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太阳花学运的省思●文/李允杰(空中大学公共行政学系教授)《交流杂志103年6月号第135期(历史资料)》

太阳花学运经过二十四天的激情冲突,宣告落幕,也带给台湾社会与两岸关系一场震撼教育。太阳花学运所经历的起伏震荡、前因后果,对于三个主要的利害关系人─政府、学运参与者与大陆当局,都有必须省思检讨的地方。

政府应有的省思

 美国重要两岸问题专家如卜道维、兰普顿、葛莱仪、卜睿哲等人先后发表看法,明白支持马英九持续改善两岸关系的政策,并指出服贸协议受阻将对台湾造成负面影响。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院长杜道明认为,两岸服贸协议如不能通过,除了影响台湾经济发展外,台湾亦将丧失国际谈判信用。台北市美国商会指出,两岸服贸协议如果被封杀,将导致其他国家不愿与台湾谈判自由贸易协定,台湾恐怕走投无路,在经济上只能更加倚赖大陆。

 为什么外国专家眼中对台湾有利而且十分重要的服贸协议,会成为许多年轻人眼中的毒药?

 今年四月十三日,我应邀出席在海洋大学的一场典礼活动,会场外有二十几位穿著黑衣的大学生,高呼口号「退回服贸、重启谈判」!我试著和这些学生沟通对话近半小时,感觉是:这些学生满腔热血,内心焦虑溢于言表;但他们真的不懂服贸协议。他们不清楚服贸协议条文中,有两岸联系、争端解决机制与紧急磋商条款,以及ECFA终止条款等刹车机制;当然更不明白服贸协议对于台湾区域经济整合战略的重要性。

 服贸协议对于有能力或想进军大陆巿场的业者,是绝佳的机会,但服务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以从业人口比例来看,有能力(资本规模)进攻大陆市场的业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属于守方,担心开放之后,失去台湾仅有的地盘。因此,服贸协议所需要的沟通说服的强度,远远高于ECFA。

 当初两岸签ECFA,政府各部会全面总动员,宣导ECFA;反观服贸协议从六月签署至今近十个月,民众还是不清楚,可以说政府的沟通行销仍有改进的空间。在新媒体时代,网路世界的懒人包,彻底打败了政府机器。年轻人宁愿相信似是而非、资讯错误的懒人包,也不相信政府硬梆梆的政令宣导。

 举例而言,反服贸团体反对最激烈的条款,就是「陆资自然人短期入境及停留」会造成变相移民。这一条其实是在二○○一年十一月二十日陈水扁总统任内签署生效的WTO入会条约案。陆人在台投资,负责人及经理人、主管及专技人员,仅能在台「停留」一年,营收达一千万元新台币,才能申请续留,而且不管停留多久,都不可能取得台湾身分证。根据移民署统计,二○○九年台湾开放陆资以来,共有二六四位陆干及其眷属登台,没有任何一位变成新移民,并创造一○二三九个就业机会。但在网路懒人包的说法是,「将来大陆老板满街跑,很可能成为你的老板」!

 服贸协议我方六十四项承诺中,属现行开放者占二十七项,新增或扩大开放者为三十七项,且其中仍有多项未达我对WTO承诺开放程度。内行人看门道,把早已开放的项目写进服贸协议,叫美化帐面,我方开放六十四项,实际上只有三十七项。大陆开放的八十项,其中多项还是日韩欧美商争取不到的待遇。政府过去始终以「利大于弊」制式回应,民众还是满腹疑虑。

 从去年八月起,我多次在媒体投书(包括中时、联合、工商、NOWnews等),不断呼吁「安内重于攘外」、「以多元生动方式全面加强服贸沟通宣导」。太阳花学运之后,服贸审查进度延宕停摆,行政团队的执行力与沟通力的问题必须正视,以因应新的挑战。

