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之必要性、急迫性与重要性◎文/李允杰(国立空中大学公共行政学系教授)《交流杂志102年12月号第132期(历史资料)》

 Change or Die. ─Joe Capper (Advertising Age发行人)

今年六月两岸签署了服贸协议,但至今仍卡在立法院。近一个月来,自总统、院长、经济部长、央行总裁到工商业界、基层台商,莫不忧心忡忡。

服贸协议的必要性与急迫性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区域经济整合的趋势不可逆转,国与国间大量签订互惠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到今年七月底,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包含双边FTA在内的区域贸易协定(RTA)已经有五七五个形成,其中三七九个已经在运行。如果台湾无法融入区域经济整合或是积极与他国签订自贸协定,必然走向边缘化的命运!

两岸服贸协议是在WTO规范下的实质经贸谈判,不但是ECFA后续实质谈判关键的一环,也是台湾迈向国际经贸自由化重要指标,对后续与他国签署FTA,乃至于未来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有重要意义。

立法院针对服贸协议要求逐条审查表决,不仅影响后续货品贸易协议的谈判,也不利于未来经贸谈判及推动融入区域经济整合,因为他国看到服贸协议的经验,恐怕对未来双方洽谈协议的结果,最后是否能获我国立法院同意充满疑虑。另一方面,台湾假使无法加入这些国际重要经贸组织,将逐渐失去国际竞争力。

反观台湾主要竞争对手韩国,近年来积极对外洽签FTA,数量高达四十多个,其中不乏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目前也正与大陆进行FTA谈判。近期传出中韩FTA首阶段谈判已基本完成,一旦抢在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后续谈判完成前生效,恐让台湾优势渐失。

服贸协议遭到无止境杯葛,不仅会耽误厂商布局大陆的时机,同时,港澳CEPA补充协议,争取到与我方相同的优惠市场准入条件;大陆与韩国亦于今年九月初就中韩FTA达成九○%自由化之目标形成共识,韩国国内并出现于明年中完成中韩FTA谈判之声音。韩国总统朴槿惠甫上任就率团访问大陆,就是为了FTA。对台湾来讲,如同马总统所言,是「关系到生死的问题」。韩国与美国签署FTA后,很多原来台湾接到的订单,现在接不到了;如果韩国与大陆也签FTA,将影响台湾的产品在大陆市场的占有率。

根据世贸组织(WTO)资料推估,台韩贸易实力差距愈来愈大,韩国对外贸易量预估在二○二五年至少达到台湾的三倍,显见台湾对外经贸谈判的「堆积木」策略已缓不济急。到二○一五年不仅中日韩FTA签署完成,包括TPP、RCEP都将生效,台湾经贸边缘化危机已迫在眉睫。尤其,南韩目前已签署八项经济协议,涵盖四十五国;而台湾仅签署六项,涵盖七国。去年韩国贸易量已达到台湾一‧八七倍,推估未来将会突破三倍。国际经贸的竞争环境是「步步惊心」,台湾因朝野对立还在「原地踏步」。

服贸协议的重要性

从市场开放程度来看服贸协议,是台湾「拿多」、「让少」的不对称开放。我方给予大陆六十四项市场开放承诺,有二十七项是已开放陆资来台投资项目,包括观光旅馆、餐饮、中药材批发、小汽车租赁等。新开放项目不过三十多项,多属非敏感性、一般性的服务行业,且多数是准许侨外投资的项目。反而大陆并不计较,仍给予台湾八十项高于WTO的开放承诺,范围涵盖金融、运输、电子商务、文创等。

从产业冲击面看,服务市场开放和货品进口的影响完全不同。因为外来服务业投资特定行业,无论是新增投资、并购既有企业,不会减损整体服务业产值与就业机会,充其量只是投资或经营阶层换人。而服务业发展原本就有在地优势,外来业者若能立足台湾市场,必然具有竞争力,对本土服务业长期发展反具刺激作用。

以自由贸易的观点,这个算盘怎么拨,都是对台湾有利。但为什么服贸协议引起如此大的反弹风波?最主要的原因就出在服务业的特性:劳力密集(雇用就业人口多)与在地化(外资不易生根)。

服贸协议对于有能力或想进军大陆巿场的业者,是绝佳的机会,但对于想固守台湾的业者就是威胁。服务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以从业人口比例来看,有能力(资本规模)进攻大陆市场的业者,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属于守方,担心开放之后,失去台湾仅有的地盘。

「台湾社会小微店家看似『没理想、没抱负、没企图心』,背后是整体经济环境下,能求得的最佳『小确幸』生活;开个小店虽然累了点,但自己当老板可养活一家,…服贸协议难获国人支持,即在于能去大陆投资的是『资本家』,小微企业主只能守著台湾一个家,而『家』是不容被侵犯的。」(林克伦,联合报十一月一日)

因此,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服贸协议所需要的沟通说服策略是:一是如何让守方看到商机,提高其转为攻方(进军大陆)的意愿与可能性;二是有效降低守方的担忧疑虑。可是,这次服贸协议的事前缺乏沟通,签署之后的全面沟通时机点又稍晚,造成错误资讯的口语传播,在各行各业流窜。资讯不充分又掺杂「恐中情结」,形成马总统所说的「造谣与辟谣的对抗」,事后再多的研讨会、庙口开讲都事倍功半。

