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 全力以赴-专访张显耀副董事长兼秘书长●文/编辑部《交流杂志103年4月号第134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三月初春,乍暖还寒。「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以下简称服贸协议)在立法院审议再度受阻,立法院四周,微微寒风中,夹杂麦克风激昂的叫喊声,正考验执政者的智慧。
新上任的海基会张显耀副董事长兼秘书长,一贯的穿著,微笑中带著自信,神态自若地接受《交流》杂志专访,畅谈新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两岸关系的愿景。
从民代到陆委会特任副主委,再兼任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一人身兼三职,让张副董事长的政治生涯再度攀上另一高峰。他在乎的不是职位和头衔,而是在这关键时刻,能为国家做什么,让两岸关系再往前推进。
张副董事长强调,服贸协议攸关国家未来发展路径图,牵系著国家未来生存命脉与发展,一定要通过!另外,盱衡时事及两岸交流现况,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的时机条件已成熟,也是两岸发展必须要走的方向。以下为专访记要:
您身兼陆委会特任副主委、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三重身分,如何扮演好三个角色?
陆委会与海基会皆为大陆工作体系一环,陆委会负责政策规划及跨部会协调,授权海基会执行协商、交流与服务工作。海陆两会工作内容环环相扣,合作顺畅。海基会优质的工作团队,累积多年协商谈判经验,是政府大陆政策的珍贵资产,未来将持续加强海陆两会沟通,更紧密的分工合作。两岸政策攸关台湾的生存问题、安全问题与未来发展,对这份工作本人有极高的使命感,必定戮力以赴,达成使命。
今年二月陆委会王郁琦主委访问大陆,与大陆国台办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外界认为海基会的角色将逐渐弱化,您的看法为何?
陆委会王郁琦主委于今年二月十一日在南京与大陆国台办张志军主任举行两岸事务首长会议(王张会),为一九四九年以来两岸首次官方接触,这项历史性突破,使两岸事务主管机关建立常态联系沟通机制,有助两会制度性协商发挥更大功能与效益。
二○○八年两岸两会恢复协商以来,迄今举行十次会谈,签署二十一项协议,达成二项共识,建立良好的协商管道。虽然陆委会与国台办建立常态联系沟通机制,但海基、海协两会制度化协商功能不仅不会弱化,角色亦不会被取代。未来在两岸谈判中,政策面将由陆委会推动、协调,海基会负责交流与服务,尤其强化台商的联系及服务功能,责任将愈加重要。
服贸协议在立法院审查遭受阻碍,是否影响ECFA其他后续协议谈判?外界对服贸协议的质疑,您的看法为何?
台湾的GDP七○%依赖对外贸易。二○○二年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由于WTO推动的「杜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进展缓慢,各国为了协助厂商拓展市场,强化国家整体竞争力,逐渐将贸易政策重心,转为推动洽签双边、三边或多边之自由贸易协定(FTA)。
以美韩FTA为例,美韩FTA生效后,台湾对美贸易光在面板、石化、纺织等方面受冲击金额约三十多亿美金(逾新台币一千亿)。倘台湾不积极与其他国家洽签FTA,势必遭到孤立及被边缘化的风险,恐使我业者在拓展国际市场上,失去公平竞争的机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及全民福祉将有极大的影响。
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只是经济合作的框架,若要完成自由贸易协定,须陆续完成服务贸易协议、货品贸易协议及争端解决机制协议。台湾服务业成熟度远高于大陆,服务水准优于大陆,服贸协议为利大于弊的协议,让台湾服务业取得进入大陆市场的先机。不过,随著立法院审议程序拉长,我担心业者逐渐丧失商机。
反观与我主要出口货品重叠性高的韩国,不仅已与欧盟、美国、东协、印度等国家完成FTA的签署,今年更将与大陆签署FTA列为贸易政策的首位,与大陆的FTA也加速进行。我预判,中日韩FTA于今年年底前甚至九月前完成签署,内容不仅包括服务贸易,还有货品贸易。若韩国洽签中的FTA生效,将使台湾业者在大陆市场处境更为艰难。
面对外界的质疑,事实上,政府在协议签署前,考量国家安全,并未开放敏感项目,且特别强化陆资管理机制,对于市场开放也有相应的配套或辅导措施。对于可能受贸易自由化影响之产业、企业与劳工,政府提出《因应贸易自由化产业调整支援方案》,未来十年匡列新台币九八二亿元经费,针对不同对象采行振兴辅导、体质调整及损害救济等支援策略,提升产业竞争力及辅导转型。全世界面对开放市场皆有窒碍难行之处,都会有担忧,韩国、欧洲、日本亦是如此,何况是以外贸导向,浅碟型的台湾经济体。但贸易自由化对台湾相当重要,尤其大陆占台湾对外出口贸易量约四○%,在全球进行区域经济整合之际,台湾经济要继续向前走,大陆为台湾最大贸易伙伴与市场,若能争取优惠关税,对台湾产品会有很大帮助。
不过,大陆市场虽重要但不是唯一,政府和大陆签署ECFA及后续协议的同时,与纽西兰、新加坡也签署FTA,并持续和其他国家商讨签署FTA的可能。各国都相当关注服贸协议后续进度,我担心服贸协议未能尽快生效,恐将推迟货品贸易协议及ECFA后续协商的进程,增添未来其他两岸协议生效时程的不确定性,也势必增加两岸协商的困难度。其他国家也会怀疑台湾推动经贸自由化与国际化、履行签署经济合作协定的决心,延宕台湾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时程,这些负面因素将不利于台湾对外贸易的发展,我们不能不注意。
服贸协议在立法院审查受阻,朝野政治对立升高,您曾在立法院服务多年,看法如何?
