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从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看中日安全困局●文/郭育仁(中山大学中国与亚太区域研究所助理教授)《交流杂志103年10月号第137期(历史资料)》

日本安倍晋三内阁于二○一四年七月一日阁议与国家安全会议正式通过「建立保障国家生存与保护国民之完整安全保障法制」的决议。阁议重新解释战后《日本国宪法》第九条并认定,第九条并未全面禁止日本为维持本身和平、安全与生存而必须「行使」必要且最低限度之「武力」作为防卫措施。阁议强调,在日本安全环境急遽改变的状况下,即使他国遭受武力攻击,其目的、规模与情势的演变也可能威胁日本国家安全与国民权利,在没有其他手段与不得已情况下,宪法依据国际法集体自卫权原则,允许日本采取最低限度与必要的「武力行使」,进行自卫措施。

解禁集体自卫权

事实上,集体自卫权有四大战略意涵:

首先,日本战后国防体制的质变:解禁集体自卫权后,自卫队「防卫出动」不再局限于日本受到攻击,而放宽至与日本关系密切的国家,包含美国、澳洲等战略关键国。战后日本「专守防卫」的国防基本方针从此走进历史。

第二,美日未来战略分工:安倍通过释宪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无非是积极落实美日两国未来在网路与太空等新战略领域的合作关系。美日将强化以卫星进行海洋警戒监视等太空战略领域合作,加速在太空军事领域对大陆的制衡。

第三,主动参与国际安全合作:日本自卫队将能应美国请求共同进行荷姆兹海峡的扫雷任务,也能在公海上提供美军后勤补给与共同防御,如果南韩同意,自卫队也能与美韩并肩作业。在因应北韩飞弹上,自卫队将能与美军联合进行反弹道飞弹,甚至与南韩合作。在南海局势上,日本将积极建构与东南亚热各国的准军事同盟合作,未来自卫队支援范围将涵盖澳洲、菲律宾、越南、印度、甚至台湾等。

第四,对台海局势的战略弹性:如果台海发生紧急事态,日本得以在美国要求下,提供必要支援与协助,间接协防台湾。然而,日本间接协防台湾的幅度完全取决于日本首相的政治决定。换言之,解禁集体自卫权给予日本首相介入台海局势更大、更灵活的政治与战略弹性,从最小限度的后勤补给到最大限度直接对美军军机与军舰提供武力支援。而大陆则被迫必须将日本介入台海局势加入对台动武的战略模拟,大幅增加战略规划上的难度与不确定性。

事实上,中日关系从二○一二年九月民主党野田内阁将钓鱼台收归国有后,历经不间断的海空交锋,到大陆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便进入恶性循环的漩涡。然而安倍能化阻力为助力,大刀阔斧进行日本国防改革的主因有二:安倍外交政策的主动与灵活,以及大陆对安倍政权的误判。

安倍外交(Abe-lomacy)的主动与灵活

日本过去几任首相的外交政策,大都陷入美日不对称的同盟架构限制,或对中、韩的外交消耗战中,而丧失战略主动性。安倍上台后重新将对外政策主轴拉回美日中心。虽然与大多数内阁相同,但其战略企图更大胆,操作手法也更细腻,主要为重新取回日本的外交主动性。继承民主党留下的外交残局,安倍试图将对大陆的外交负债转化为国防改革与对美关系的资产。

安倍外交政策有两大原则与四大策略。两大原则为,第一,安内攘外:执政初期积极推动安倍经济学的三箭政策,并赢得参院改选为基础后,再全面进行国防改革与外交策略。第二,先易后难:先对友日的国家进行三大主轴外交(战略、经济、能源),营造对日本有利的国际环境后,再逐步推动对陆关系的改善。而四大策略分别为:一、同步进行国防改革与强化美日同盟,并在参院改选大胜后,加速推动集体自卫权等重大国防改革。二、以强化国防、美军基地迁移与驻日美军重编妥协,以及加入TPP,来交换美国对日本短期内不改善对陆关系的谅解。三、积极推动地球仪外交,营造对日本有利的国际环境,并将日本重新带回国际舞台第一线,深化美国对日本的支持与依赖,以及未来与大陆交涉时,对日本较有利的谈判环境与筹码。特别是与东协诸国如菲律宾与越南等国达成国防合作共识,更是具高度战略意涵。

