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连锁业》两岸竞合—两岸服贸协议后台湾连锁服务业如何开创两岸市场■文/黄茂景(社团法人台湾连锁加盟促进协会秘书长)《交流杂志102年10月号第131期(历史资料)》

二○一三年六月二十一日,谈了两年多的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终于拍板定案。服务贸易协议分为「文本」及「清单」两大部分,清单涵盖批发零售、医疗、金融、电信、海空运、观光旅行社以及文化产业等七大项,并在文本中明订未来两岸服务贸易开放项目扩增的空间。

此种洽签方式具弹性,较能掌握服务贸易型态日新月异的特性,面对仍是开发中经济体的大陆服务业法令及市场进入障碍,保留定期检讨及开放的可能,不但符合目前大陆与世界各地区洽签服务贸易协定的方式,亦符合台湾服务业进军大陆市场的利益。

换言之,可以预期在两岸服贸协议正式洽签之后,两岸日后仍有可能在经合会架构下,持续深化两岸服务贸易合作。

机会v.s威胁

多年来,台湾对大陆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想像,一种认为大陆市场充满机会,另一种则认为大陆对我充满威胁。正是因为「机会论」,促使台商前仆后继地投向大陆;也是因为「威胁论」,使大陆基于统战策略不断向台湾让利。

「机会论」和「威胁论」其实互为表里:若一味担心害怕而不思进取,势必失去机会;若一味天真妄想而不深思熟虑,威胁必接踵而至。

从负面解读「开放」,是有人被割了一块肉,但是从正面解读,却是秩序的重整,也可能会新生一块肉出来。当然,因为大陆产品服务的进口,台湾有些产业会因为竞争不过遭到淘汰。但这并不会完全是大陆产品造成的,而是消费者价格取向选择的结果。是消费者选择了较低价、较便宜的大陆产品,而不选择较高价、较贵的台湾产品。

廿多年前,台商成群结队地登陆,成功在新台币升值的压力下跨出对外投资之路,几年间大大扩张了台湾的经济版图,那是凭藉勇气和智慧创造出来的机遇。反观今天,两岸服贸协议要向陆资开放美容、印刷、中药材等传统服务产业,却遭遇莫大的反弹。

然而,台湾经济近年的停滞,果真应验了在野党一直以来指称的「ECFA是毒药」的预言吗?只要检视一下台湾对外贸易数字,便知实情并非如此。台湾二○一二年对外出口额为三千亿美元,其中对大陆出口达一千三百亿美元,占了四三%的比重;台湾进口贸易总额为两千七百亿美元,其中自大陆进口三百七十亿,仅占一四%比重。台湾对大陆享有九百多亿美元的顺差。简单地说,若不是由于大陆市场,台湾对外贸易将出现五、六百亿美元的逆差。

别看轻台湾业者

两岸签署服贸协议,从个别产业看,必然有得有失,从台湾总体经济看,若是得大于失、机会多于威胁,便值得一搏。

最近从台湾旅行业者口里传出来的一句话是:别看轻台湾业者!台湾旅游业者认为对这次服贸协议不满意的地方,反而是嫌开放幅度不够大,业者对进军大陆市场跃跃欲试,对守住本地市场也信心十足,认为已掌握住国民旅游的顾客信赖度,对大陆业者即将长驱直入的竞争并不担心。

「别看轻台湾业者」这句话,不是由政府,而是由业者自己喊出来的,此时此刻,这句话已成为各行各业「有为者亦若是」的自我激励目标。

市场的竞争永远存在,不是只有大陆来的才叫竞争。古早的柑仔店在7-11进驻台湾后即一家一家关,但由台湾统一超商创下包山包海的「台式服务」,早已超越美国原创7-11模式。同理,康师傅也以本土特色抓住大陆人的胃。每个产业的每一家店,永远有顾客需求和外来竞争要去应付,何以这次针对「大陆来的」格外不安?这种不安,在开放陆客来台之前,在两岸洽谈ECFA之前,甚至早在二十多年前开放美国水果、火鸡肉进口之时,也都出现过;但事实证明,「别看轻台湾业者」才是历史发展结局。

充满机会的内需市场

大陆在想什么?你我该做什么?

