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台湾经贸国际化的发展与战略 ●文/林建甫(台湾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彭思远(国政基金会助理研究员)《交流杂志103年10月号第137期(历史资料)》

 过去几年台湾国际经贸获得突破性的发展,但随著经济大环境陷入僵局,国内社会对于经贸发展的争论愈来愈大。在服贸协议的激化下,爆发了太阳花运动,公民团体也提出召开公民宪政会议要求,政府以经贸国是会议回应,并提出与大陆完成服贸协议与货贸协议的同时,也将努力的与其他国家洽签自由贸易协定(FTA),同时积极参与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之共同意见,我们十分肯定这个共识。

然而,迄今经贸国是会议已经开完一个多月,国内社会对于经贸及国家发展议题,显然没有形成更好的共识与发展策略。加上近日社会的不幸事件接踵而至:澎湖空难与高雄气爆灾害,万事莫若救灾急。但自由经济示范区特别条例及两岸监督条例恐将一再的延宕,服贸及货贸协议更加遥遥无期,并将影响其他经贸谈判的进程,一而再、再而三拖延台湾的竞争力,经贸发展情势让人忧心。

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冲击大

台湾现在所处的国际经贸环境,实在没有乐观的理由。大陆海协会长陈德 铭表示,中韩的FTA谈判进展非常顺利,已完成约九成的协商。此言论让台湾企业界闻风丧胆,因为台湾与韩国的出口产品很多项目重叠。

经济部公布的冲击评估,将近四分之一的工业产品将受到韩国的威胁,其中纺织、塑胶、石化、机械与光学器材等高度竞争的产品首当其冲。工研院IEK(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的估算,中韩FTA一旦生效,未来三~五年,衰退幅度介于一 ‧五九~三 ‧八五%,衰退金额至少两千六百亿台币。不仅产值会衰退,出口获利更是立即被南韩替代。

唯一反转劣势的机会,就是尽快签署两岸货贸协议,但此又受限于卡在立院的服贸协议及两岸监督条例。虽政府规划服贸与货贸脱勾,但两岸谈判并非完全操之在我,一旦知道我方的需求,谈判就陷入劣势,且未来货贸协议仍需通过立法院审查,服贸没过,货贸过关的机率渺茫。

一言以敝之,服贸协议是我国经贸发展的重要关卡,但现在朝野共识极低,两岸经贸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解决。但是时间往前走,拖下去,经贸的冲击就会来到,温水煮青蛙效果终会浮现。

不能回避的两岸关系

进一步言之,我国社会对于两岸合作的立场始终存在两极化声音,﹁反中」人士不少,但也有很多人支持两岸应该合作。但大家必须知道,台湾要走出去,就不能不谈两岸关系。

日前,华尔街日报刊出「台湾自甘落后」(Taiwan Leaves Itself Behind)一文,主要论述中韩FTA即将完成,台湾若施行两岸贸易壁垒,经济将更趋孤立,并有害国家竞争力。华报以该文对台湾发出警讯,认为两岸合作有利台湾。

另一方面,美国传统基金会资深研究员威尔逊(William T. Wilson)博士的「市场解决方案应是美国对台政策核心」(Market Solutions Should Be Central to U.S.'s Taiwan Policy)报告分析,台湾对大陆经济的贸易依存及投资大幅增加,对美国的贸易减少及经济衰退的原因,包括产业结构转型、贸易竞争力下滑、国内投资下滑、人口结构老化等,并提出台湾对大陆高度依赖的巨大风险,最后给台湾政府诸多建议,也建议美国应该帮助台湾加入TPP。

两岸关系论战由国内延烧到国际,突显该议题的困难程度,诚如美国前国务卿希拉蕊所言,两岸关系是一个很难的权衡,大陆有巨大的市场,台湾当然想西进,但这也会让台湾主权的风险提高。

的确,当前我国社会对与大陆的往来仍存在著疑虑,太阳花学运及国会的立法争辩延宕点出未来台湾的主体性、自由、民主是否能够维持,但是在不危害上述的前提下,与大陆更深经贸往来,寻求商机,稳健发展两岸关系是必要的。两篇文章不同的警告及分析建议也值得参考:我们既不能不与大陆贸易正常化,不能建筑贸易壁垒,也不能太过倚赖大陆,以免命运被北京掌握,沦为附庸。

但在大陆国际地位的优势下,台湾国际经贸的拓展并非操之在我,大陆有著巨大市场的吸引力,若要其他国家选边站,当然是选大陆!

