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两岸经贸与区域经济整合:双轨并进而非单一路径●文/顾莹华(中华经济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交流杂志103年10月号第137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二○○○年之后全球区域经济整合的速度加快,台湾在此方面的进展相对缓慢,主要是因为两岸关系紧张,使得台湾在参与区域经济整合或洽签双边FTA上均遇到极大的困难。二○○八年之后两岸关系获得改善,但台湾在参与区域经济整合上进展仍有限,因而引发大家对两岸经贸与区域经济整合路径之讨论。本文将针对这个主题提出个人的分析及见解,提供社会大众参考。

本文的撰写架构是首先针对全球区域经济整合的趋势及台湾的困境提出分析,接著就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须满足的主客观条件提出看法,最后就两岸经贸与区域经济整合之路径提出个人见解。

全球区域经济整合趋势与台湾困境

由于WTO自由化进展停滞,许多国家纷纷转而投入区域经济整合。根据WTO的统计,截至二 ○一四年七月底止,全球共有二五○个FTA,其中,一九九五年之前完成的FTA仅有三十四个;一九九五年后形成的FTA有二一六个,并有六○%(一三一个)是在二 ○○五年之后所形成。而东亚区域的经济整合,二 ○○○年之前屈指可数,仅有东协自由贸易区( ASEAN Free Trade Area, AFTA)较具规模;但二○○○年之后,东亚各国纷纷投入双边FTA的签署,其中以新加坡进展最为快速,对外已生效二十一个FTA;其他如韩国、泰国、大陆、日本和马来西亚,生效的FTA均超过十个以上。

除个别国家之双边FTA外,目前与东亚地区密切相关的区域整合趋势有二,一是由美国主导,以跨太平洋地区为诉求的整合途径,即含十二个会员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 ; 另一是以东协(ASEAN)为轴心的整合模式,即含十六个会员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基本上东亚主要经济体均参与了上述两个重要的区域经济整合,但台湾却未能加入。

除区域经济整合台湾参与的进展不顺外,双边FTA的洽签上台湾亦明显落后。目前除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外,台湾对外仅生效了六个FTA,其中有四个FTA是与中美洲五个邦交国签署的,占台湾总贸易量的比重不到○ ‧ 一%,对台湾经济而言重要性极低;另外两个FTA是台湾在二○一三年七月及十一月分别与纽西兰及新加坡洽签的FTA,而这两个FTA均是在ECFA签署之后才完成的,这也是引发大家广泛讨论两岸经贸与区域经济整合之路径的重要原因。

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须满足的主客观条件

由事实上看,台湾相较于东亚其他国家,洽签FTA的速度确实迟缓,以台湾的经济实力,台湾应该有机会及能力与其他国家洽签FTA,或是参与区域经济整合,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主要是因为两岸的特殊关系,造成台湾现在的困境。基本上,台湾要参与区域经济整合或洽签FTA,有主客观条件均须克服的难题,缺一不可。

所谓主观条件是台湾必须自己要有自由化的决心,其他国家才有可能考虑跟台湾洽谈自由贸易协定;而客观条件则是降低其他国家与台湾洽谈FTA的疑虑,这部分主要涉及的是大陆的态度。若是两岸经贸可以自由化,那么大陆阻止其他国家与台湾洽签FTA的正当性将降低,因为既然大陆都可以与台湾洽签经贸自由化的协议,为什么其他国家不行呢?大陆很难自圆其说,除非有其他更正当的说词,否则很难让国际及台湾民众信服。

不过,对于上述所说的客观条件,部分台湾民众似乎无法充分理解,不仅「逢中必反」,且一厢情愿的认为,台湾可以漠视大陆的态度,而和其他国家一样,自由自在的参与区域经济整合。这样的认知,不仅会造成未来两岸经贸往来的障碍,伤害了台湾在全球产业供应链的地位,亦无助于台湾走向国际。虽然台湾与其他国家洽签FTA无须大陆同意,但多数国家基于自身的利益,若要在两岸中间做选择,那么台湾的处境将如何可想而知,因此两岸关系改善是台湾能否走出去的关键因素。

