

最近两三年,另一种力量在崛起,就是在互联网的一种技术革命的支持下,大众的力量崛起了,这个力量是了不起的力量。可以说在今天,真正的开始有了舆论,有了大众的声音,开始发挥影响,而且这样一种舆论,这样的一种公众的声音不太容易被牵著鼻子走,不太容易被操纵。

从管制到利用

微博等新媒体的横空出世,逼得官方不得不正视微博等新媒体上所表达的声音。根据张志安、贾佳的统计,截至二○一一年上半年,大陆经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已超过一千七百个,政府官员开设的微博帐号则有七百二十多个。不过,总体而言,张志安、贾佳还是对官方目前运用政务微博的成效提出质疑,认为政务微博尚难改变政府积习,亦即:

公开安全的、有利于自己的资讯,遮罩关键的、不利于自己的资讯。在这种政治生态中,不少政务微博的开设动机并非「问政」,而在于完成上级部门或领导的任务,或在于建构自身的良好形象,这样的政务微博能发挥的作用必然非常有限。

尽管如此,这类「政务微博」的数量增加非常快速,到了二○一二年三月大陆「两会」期间,大陆最大的微博服务商新浪在二○一二年三月八日发布数据显示,新浪微博平台上的政务机构微博达一七三六四个;官员微博达一五○一三个,其中有不少参加「两会」的委员、代表开设微博帐号并公开征集提案,与粉丝民众交流互动。

以二○一○年《时代周报》选出的「微博治理时代的十大事件」而论,微博发挥了相当大的社会影响。这些事件包括:上海高层住宅大火事件、宜黄强拆自焚事件、「我爸是李刚」事件等。在这些社会事件当中,微博开辟了一个公民表达、参与和互动的新场域,培育了一批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群体,也塑造了一个相对令人欣慰的公共空间。有论者因此指出:「围观正在改变中国」。

围观政改

目前已离职的《南方周末》首席评论员笑蜀在二○一○年也指出,以微博等网路工具驱动的公民围观,代表的是一种「来自普通人的渐进革命」。围观个案有其积极意义,最大意义在于启蒙,即从根本上改变普通人对公共事务的冷漠,把围观变成最大规模也最有效的公民训练场。虽然笑蜀认为围观个案有其局限,无以指引整个政治社会体制的变革,但如果围观个案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体制上的变革,要求根本地杜绝因体制不健全导致的社会悲剧。从围观个案升级到围观体制变革,即围观政改,是逻辑发展的必然。透过微博关注社会事件和公共议题,也可能激发各种有创意的、另类的公民行动,包括「草泥马」(意指在网路上表达对政治社会体制不满的异见者)、「散步」(无组织的自发性游行)、「饭醉」(在集会结社限制下的另类公民社会串连)与「围观」(透过微博等网路工具对社会事件和公共议题的集体关注),是不可小觑的力量,也逐渐蓄积一股改变大陆的社会力量。

微博正在改变大陆

持平而论,微博已逐渐改变了大陆官民互动的方式,让原本无声与无权力的民众找到了发声和相互培力(empowerment)的管道。另一方面,官方不可能坐视微博成为挑战其政权统治的工具,必将继续过滤和审查微博内容,甚至会积极利用微博于其宣传和控制的目的。不可否认的是,微博正在改变大陆。在资讯控制失去往昔威力,官方公信力荡然,以及民间另类传播力量崛起之际,大陆维持专制党国统治的成本势必越来越高,终将达到一个临界点。到那个时刻,大陆政治体制改革是必须迈出的一步。微博的社会影响力,可能会让那个时刻更快地到来。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