而且在大陆崛起的大趋势下,台湾更无法回避与大陆的往来。二 ○○○年我国出口到美国的贸易占比还有二五%,出口到大陆与香港则是二三 ‧六%。二○○八年政党轮替时,我国出口到美国的贸易占比只剩一二%,出口到大陆与香港则是高达三九%。也就是说,即便是反中的民进党执政,仍然改变不了这个大趋势。

此外十分明显的是,当两岸关系改善,台湾国际经贸空间随之扩大。二 ○○八年以来,台湾与纽西兰、新加坡签了经贸合作协议,与日本签了投资协定;我国免签由五十四国倍增至今天的一百四十国,包括欧盟二十八国及其属地、美国、加拿大等,统计台湾民众想去旅游、留学的国家,九八%都涵盖在免签证内。台湾获得世界更大的肯定,也让人民能够走出去。

加入TPP及RCEP并非操之在我

另一方面,民进党主张绕过大陆,直接与国际市场接轨。但「跳陆逻辑」并非明智之举,放弃大陆市场,就是放弃台湾的比较利益。一个最容易切入的市场,拱手让人是不智之举,其他市场加倍也赚不回来。而且自绝于十三亿同胞的经济策略,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台湾的国际空间就很难拓展,这是政治上明白的现实。放弃对大陆的发言权,并不能释放台湾的善意,反而是制造两岸的困扰。而挑衅与大陆为敌,更是《反分裂国家法》对付的目标。国际上,大家都很清楚,如果两岸有甚么风吹草动,绝大多数的国家是选择十三亿人口的对岸,台湾只有空悲切、徒伤悲。

其次,并非政府不想加入TPP及RCEP,而是必须等该协定设定的既有谈判时程告一段落,我们才有机会申请。

TPP须经现有成员国共识决同意加入,美方原则上支持我国加入,但要求须立即采取行动向国际展现我国市场开放决心,除非感受到我国诚意,否则恐难期待美方公开支持,其中美牛及美猪就是具代表性且能见度最高的议题,用开放美牛、美猪换取加入TPP,台湾人民准备好了吗?

在RCEP方面,依据「RCEP谈判指导原则与目标」文件,申请加入RCEP须具备「东协FTA伙伴」或「东协外部经济伙伴」身分,且须于RCEP二 ○一五年完成谈判后才接受新成员加入,也就是二 ○一五年前我国没办法申请加入。

此外,我国与TPP/RCEP之成员国正式沟通平台有限,除新、纽外,均无双边FTA,须在全新的基础上展开谈判,加上TPP/RCEP追求货品高度自由化,TPP甚至标榜无排除项目,并涉及许多法规调整议题,加入高标准区域经济整合协定的冲击一定远大于两岸合作的相关协议。

建议

虽然国际经贸环境不利,但我们不能没有作为,更要未雨绸缪,做好调整与准备。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加速两岸相关协议的进程,签署更多双边FTA。特别是两岸服贸协议及货贸协议,让已在大陆市场站稳脚步的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同时两岸和平发展,也有助于台湾争取与其他国家签署FTA。

其次,台湾产业结构要升级转型,双边的FTA或是加入区域的经贸组织,最大的差别将是关税,关税严重影响利润。因此,提高品质、建立品牌,绝对是一条我国厂商应该走的路,有品牌再贵还是卖得出去。世界有名的LOUISVUITTON 其各式产品是不打折的。过去很多台湾民众,到法国Lafayette(一般译为「老佛爷」)百货去买这个名牌包,屡屡希望要求打折,闹过很多笑话。而德国工艺所生产的汽车、机械等产品更是品质的保证。一样是行李箱,台式杂牌千元可买到,德国名牌行李箱RIMOWA 可以卖到五万新台币。做到高品质产品,未来就是没有关税优惠,也可幸存。

第三,开发尖端的产品,也是致胜不二法门。时代的巨轮不停往前走,新的产品推陈出新,消费者为尝鲜,这些才能获得青睐。而旧的产品,就没人理睬。行销界的至理名言: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我们不推陈出新也容易被淘汰,因此举办与参加各式的会展、产品行销、博览会都是政府与厂商应有的策略。

第四,政府应放开管制的心态,松绑管制的法规,给厂商更大的弹性与自由发展空间。过去政府甚少以厂商的角度来思考相关业务的发展可能性,除非能举证政府哪里管理不当,否则管制不会检讨或废除。然而现在很多国家的方向变成:除非政府部会能告诉民众,这一个管制是有必要的,不进行这样的管制会出什么问题,否则不应该加诸这项管制。主客易位来思考管制的必要性,而且要定期检讨不合时宜的法规,建立自由的商业环境。

最后,我们认为透过教育培养竞争力非常的重要。根据施振荣先生的微笑曲线,利润的泉源,在前端的研发与创新及末端的市场与行销。学校教育是这些的重要孵化器。我们也应广收国际学生,包括陆生,这些学生在学时能让我们的学生有更多的国际交流经验,回去原来的家乡都是帮我们打开市场的行销尖兵。而与其建立的人脉关系,有时胜过重重的关税障碍,是我们产品行销的重要保障。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