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大陆外汇市场改革 牵动全球金融市场●文/李沃墙(淡江大学财务金融学系教授)《交流杂志103年6月号第135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不可讳言,大陆自二○○九年七月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至今,人民币国际化已有相当的进展。但人民币自年初以来一反升值常态地持续贬值,引发市场议论纷纷。虽众说纷纭,泰半认为是大陆人行那只看得见的手介入之故,同时也让大陆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受到全球的关注。

国际化的货币是可以跨越国境在全球充当价值储存、交易媒介和计价单位的国际货币。实现货币国际化的国家可以消除汇率风险、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及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从而扩大金融产业、推动金融中心建设等优势。而对先进国家而言,汇率自由化及利率市场化是其资本市场走向开放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大陆更积极推动外汇市场改革,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而身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改革步调也让全球金融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

人民币国际化指日可待

大陆推展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始于周边化,再区域化,最后是国际化,亦即先让人民币作为区域流通及贸易结算计价的货币,再逐步开放金融体系,包括建立外汇借贷、人民币清算及人民币债券等市场,提升人民币的货币交易和储备功能。其实务上的最新进展可由下列几方面来说明: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金额快速成长

近年来,人民币通过跨境贸易、货币互换实现了跨境使用,境外流通规模已不断地增加。据统计,大陆于二○○九年七月开始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五个城市的三六五家企业,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二○一○年六月,试点地区由五个城市扩大至二十个省、市、区;境外区域则由香港、澳门、东协扩展至全球。截至二○一二年十二月底,结算试点扩展至六七七二四家。另在大陆对外贸易与投资中,大陆出口商品近五○%、进口商品约三○%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二○一二年大陆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额较二○○九年增长近六倍,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一二%。二○一三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的结算更快速累计为五‧一六兆人民币。

与多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大陆在清迈倡议后,陆续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冰岛、新加坡等八个国家或地区货币当局签署本币互换协议(Currency Swap,亦称换汇),在一定额度内互相提供本国货币。自二○○八年末以来,大陆已与二十三个国家及地区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接受人民币来进行双边贸易结算,并对人民币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汇丰银行的最新研究报告预测,到二○一五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额将达两兆美元,约占大陆进出口总额一五%,届时人民币将成为继美元、欧元后的第三大世界结算货币。

持续启动汇率改革

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人民银行自二○○五年起重启汇改(见表),截至二○一三年七月已累计升值逾三四%。目前人民币兑美元交易浮动区间,从○‧五%增至二%,这意谓人民币汇改和国际化战略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时间(西元)汇改内容
1949~1952单一浮动汇率制
1953~1972单一固定汇率制
1973~1980采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
1981~1984双重汇率制(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
1985~1993汇率双轨制(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
1994~2005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2005/7~启动汇改机制(一个货币篮),不再与美元挂钩
2007放宽人民币兑美元交易浮动区间,从0.3%增至0.5%
2008/7~2010/6重新采钉住美元制度
2010/6  重启汇改,继续按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
2012/4放宽人民币兑美元交易浮动区间,从0.5%增至1%
2014/3放宽人民币兑美元交易浮动区间,从1%增至2%


以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国家
愈来愈多

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以人民币进行双边贸易结算并加入外汇储备,以稳定汇率。如:日本于二○一二年三月购入六五○亿人民币大陆国债(相当于一○三亿美元或八四五○亿日元),这是人民币首次成为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此外,尼日则是第一个将人民币列入储备货币的非洲国家。其他还有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最近两年对人民币的需求均大幅增长,这些国家也都在准备与大陆建立货币互换关系(英已签署),虽人民币占全球准备货币的比例不及一%,但却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启动上海自贸区扩大人民币市场化

上海自贸区启动后将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国际及跨境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无疑地,二○一五年,上海将能够确立成为全球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与清算中心地位;二○二○年,亦可能实现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以达成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

近期人民币贬值系为国际化热身

人民币即期汇率跌破众人眼镜,自二○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收盘价的六‧○五四○高点,到今年四月底的六‧二四八○低点,不仅创下十八个月以来的新低点,人民币也已贬值了一九四○个基点,贬幅达三‧二○%。究竟,这波人民币贬值的真正原因为何?对大陆经济及全球金融市场造成那些冲击?颇值探讨。

人民币的贬值犹如去年「钱荒事件」的翻版,但笔者认为可由二个面向来解释。一是非经济面的因素,就是中国人民银行那只「看得见的手」干预。目的之一是要打击押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短线套利者,因为这些投机者习以为常地运用借出(放空)低利货币,去买(做多)高利货币,进行杠杆操作来套利,破坏市场机能。另一目的是人行想借由扩大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和波动区间,以早日实现国际化的目标。若由经济面因素来观察,大陆近年来的出口贸易额下降,也直接影响了汇率走贬,借由贬值有助于出口的改善;再者是人民币走贬后,不动产市场投资者可能会退出市场。同时,海外涌入大陆房地产的资金也会流出大陆,加速人民币贬值速度,而美国QE逐步退场,资金回流到美国亦难辞其咎。

此波人民币重贬冲击大陆,台湾是否会连带受到波及?对大陆经济而言,人民币若中长期走贬,则对外经济及经济政策的影响与冲击应该是不小,理由是进口成本增加及影响投资信心,最终打击经济。进一步言之,大陆有五○%的原油依靠进口,油价上升必然会带动物价上涨,也增加企业成本,进而影响产出及民众的消费意愿。另一方面,不动产资金的退潮,住房销售与价格一旦下降,其融资成本亦会上升,提高了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率,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无独有偶,近期大陆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及汇丰大陆制造业PMI数字均不理想,显示其制造业有萎缩现象,更加深了人民币的悲观预期。

大陆外汇市场改革
牵动全球金融市场

大陆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经济成长,进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存底也已超过三兆美元,稳居世界第一,这使得人民币的汇率变动与国际化对世界经济与金融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对台湾而言,两岸的贸易与投资关系在ECFA签订后更为紧密,加上国银的人民币存款已破二五○○亿,因此,人民币的汇率变动与国际化对台湾金融市场与金融稳定的影响将较其他国家为甚。

人民币今年来的双向波动,强力考验全球金融市场的因应。大陆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预估在二○三九年时,创造出三个欧元区的经济规模,势将推动人民币持续走强,其他市场也需要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届时,人民币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将无可避免成为全球最主要且关键的银行。

货币国际化
取决于国家经济实力

综合言之,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将持续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亦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随著开放个人参与外汇交易,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愈来愈市场化。

然而,由于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进程,基于风险考量,大陆目前心态是乐观中带著几分审慎。尽管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前景可期,但欲其全面国际化,和美元一样具备货币计价单位主动权仍需要时间。整体而言,经济实力壮大才是一个国家的货币迈向国际化的基础与动力,人民币能否成为一种国际化货币,关键取决于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并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体系,完善金融监管机制,这也是大陆当前最需专注与深化改革的问题。大陆现阶段经济增长放缓及内需疲弱,唯有双率(汇率及利率)同时并进,改革才能毕其功于一役,大陆金融市场也才能与国际市场接轨,进而迈向新的里程碑。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