学运参与者应有的省思

 我们可以理解,处于闷时代的年轻人,面临低薪、失业与高房价,他们害怕陆资陆劳大举入台,充满了高度焦虑及恐惧感。这种恐惧感透过传播扩散,形成虚拟的恐惧浪潮,掩盖了真相与理性讨论的空间。

 然而,太阳花学运传递的一些错误观念,正逐渐冲击维持民主社会稳定运作的重要基础。现在应该放下激情,冷静思考「太阳花现象」。在媒体的炒作下,太阳花学运彷佛成了圣洁崇高的图腾,掩盖本身看不见或不愿面对的盲点。

 第一个盲点是,一些人为了合理化脱序的群众包围或占据官署作为,「公民不服从」突然成了流行用语!许多人根本还没搞懂究竟什么是「服贸协议」,就跟著反服贸协议。一旦触犯法律,就搬出「公民不服从」论调,来合理化自己的违法行径;明明是违法脱序的行为,却彷佛还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

 「论公民的不服从」是十九世纪的美国著名作家亨利梭罗于一八四九年所撰写的一篇短文,他当年是为了抗议美墨战争、奴隶制度拒绝付人头税,而被逮捕入狱;稍后二十世纪中叶的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金恩博士,亦曾为了抗议南部各州歧视黑人的法律与政策,而同样借由「公民不服从」的诉求加以抗争。这些事例之所以会载入史册,是他们确实是为了践履某种实质正义,而非为让特定政党图谋一党之私。

 社会运动或公民不服从,应该在现行法律规范下进行?还是可以让参与者视其重要性决定用非法方式进行?民主如果缺乏法治,就会沦为民粹政治。民粹政治一旦依照丛林法则,就极有可能成为暴民政治。也就是霍布斯与洛克所说的自然状态(state of nature),远离文明社会的秩序。

 其次,当前台湾全球化生存战略的基本逻辑是:先藉改善的两岸政经关系来推进台湾全球化(加入TPP及RCEP),再藉台湾全球化的政经网络来节制两岸关系,确保台湾的主体性。台湾若不能站稳全球化的脚步,必然在经济上更依赖大陆,从而在政治上更受大陆的挟制。因此,以ECFA来稳定「两岸经济连结」是台湾全球化生存战略的一块拼图;若少了这一块拼图,就不用谈加入TPP及RCEP的全球化经济战略。

 服贸协议争议不应自陷于蓝绿统独的内斗层次,而应当将之视为「台湾全球化生存战略」的抉择。太阳花学运的参与者既然关心台湾的未来,诉求的核心价值又是审议民主,那么参加学运的学生,何不运用审议民主来寻求台湾经济的出路,试著回答「台湾面对全球化的浪潮,如何避开大陆进行全球化的经济生存战略」?太阳花学运只有冲撞体制,回避面对「台湾全球化生存战略」的抉择问题;只有反对,没有对案。这是学运的第二个盲点。

大陆当局应有的省思

面对太阳花学运激烈的民意反弹,大陆政府可能是最感到莫名其妙的一方。毕竟,政策优惠一向是大陆对台政策的重点。服贸协议本是大陆自认为送给台湾的一份大礼,何以落得这般田地?

 若单从经济面来看,财团和大企业往往是两岸经贸往来的最大赢家,一般台湾基层民众很少能从中获益,使得他们对大陆方面的让利普遍无感。因此,通过高层互动达成的经济让利来促进整合的方式,遇到了瓶颈。这次由台湾青年掀起的轩然大波,是否将使大陆政府更加具体地意识到对台工作的盲点,并在今后制定政策时引以为鉴?毕竟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乃至共同繁荣,都需要大陆政府倾听台湾民众声音。这对提升台湾民众对大陆政府的观感不无裨益。

 在今年四月的博鳌亚洲论坛,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坦诚这次学运给他一个启示,「毕竟没去过台湾,我需要了解台湾的所有情况,尤其是基层民众的想法,所想所思,以及中小企业的想法。」并表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希望能够直接和台湾学生对话。」张志军的表态无疑舒缓了反服贸学运带来的两岸紧张气氛。更重要的是,这是大陆首度正视对台政策受益不均的问题,释出与台湾民众直接互动的善意。