大陆的一举一动,正与你我的工作、台湾经济、全球局势紧密相连。为什么一份「一号文件」,就可以让台商大赚家电下乡财?ECFA题材如何被看好?LED产业受惠于大陆十万盏计划,市场是需求还是过剩?RFID(无线射频技术)为主的物联网,也列为「十二五规划」重点。因此,投资大师巴菲特说,他不担心不可知的未来,他观察的关键是未来十年会发生什么。他认为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大陆将无限看好。

基本上,驱动大陆内需消费有三个关键因子,一是供给面:政策引导内、外资源投入;其次是内部需求推动面:人口就业率提升、所得增加、货币升值、消费力与购买力增强将带动大陆内需消费大幅成长;此外,世运、世博衍生的观光与投资热潮,都意味著大陆内需消费将带动服务产业同步发展,其受惠行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如交通运输、物流、金融服务及资通讯服务,以及消费性服务业如百货、零售通路、餐饮住宿及观光旅游服务。

我们必须认清大陆内需市场有多大?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资料,大陆现有十三亿人口,现阶段有实际购买能力的约占三○%(三‧九亿人),以每年增加三%的速度成长,大约每年增加三千九百万人,是台湾人口的两倍。未来十年后将有五○%的人具备实际购买力,达到七亿人口,消费能力可能超过美国。预计二○二五年,大陆人均收入将达到两万美元,消费潜力十分可观。以美国人口三亿,一年约一四‧五八兆美元的市场,为世界经济火车头,大陆有十三亿,是美国的四‧三倍,一旦爆发,威力不容小觑。

复制成功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协商涉及众多的服务业主管机关,且双方各项服务业的管理体制及市场发展情况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但双方终能排除困难,达成协议,显示双方互信基础的扩大。服贸也使两岸迈向经贸全面交流合作,尤其是台湾连锁产业进军大陆,积极且有自信。

连锁产业拓展市场,最核心的难题就是成功复制。开个店当然很容易,可是如何复制执行力?如何保证加盟商运作的标准化?这些都需要高度的技术。许多加盟连锁企业曾提出整店输出的概念,从标志设计到店铺格局,从店员培训到内容创新,事实上他们只是输出了一个店铺形象、产品和一系列的制度手册,而对于店铺运营、货品周转与调配、销售分析等执行层面的能力,却没有成功复制的方法。这些才是一个连锁企业从一千家店扩张到三千家店,再到五千家、八千家店时,在承受必要差异化的同时,还可以降低营运成本、提高效率的根本。

对于产业规模大多属于中小型的台湾连锁企业而言,要跨入一个不熟悉、对行业生态陌生的市场,等于是完全重新开始。可学习统一超商、全家便利商店、麦当劳、肯德基、HAND TEN等连锁店认真经营品牌价值,坚守在本业的岗位上,不论大环境的景气是好是坏,都努力开发新商品、新服务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创造更高的顾客满意度。这些品牌都是由小而大、逐渐茁壮的。

大陆二、三线城市的消费市场,常能孕育出很多一方之霸(Local King)。这是台湾连锁加盟业者的机会。例如东方骆驼这一个品牌,台湾人很陌生,却是大陆二十多个省市二线都市的年轻人服饰之王,全大陆拥有五百多家专卖店,年营收人民币四亿元。当今大陆的年轻人比父执辈更个人化、开放且容易接受另类文化。在大陆,个人化的消费风格,悄悄地开启了另一扇消费大门,谁先教育大陆中产如何享受生活品味,谁就可以掳获消费者的心。

另一个是台南企业所创的大陆中高档男装品牌Tony Wear(汤尼威尔),也开始教育大陆中产阶级穿衣品味,灌输色彩搭配、材质版型挑选,以及衣服清洗保养的概念。在Tony Store的八百多平方米展示空间中,除了陈列品牌服饰外,更引进了日本高档洗衣设备与咖啡厅,不只是卖衣服,更是卖都会中产阶级的生活品味。

除此之外,台湾连锁品牌在大陆发展具知名度的还有85度C、两岸咖啡、罗莎、永和豆浆、马可勃罗、伊莎贝尔、鼎泰丰、王品、鹿港小镇等,均是将成功方程式复制到大陆市场的典范。    强化竞争力为王道

两岸服贸协议的签署,提供台湾连锁品牌更大的舞台、更广的空间恣意挥洒。台湾服务业想要进军大陆,绝对不能贪心,遇到困难或逆境时,应该要本著创造三赢局面的思考点出发,设法借由强化竞争力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的经营实力。当功夫练得深、顾客基础打得稳,自然而然地就能够开花结果!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