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张显耀谈服贸协议争议:两岸制度化协商不能停,更不能断●口述/张显耀(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整理/李仲维(经济日报记者)《交流杂志103年6月号第135期(历史资料)》

 服贸争议余波荡漾,在朝野对两岸协议监督法制化达成共识后,双方角力的战场从街头,转进了立法院。甫接任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的陆委会张显耀副主委深知,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对未来两岸协商影响重大,尤其民间所提的「两国论」版本将严重伤害两岸对话的基础─「九二共识」,两岸制度化协商将无以为继,冲击二○○八年以来两岸所努力建构的两岸和平稳定架构。为了向台湾民众传达他最深切的忧心,极少接受媒体访问的张显耀走到幕前,以海基会秘书长的身分,对服贸争议侃侃而谈,言语间,不时透露著对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急切心情。「两岸制度化协商不能停,更不能断」,正当朝野在立法院为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内容进行攻防时,张显耀发出最恳切的呼吁。以下为专访纪要:

 两岸制度化协商机制是二○○八年至今,两岸互动、协商、签订协议最重要的机制,至今已签署二十一项协议,十八项协议生效,除了服贸协议外,还有今年二月二十七日第十次高层会谈签署的地震监测及气象合作两项协议尚未生效。

两岸制度化协商,未受学运影响

 对于学运是否对两岸制度化协商机制造成冲击的问题,我认为,这个机制的建构,目的在解决两岸现存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类交流的问题,所以学运发生至今,两岸制度化协商机制,包括ECFA后续谈判、争端解决机制、货贸协议的业务沟通、小两会有关增加自由行试点城市的沟通等,并没有受到学运或反服贸的冲击和影响。

 两岸制度性协商没有受到学运影响的另一个因素是,两岸协商是以「九二共识」作为对话的基础,而「九二共识」并没有在近来的风波中遭到影响或破坏;至于服贸协议近来被各界高度放大检视,参与学运的学生和社会各界确实对服贸协议还有不少疑虑,这也引发我们思考未来两岸签署的协议,有必要更强化与国会、社会各界及相关产业界的对话沟通,否则,两岸签署的协议若没有强而有力的民意基础支持,后续的生效和执行自然容易受到影响与干扰。

服贸协议后续发展,世界都在看

 服贸协议的后续发展,不只大陆在关注,准备或正在与台湾洽商自由贸易协定(FTA)或经济合作协议(ECA)的国家也都在高度关注,关注的面向包括如果台湾对外谈判签订的协议无法生效,甚至轻易就要重启谈判,会有很多国家怀疑台湾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决心到底有多少?而这也的确会伤害台湾参加区域经济整合的进程。有人或许会问,难道跟北京签服贸协议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我认为这不仅仅是服贸协议而已,而是台湾整体对外签署协议的效力、公信力的问题。

 举例来说,很多台湾企业界朋友现在对服贸协议延宕感到焦虑,因为韩国现在正与北京商谈自由贸易协定,其中就包括货贸和服贸协议,韩国要求比照台湾在两岸服贸协议中获得的待遇与条件,香港也是如此,而且香港在去年九月就已经拿到和台湾一样的条件待遇。对北京而言,大陆是世界大国,也要推动贸易自由化,同时要参加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和TPP(跨太平洋伙伴协定),如果对台湾条件这么好的服贸协议都没办法通过,当然会影响未来的协商谈判。

台湾有服贸协议优势, 让韩国紧张

 有人或许会问,难道服贸协议真的这么重要?我认为当然重要,第一、大陆现在是台湾最大的贸易对象,也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地、第二大的进口来源地、最大的投资地、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过去台商赴大陆投资都是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而且以出口为导向,但随著美国、欧洲经济成长趋缓,大陆为了支撑高经济成长率,开始将出口导向转为扩大内需市场,这是经济上的一个重大调整。

 此外,「十二五规划」中,大陆也开始把制造业转向为以服务业为主,带动经济成长。过去大陆GDP成长只有四○%靠服务业,未来将往上调,在大陆重点发展服务业的情况下,台湾应该利用此机会,以台湾服务业的优势进军大陆市场,以经营大陆内需市场带动台湾经济成长。台湾服务业此时进入大陆市场也是最好的时机点,因为我们起步早,品质也比较好,有相对的竞争优势,在服贸协议的加持下,台湾可以赶快进入大陆市场,享有相对的竞争优势,而这也正是韩国紧张的地方。

 除此之外,两岸协商中的货品贸易协议也很重要,韩国三年前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后,出口到美国的面板、纺织、石化业等,享有零关税待遇,而台湾则要付出七%以上的关税,光是这三个产业,台湾就损失高达三十三亿美金,相当于一千亿新台币,而这七%到九%的关税,其实就是台湾制造业出口的利润所在,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如何与韩国及其它国家竞争?