东南亚对日本的重要性有四:东协为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之重要舞台,自然也是美日同盟涵盖范围的延伸。东协已建构的协商与沟通平台,是美日两国制衡大陆的重要机制。东协惊人的经济成长、市场潜力与丰富天然资源,是日本重要的第二产业基地。南海位处日本海上生命线咽喉,南海争议的持续发酵,有利日本复杂化局势,降低大陆采单边行动的机率。四、以对美与其他地区的外交成果为基础,推动经贸等实质议题为主轴,逐步改善对陆关系。

大陆对安倍政权的误判

安倍自二○一二年十二月上台,大陆错估二次安倍内阁只是后小泉时代的另一个短命政权,再加上自恃对日本国内政治运作的高度熟悉,让其掉以轻心。没想到安倍上台至今,一路从中日钓鱼台岛争、消费税、特定秘密保护法、慰安妇问题、参拜靖国神社、新武器出口政策,到解禁集体自卫权,国内民意支持度仍能维持五成上下。

基于战后日本特殊的历史背景、强调和平主义的社会倾向、高度局限首相权力的宪法与政府制度,以及重视派系和谐的政党特征,大陆对不合作的日本政权,主要以三种方式升高日本国内压力迫使就范:第一,透过文攻武吓以及外交冷处理,传递中日关系恶化以及日本可能军国复苏的讯息给日本民众。第二,透过正式与非正式方式让日本企业感受到不合作的日本政权对企业利益的极大损害。第三,拉拢日本国内左派、执政与反对党中的和平主义者以及亲中菁英,形成内阁或首相包围网,以提升日本国内政治压力。

然而大陆故技重施一年多来,对安倍并未产生预期效果,主因有四:

第一,日本国内政治力版图的改变:二○一二年大选民主党溃败,日本国内以小泽一郎与田中真纪子为首的亲中势力逐渐式微,也同时奠定日本对中政策紧缩的基础。另外民主党与自民党势力相去太远,也无法真正扮演反对党的角色。再加上第三势力的整合失败,让大陆对安倍的国内加压策略完全失去著力点。

第二,自民党内部的暂时妥协:二○一二年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安倍与石破茂取得暂时的政治共识与妥协后,自民党内部虽然不完全认同安倍的政策走向,但再次失去政权的担忧超过对安倍的不满,所以仍能倾向接受安倍的领导。

第三,日本企业的政治支持转向:民主党时期急遽恶化的中日关系造成日本企业在大陆巨大的商业利益损失,再加上民主党的经济政策过于理想化,也失去企业的信任。反之,安倍一上台就推出安倍经济学的三箭政策,压低日圆汇率与宽松货币政策开始获得企业青睐。日本经团连改而支持安倍内阁就是一个明显例证。

第四,日本民心思治:日本社会大众以及与政务切身相关的官僚目睹民主党三年的执政乱象,普遍期盼日本能出现稳定的强势领导。而安倍上台至今所展现的政策强度与实际成果,恰能符合日本民心思治的期盼,才会发生超过六成日本民众反对释宪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但安倍内阁的民意支持度仍居高不下的奇特现象。

中日关系未来展望

近期的中日关系随著大陆境内政局变化、安倍未于八月十五日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九月三日安倍的内阁改组,开始出现缓和现象。习近平虽然在抗日战争纪念六十九周年上仍谴责日本对大陆的侵略,却也首次公开就改善中日两国关系表现出正面期盼态度。如果安倍能继续稳固执政基础而不被日本国内右翼份子所影响,预期中日关系将开始进入一个高度外交与国防竞争下的互动关系,并有以下四大特征:

第一,中日关系开始进入摸石过河时期:在大陆已接受安倍内阁将长期执政的现实下,习政权与安倍内阁将重新开始摸石过河,逐步恢复沟通协商管道与互信建立机制。

第二,以经贸为主要突破口:在双方企业的期盼下,中日将以经贸关系与FTA谈判为关系缓解的主要突破口。双方经贸关系改善除能有助双边国家利益外,同时对中日两位领导人的国内执政基础也有加分作用。

第三,大陆将持续以影响日本国内政治作为对日政策的主轴。只要安倍内阁执政基础出现动摇,大陆对日的传统策略就能重新取得著力点。此外,历史问题仍将是大陆对日的主要谈判筹码,特别是在拉拢南韩联合抵制日本上。

第四,外交与军事的持续竞争:中日在外交与军事上的竞争已成定局,纵使未来关系出现缓和,也无法改变日本在二次安倍内阁已跨出脱离战后「专守防卫」国防体制的重大一步。换言之,在逐步以经贸为主轴改善关系的同时,日本将持续强化国防改革与美日同盟,特别是在因应大陆日益频繁的海上活动与海权扩张上。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