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民主的扩散:新媒体扮演的角色●文/罗世宏(中正大学传播学系教授)《交流杂志103年12月号第138期(历史资料)》

随著互联网与数位新媒体的普及应用与发展,以及全世界各地民主进程的跌宕起伏,此刻似乎值得重新思考这个重要的提问:互联网与数位新媒体能推进民主吗?

新媒体能推进民主吗?

 各界对此一问题的看法不一,网路民主乐观论者认为,互联网与数位新媒体有利于降低政府资讯公开的成本,增加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可能管道,并且大幅降低了异议者与普通公民的沟通、组织和动员成本,使政治反对和社会运动拥有更大的运作空间。网路民主悲观论者则认为,互联网与数位新媒体反而有利于政府搜集公民隐私资讯,更有效率地监控公民的思想、言论和行动表达,预先防范或控制政治反对和社会运动。

 从实然面讨论,从二○○一年菲律宾民众透过手机简讯发动群众抗议活动,并透过手机简讯互通抗议讯息,最终导致总统埃斯特拉达辞职下台的事件开始,互联网和数位新媒体确实曾在不少政治抗议和民主运动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近期在二○一一年北非和阿拉伯世界发生的一连串「茉莉花革命」浪潮,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如推特(Twitter)和脸书(Facebook)更被各界认为是这股民主运动浪潮的关键力量。台湾和香港在二○一四年发生的「太阳花学运」和「雨伞(占中)运动」,年轻世代透过脸书及各类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包括独立媒体、公民新闻和线上直播、资源整合和公共议题审议平台),同样将港台两地的民主实践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港台两地学运的启示

 以太阳花运动为例,这群熟悉社交媒体的「脸书世代」,极成功地操作了一场又一场数位化的网路行动。从占领行动发生的当天晚上开始,他们就几乎同时「占领」了使用脸书中文圈使用者的页面,到处可见即时更新的学运新闻、现场动态和照片。据估计,脸书中文圈在这段期间的前三十名热门贴文,几乎清一色是反服贸的相关资讯。

 普遍使用的脸书和人手一支的智慧手机发挥了关键作用,使得整个运动从最初冲进立法院议场的寥寥数百人,迅速从南到北成功动员了到场声援的数万人,并且通过各种「线上」的组织和动员平台,策动并协调占领行动所需的庞大人力和物资,其间操作的精密程度甚至超过了「线下」的实体组织。

 就在主流媒体或因反应不及,或是还不知如何应对这起突发事件之际,许多独立媒体应运而生,适时填补了资讯传播与扩散的缺口。透过即时转播网站UStream的技术支持,一些公民记者即时转播报导了当时立法院内发生的一切,也记录了警方和抗议学生之间发生数次冲撞、但最终被学生挡在门外的情景。紧接其后的是大量的公民记者和志愿者跟进,提供现场各个角落的即时转播和报导,并且吸引了更多前来声援的学生和公民,使得议场内外及附近街道聚集了多达上万名的抗议群众。

 一些网路平台如「g0v.tw零时政府」也运用娴熟的网路技术,对议场内外及周边区域的抗议活动现场,提供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即时转播,让许多无法亲临现场的广大民众,得以与现场的脉动同步。

 透过网路募资平台,运动参与者迅速募集到在《纽约时报》刊出全版广告的六百多万元,并号召了旅居各国的台湾留学生就地举办声援活动。透过许多志愿者提供的网路工程技术和翻译协助,学生们也在短时间内架设了英文网站(网址:4am.tw),并且随后提供翻译成多达十三种语言的相关资讯。

 在有如滚雪球的效应下,有许多大学教授加入学生的抗争行动,加上数十个长期关注劳工、农民、妇女和弱势群体权益的公民团体提供抗争经验和人力物资等奥援,以及多达数百位律师和医护人员投入现场的志愿服务,让这场学生启动的抗议行动,串连成为一场由学生主导、各阶层公民群众热烈响应的社会运动。

 此外,许多志工迅速架设了「自己的服贸自己审」的公民审议网站(网址:http://review.fumao.today/),提供包含服贸协定条文与附件的对照分析,并且将各场公听会实况逐字整理为一个个的文字档,让更多人有机会深入了解和讨论相关议题的复杂性,以取代过于简化且容易造成误解的各种「懒人包」。