两岸签署的协议并非一般国际条约,立法院过去签署的二十一项协议,其中十八项协议已生效,立院已有处理的机制与惯例。依据《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第五条,服贸协议并未涉及法律修正,无须另以法律定之,签署之后经行政院核定,并送立法院备查。另依《立法院职权行使法》六十一条规定:「各委员会审查行政命令,应于院会交付审查后三个月内完成之;逾期未完成者视为已经审查。」,服贸协议送立院备查已逾三个月,若立法院同意可以依法自动生效。
去年六月二十一日两岸签署服贸协议,六月二十七日送至立法院,并依据立法院朝野协商结论,办理十六场公听会,行政部门也针对问题提出完整回应,说明相关辅导及配套措施,强化与民众沟通,减低忧心,化解疑虑。我们必须理性看待两岸经贸发展,我肯定青年学子关心国家未来的心,但也担心他们认知或接收的一些讯息并非正确。
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目前协商进度如何?双方是否就人道探视以及旅行证件取得共识?
二○○八年两岸两会恢复制度化协商以来,双方民众一年往来八百多万人次,贸易总额达一千六百亿美元,为因应民众往来两岸的实际需要和维护民众权益,提供经贸、旅游、教育、急难救助等各项协助与服务,有必要互设办事机构,即时就地提供服务。
根据陆委会民调结果,超过六成五的民众赞同政府推动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直接服务与协助两岸人民。我认为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现阶段时机条件成熟,也是两岸发展必须要走的方向。
双方协商过程确实面临诸如如何界定人道探视等问题。我方认为若有台湾人民在大陆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如羁押、拘禁、判刑等),有必要按照「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与「海峡两岸投资保障和促进协议」相关规定,通报互设办事机构,准予进行人道探视。但此点与大陆内部刑诉法等相关法规不符,我方会持续与陆方密集沟通,目前已有相当共识基础,希望能尽快突破。国内朝野政党也都认为互设办事机构应具备人道探视功能,服务在大陆的广大台湾民众。
至于外界担忧互设办事机构沦为陆方在台的统战分支机构,我认为,两岸互设办事机构系以海基与海协两会名义设立的纯服务性、功能性与综合性办事机构,对于双方派驻人员的工作,未来会在协议中订有行为规范。两岸关系发展至此,相信大部分台湾民众对于统战问题皆有深刻了解,倘陆方真要进行统战,也不用设立办事机构才能进行。
从二○○八年两岸关系和缓以来,目前已是过去六十余年最佳时刻,您对于两岸关系未来进展的步调与方向,有何期待?
两岸关系发展的步调与方向,现阶段按照整体政策面的规划朝既定方向稳步前进。两岸交流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快则引起民众不安,相关配套措施也恐有不足;太慢又不符合两岸目前实际交流需要。我们希望尽快完成ECFA后续协议商谈,持续深化两岸经贸关系,强化两岸政治互信基础。
我还是要强调,服贸协议在台湾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借由两岸经贸制度化往来,向全世界传达两岸和平交流的讯息,不仅有助于货品贸易协议之协商,亦可激发其他国家和我国洽签经济合作协定的意愿,为我国加入TPP及RCEP创造更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