 台湾的年轻世代之所以有恐中情结,更重要的是政治因素,他们担心台湾会成为下一个香港。享有言论自由的台湾学生,最担心的是,经济依赖将构成思想言论的干涉。他们都知道大陆是没有脸书的国家,境内所有言论活动都受到党的监视。这正是年轻世代的最大心理威胁,他们的恐共立场,固然是来自台湾过去的反共教育,但北京所提供的治理模式,正是台湾学生最感恐慌的原因。

 两岸恢复制度化协商五年多来,根据《旺报》去年八月间所做的一份民调显示,台湾民众对大陆的了解依然不足,虽然逾六成民众认为大陆对台湾很重要,但七成左右表示不了解大陆;超过六成民众对大陆没有好感,有七成民众希望严格限制大陆钱潮、人潮入台。显见台湾民众对于大陆的潜在威胁仍存在著深沉的恐惧感。

 两岸交往,大陆强调民族大义,常说两岸是一家人;但台湾人民更在乎的是民生与民权。台湾人民欢迎两岸经济合作,因为台湾需要大陆市场;但有过半的台湾人民希望政治上维持现状,保持距离,因为对大陆政治体制仍有疑虑。这说明台湾民众在两岸关系的理性选择:政经分离。

 台湾民众对大陆政府的负面印象,反映两岸之间在民主治理上的落差,也成为台湾人民选择不统或拒统的对照指标。两岸交流带来印象改观,有助于两岸社会的理解与融合,但这需要时间。两岸在经济上有共同利益基础,但政治与社会价值仍存在巨大的鸿沟,这是进入政治谈判的关键障碍。

 两岸关系的发展应该从线性思考,转为非线性思考:亦即借由中华民族(文化)这个大框架,让两岸社会深入交流与相互理解,逐步缩小两岸民主治理的落差,建立两岸和平发展的「精神基础」;若急于求成,直接过渡到敏感复杂的政治议题,反而欲速则不达。

 两岸未来要进入深水区,进行政治谈判,还有许多障碍要排除。太阳花学运带给两岸关系的启示是:两岸应有耐心,通过了较长的和平发展期,等待政治社会、民主治理等条件成熟后,才是进行政治性协议的适当时机。

以同理心对话 化危机为转机

 太阳花学运虽已落幕,但人民的恐惧并未消除。政府当务之急就是全面启动服贸协议沟通机制,进入校园、社团,透过网路新媒体如ptt、bbs和脸书,说明澄清反服贸团体的疑虑。其次,政府要针对人民的疑虑,用民众听得懂的语言,解答人民的质疑。

 我方依协议握有对陆资的事前审查及事后查核机制,倘有陆资以低价竞争,可能形成不当垄断市场等异常情事,我方握有准驳之权力,事后亦可撤销其投资,做好监督把关。服贸协议实施后,若对我国造成实质负面影响,可依服贸协议第八条与陆方磋商,寻求解决方案。当前,民众与业者对上述把关机制并不清楚,政府相关单位有加强宣导的必要,降低人民的疑虑。

 政党会轮替,朝野角色会互换,如何在意见交换中逐渐形成共享的价值观,是建构公民社会的重要因素。学者杭廷顿提出的民主巩固理论,就是著眼于政权能随选举结果平和交接,且经过了执政在野的角色转换之后,政党较能以同理心从事政治活动,使民主得以步入常轨。台湾必须跳脱蓝绿相互杯葛的恶性循环,才能建立足以垂范大陆的优质民主标竿。

 太阳花学运在撤出立法院的同时,宣称他们要出关播种。我们认为反服贸运动过后,政府、学生、在野党与大陆当局都应该沉淀心情、冷静理性,以同理心彼此尊重,努力对话沟通,才能让反服贸运动所带来的危机化为转机,进而为台湾经济的全球化战略与两岸关系发展,找出一条活路。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