 拜这场运动之赐,许多独立媒体横空出世,而一些原本影响力较小的网路新闻媒体的能见度也因此大增。一些在现场进行即时报导的网路媒体如「沃草」、「台大新闻E论坛」也应运而生,让更多人了解这是一场和平非暴力、秩序井然且师出有名的运动。向来以社会企业型态经营的网路新闻媒体「新头壳」也是一大赢家,在学运期间的网站拜访流量激增为平日的十倍之多。

 这些独立媒体或小众网路媒体的热烈投入,让这场社会运动的诉求获得较为完整与正面报导的机会,并且迫使主流媒体不得不跟进、大篇幅报导这场群众运动。

 这场运动也使台湾主流媒体市场发生了重新洗牌的效应。以报纸网站而言,《苹果日报》网站是最大赢家,《联合报》和《自由时报》的网站各有斩获,对学运较不友善的《中国时报》网站则成了最大输家。

 《苹果日报》从学生占领立法院议场的那一晚开始,即提供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即时转播、学运及服贸协议相关主题报导、第一手的现场照片、影音转播,成为大多数民众追踪并瞭解太阳花学运相关新闻的重要管道。在行政院镇暴驱离事件的隔日,《苹果日报》网站拜访率创下历史新高,超过两千四百万次,其中即时新闻的阅读率更达到一千七百多万次。同样地,电视新闻频道的排名也同样发生重新洗牌的状况。报导立场对学运较不友善的TVBS和中天新闻台收视率下滑,年代新闻台和壹电视新闻台收视率则大幅上升。

 除了本地的主流媒体和网路媒体之外,学运领袖前后也接受了多达六十家境外主流媒体和网路媒体的访问,并且主动派遣其中两位学生领袖前往美国首府,亲自以英语向关心此事的美国各界说明这场抗争行动的诉求和理念。

 台湾太阳花学运的成功,对香港这次争取「真普选」的占中行动不无启示。当然,这次香港社会运动展现出的行动韧性和公民参与意识,同样可能对未来台湾和大陆的民主前途产生影响。

民主深化 不能只靠新媒体

 然而,尽管新媒体似乎在菲律宾、北非和港台等地的民主运动都产生难以磨灭的影响,但民主深化不仅不能只靠选举,也同样不能只靠新媒体的作用。再者,群众抗议运动固然能展现人民的愤怒和诉求,但复杂公共议题和各种政策方案选择所涉及的利益和价值权衡,还需要更多冷静的思考和善意的协商。

 就此而言,关心民主深化与前景的人必须致力于以下几件事:

 第一是确保媒体提供完整与多元意见与资讯。以台湾而言,避免主流媒体资源过度集中甚或垄断在少数财团手上,让相对独立于政党和商业利益考量之外的公共电视在告知和教育民众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并且鼓励和扶持非营利性的公民新闻媒体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应是启迪民智、化解歧见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手段。

 其次是确保公民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隐私权和表达自由权利。以台湾而言,应该避免个人隐私资料受到政府或商业机构不当搜集和使用,确保互联网自由和近年来在美国及欧洲广泛重视的「网路中立」,维护并增进公民在互联网世界的自由表达权和近用传播网路资源的平等权。

 最后,同样重要的是提升公民使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能力和素养,从而促进公民之间、公民和政府之间的对话和相互理解。每一个公民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很重要,但除非也乐于聆听其他人或群体的意见,否则互联网新媒体最终实现的很可能是「每个人都在说,但没有人在听(别人说话)」,甚至变成「聋子之间的对话」,从而造成社会僵局无解、社会共识难以凝聚,甚或是社会撕裂和对立的结果。

 相对于大陆过度严格的网路审查与控制,以及其对宪法保障公民权的漠视或侵害,相对于香港仍在艰难地争取最基本的普选权利,台湾毫无疑问已是华人世界最重要、也相对成熟的民主实践场域。台湾有能力、也有责任做出示范,新媒体确实可以扮演民主促进和深化的角色,这不仅是台湾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台湾公民的责任。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