 美方虽然没有对服贸风波有正式表态,但对于学运造成的纷扰,美方有不同的声音出来,基本上希望台湾要更加认真面对世界贸易自由化的问题,因为这牵涉到美国自己在全球布局的商业利益。

不能只从政治角度, 窄视服贸协议

 服贸协议虽然是两岸签的协议,但并不只涉及两岸的问题,二○○二年两岸相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当时两岸入会有入会议定书,其中就有关于服务贸易的承诺,我们当时就已经承诺对于世贸组织,尤其是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会员国,要开放服务业市场。当时是民进党执政时期,我们已经承诺不会用政治性的理由和歧视性障碍去限制包括大陆在内的会员国。

 如果服贸协议因为政治因素、设下歧视性障碍,或中止废除已经签署的协议,世界贸易组织会如何看待台湾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决心?这是很严重的事,更严重的是TiSA(服务贸易协定),有二十几个国家要相互开放更高门槛的服务业,而台湾正是发起人之一,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上个月访欧时,欧盟已经同意接受大陆加入TiSA。换句话说,台湾在TiSA承诺开放的服务业门槛,比两岸服贸协议还要高,因此在台湾面对全球贸易自由化的问题上,不能只从国内政治纷扰的角度,窄视看待服贸协议。

 因此我认为应该以更高的战略层次来看待服贸协议,因为这关系台湾未来的生存问题、安全问题和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很多民进党的朋友和学者专家,其实早在二○○二年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都已经知道这些问题,但现在一些人主张和过去讲的不一样,我觉得很诧异。当然,两岸情况是特殊的,大陆也是台湾在不安全感上最重要的来源,但谈到台湾对外经贸发展,面向全世界时,我们必须面对已经做过的承诺,国际社会也在看。

两岸制度化协商不能停, 更不能断

 对政府而言,如何加强与国会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对话,是刻不容缓的事,但同时也应该让民众了解事实。服贸协议对年轻学生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很重要,经过沟通对话,应该要让学生多了解服贸协议对台湾下一代的重要性。

 至于服贸协议如果迟迟未能通过,两岸高层会谈是否还要召开、是否还要继续签署协议的问题,我认为,从马总统的指示就可以看出政府的态度,马总统希望立法和审议能够同时并进,立法指的是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的立法工作,审议指的是服贸协议的审议工作。深入解读,即是指两岸制度化协商不能停,也不能断,更不能影响已经在进行的磋商工作,希望立法院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立法工作,两岸制度化协商也同时并行。

两岸监督条例 对两岸政策影响重大

 不容讳言,这次学运对两岸政策造成影响,政府决定拟定两岸协议监督处理条例草案,也是在回应各界的意见。目前朝野对两岸协议监督也已经建立共识要积极推动,这将对未来的两岸谈判及互动造成影响,至于影响如何,将视立法院最后完成三读的版本内容而定。

 一些在野人士主张「先立法、后审查」,即先立法完成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然后把所有两岸已经签署生效的协议,再送交监督条例审查,也就是把过去十八项生效执行的两岸协议重新走过一遍,造成的状况将是两岸航班停飞、陆客不再来台、台商投资保障权益喊卡、两岸交流一切暂停,对于两岸关系的冲击,何只用灾难两字来形容。

 我认为法律不仅不应该溯及既往,在处理两岸协议监督条例时,应该以国家整体利益为重,回到制度面来处理。以我过去在立法院这么多年的经验,也从未见到后法推翻前法,法律溯及既往的状况。

 民间版两岸监督条例草案设有惩罚条款,谈判协商人员若有损害我国主权者,将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对此,基于职责所在,本人未来若有机会仍会上桌谈判,为台湾争取权益。但若通过这个版本,相信任何谈判代表都无法顺利完成谈判,因为谈判者的立场、底线、策略、计划全都公告于世,很难去谈判,全世界没有这样的谈判机制,同时也会影响参与谈判的各部会官员的意愿与士气,更重要的是,我的谈判对手会怎么看这个问题?我们还谈得下去吗?

两国论若入法, 两岸协商无以为继

 除此之外,如果按照在野党提出的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版本,将两国论入法,等于全面推翻两岸自二○○八年以来的协商基础「九二共识」,摧毁两岸对话的基础,两岸制度化协商将立即受到冲击,马上就会面临无以为继的情况,两岸关系甚至会立刻转变为紧张和对立,这是我们所忧虑的。

 民进党前主席谢长廷先生曾提出「宪法各表」的主张,相信他也著眼宪法是朝野的共识、两岸要有对话的基础;而民间版的监督条例草案,完全推翻宪法架构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将导致我国两岸政策的法律基础消失,这会是灾难性的结果,不仅两岸签不成协议,政府的两岸政策也会全面崩盘,自然是政府所不乐见的。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