大陆企业来台发展 创造就业机会

审视服贸争议,充斥著资讯错误或夸大渲染对国内产业冲击的假议题。开放陆资四年来,共有三九八家大陆企业来台,投资额不到八亿美金,来台的大陆干部只有二一六人,在台湾创造了六七七一个工作机会。

二十二年前台湾就开放外国洗衣业来台,但至今只有两家来;小汽车租赁也只有一家外资,对国内业者几乎没有冲击。已开放陆资来台投资项目,如中药材批发,大陆来了二家,后来只剩一家;大陆餐饮业来台投资的俏江南、小肥羊、全聚德在台湾的业绩并不好,甚至亏损,对台湾业者影响不大。

部分人士将两岸服贸协议视为洪水猛兽,造成各行各业杯弓蛇影。其实相较于大陆,台湾的服务业具有竞争优势,我们真的不必自己吓自己。台湾服务业属于相对成熟的经济体,有技术、研发、人才与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大陆则拥有雄厚资金、广大市场与人力。坚强的软实力是台湾在大陆发展服务业的一大优势。

例如美容美发业,台湾的自然美、小林发廊与曼都等在大陆都已有非常多连锁店;餐饮业方面,永和豆浆、85度C及两岸咖啡在大陆很成功;洗衣业方面,象王洗衣及泰利洗衣在大陆也都已有很多连锁店。除此之外,台湾连锁品牌在大陆发展具知名度的还有罗莎、马可勃罗、伊莎贝尔、鼎泰丰、王品、鹿港小镇等,均是将成功方程式复制到大陆市场的典范。其他如医疗服务业、殡葬业、低温物流业、资讯服务业、旅游业等,都是台湾的强项。

亡羊补牢需趁早

从去年至今,陆委会一共做过三次涉及服贸协议的民调,第一次是去年十一月做的民调,当时尚未签署服贸协议,有七三%的民众表示支持进行两岸服贸协议协商。但在九月的调查中,表态不支持服贸协议的民众达四五%,高于表态支持的四○%。

这个结果显示媒体讯息纷杂,民众感到困惑,行政部门确实要加强沟通宣导与论述。目前经济部已经研拟「对外洽签经济合作协议透明化机制之咨询与沟通作业要点」,制度化谈判过程的沟通方式与时机点。民调结果一方面反映了民众对于大陆的体制与动机有不信任感,另一方面也反映对政府把关的能力持保留态度。

两岸交流开放五年多来,根据《旺报》今年八月间所做的一份民调显示,台湾民众对大陆的了解依然不足,虽然逾六成民众认为大陆对台湾很重要,但七成左右表示不了解大陆;超过六成民众对大陆没有好感,有七成民众希望严格限制大陆钱潮、人潮入台。显见台湾民众对于大陆的潜在威胁仍存在著深沉的恐惧感。

政府保证严格把关陆资来台投资,透过稽核管理机制,不使其危及台湾本土产业,无论是投资内容或人数均采逐案审查,原则会视其投资额、在国内营业状况及雇用国内的员工人数等,做相关管制。陆方来台之人数和资格,亦会配合移民署做逐案审查并有人数上限,加以并无开放陆方基层劳工来台就业,不至于损及国内产业之劳工就业机会。

为防止不当垄断竞争,我方依协议握有对陆资的事前审查及事后查核机制,倘有陆资以低价竞争,可能形成不当垄断市场等异常情事,我方握有准驳之权力,事后亦可撤销其投资。服贸协议实施后,若对我国造成实质负面影响,将依服贸协议第八条与陆方磋商,寻求解决方案。民众与业者对上述把关机制并不清楚,政府相关单位有加强宣导的必要,至少要让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降低疑虑。

关键时刻向前走

台湾自二○○二年一月一日加入WTO后,除大陆外,服务业市场早已对全球开放,迄今台湾服务业生产总值占GDP的七二%左右,不但早已饱和,且呈现高度竞争状态。相对而言,二○一二年大陆服务业总产值仅占GDP的四四‧六%,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政府未来亦应持续与业者沟通,并协助改善相关产业之经营体质及市场竞争力。经济部将依「因应贸易自由化产业调整支援方案」,主动「振兴辅导」与协助业者「体质调整」,进行厂商诊断访视,针对厂商需求,协助产业人才培训辅导或转介申请政府相关资源,以协助产业留才及育才,打好根基,提升产业竞争力。

针对大陆对我开放八十项服务业,全数是超WTO待遇,政府应积极思考如何提供平台,与民间业者合作或透过行业公协会整合力量,协助台湾服务业集体进军大陆广大市场,让更多中小企业看到商机,提高进军大陆的意愿与可能性。

其次,政府应主动积极与业者、民众多元沟通,以言简意赅、生动活泼的方式,解答民众的疑虑。至于可能受到冲击的产业,除了政府已编列经费给予辅导,协助转型升级外,也希望这些产业能提升品质、提高附加价值、建立自主品牌,在与大陆服务业良性竞争的过程中,能够转弱势为强势,化威胁为机会,以创新自信的MIT,迎接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

最后,我们要呼吁:行政部门的辅导措施与沟通说服,还要加把劲;而立法院莫再蹉跎,为了台湾的未来,多一点理性对话、少一点政治算计,速审服贸协议吧!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