以目前台湾积极推动参与的TPP为例,在目前十二个会员国中,除了汶莱以外,大陆是其他十一个缔约国的前两大贸易伙伴,若两岸服贸及货贸协议没有通过,两岸的政经关系受到影响,其他国家难免对支持台湾加入TPP一事有所保留,这是台湾无法否认的国际政治现实。因此,即使大陆不是TPP会员,大陆对于台湾是否能够加入TPP,仍具有影响力。而大陆在RCEP的影响力更大,可以直接决定台湾是否可以参与。因此,台湾要加入区域经济整合,势必要优先处理和大陆的经贸往来关系。

两岸经贸与区域经济整合应双轨并进

截至目前为止,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现况,正可以反映上述所说的事实确实存在。虽然两岸仍存在政治上的分歧,但基于大陆生产成本低廉,加上两岸同文同种,使得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及贸易关系已经非常密切,为了让台商对大陆的经贸往来更有保障,两岸经贸关系的制度化安排是有其必要的,因此若不论两岸政治问题,台湾与最大出口市场大陆进行贸易自由化安排应是正常且必要的手段,因此ECFA的洽签与后续投资协议、服贸协议及货贸协议的谈判,都是可以理解及接受的。

但不可否认的,两岸政治上的分歧,也让当前政府的两岸经贸政策,常被质疑为「倾中」,认为在目前大陆(含香港)占台湾总出口将近四成的情况下,与大陆进一步洽签ECFA,将使台湾过度依赖大陆,而丧失经济的自主权。殊不知ECFA架构下的服贸及货贸谈判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协助业者取得大陆内需市场的商机,一旦关上协商大门,台湾出口成本会高于其他与大陆签署FTA的国家,不利于台湾对大陆的出口。

由于陆韩FTA即将于今年底前完成签署,时间已不站在台湾这边,若两岸经贸自由化无法往前进一步发展,届时不仅大陆市场将拱手让给韩国,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路也走不通,台商到时将以增加对大陆及其他出口市场的投资以为因应,不仅台湾对大陆的依赖将更高,也会造成台湾产业空洞化及失业增加的危机。

两岸经贸是台湾全球布局、面向国际之一环,因此,国人应以更宏观的视野来看待两岸关系,任何与市场机制相违背的政策与措施,不仅无效,更可能导致危险后果。当前全球区域经济整合效应逐渐发酵,台湾出口厂商所面对的压力与威胁愈来愈大,处境也日益严峻。台湾内需市场不大,其他国家与台湾洽签FTA的诱因本就不足,因此,台湾更需排除一切可能阻碍他国与我洽签FTA的因素, 除对外宣示推动经济自由化的决心外, 大陆扮演的角色亦需重视。

大陆不一定可以促成其他国家与台湾洽签FTA, 但要阻挡其他国家与台湾洽签FTA, 是轻而易举的事, 这是国人必须要有的认识。与大陆维持良好的关系, 确实有助于台湾洽签其他FTA。台湾在二○一○年与大陆签署ECFA后, 才能在二○一三年先后与纽西兰及新加坡签署FTA,这是在两岸关系没有改善、ECFA签署之前,绝对办不到的事情。台湾经济的发展,不应自限于两岸,但在「没有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的前提,就不会有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政治现实下,优先处理两岸经贸关系是绝对有其必要的。

两岸经贸正常化有助减少对大陆的依赖

台湾民众必须体认,两岸经贸正常发展是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起点,而非终点,惟有两岸建立正常的经贸关系,才能帮助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帮助台湾走向全球,也才能帮助台湾减少对大陆的依赖。因此,两岸经贸与区域经济整合应该双轨并进,不能只重视大陆市场而忽略全球市场,但也不能漠视国际政治现实,一厢情愿的只追求参与区域经济整合,而无视两岸经贸自由化的重要性。台湾在参与区域经济整合上所面临的困难要比其他国家来得更多,不仅是内部的改革阻力必须克服,外部的挑战更大,尤其是两岸关系的问题在在考验著政府与民众的智慧,台湾应从「由大陆走向全球」或「由全球走向大陆」的争辩中跳脱出来,找到一个可以双轨并进的策略,这对未来台湾能否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是非常重要的。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