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岛国外交的战略珍珠炼◆文/张光球(致理技术学院助理教授)《交流杂志104年2月号第139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今年是万隆会议六十周年,该会议对大陆外交发展,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大陆在这场以亚非新兴国家为主的国际会议上,发表对外关系十项和平发展原则,其主轴是: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争取民族独立,增强各国人民间的友谊,史称「万隆精神」,亦成为大陆尔后的外交基调。大陆发表此项原则,主要是为了缓和与东南亚国家间紧张的政治氛围,为当时的外交困境寻找出口。
如今,大陆在国际外交上已是一重要大国,所以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大部分的国际议题上,愿意配合大陆的意志动向。因此,将大陆领导人出访国外,仅解读为巩固邦谊,加强合作,甚至是要与美国别苗头,可能过于简化,因为他们的出访都具有经济和战略目的。以下文中所提及的南太平洋国家(以下简称南太)是以岛屿为领土的国家,不包括澳洲和纽西兰两国,以说明大陆对南太岛国外交政策的目的。
南太岛国外交的形成
大陆建政以来,早期的外交工作是以第三世界国家为主;进入联合国后是以我国邦交国为目标;改革开放至今则是拓展全球为要,其中针对有战略或经济价值的岛国外交,工作力道显著提升。冷战时期,南太平洋是美国等西方世界的势力范围,所以大陆和苏联难以插手该地区的事务。然而,时至今日,大陆已在南太平洋等地区扎根甚深。
一九七○年代,大陆与东南亚国家开始修好并建立外交关系,同时也将关系拓展至南太平洋岛国。一九八五年四月,大陆总书记胡耀邦是第一位访问斐济等五国的国家级元首(其余四国分别是:巴布亚纽几内亚、萨摩亚、澳洲和纽西兰)。胡耀邦此行发表对该地区外交关系三原则:一、充分尊重南太平洋各国根据本国人民利益所制定的内政外交政策;二、充分尊重南太平洋各国间已经存在的密切关系;三、充分尊重南太平洋各国根据自己的利益和需要与其他国家发展各项关系。这三个原则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在大陆国力尚未受到国际肯定时,希望彼此尊重各自不同的国情所制订出不同的国内政策,以免妨碍外交上的承认;二是让澳、纽,甚至是美国,对大陆可能在该地区输出革命一事放下戒心。
二○○六年四月大陆总理温家宝出访斐济等其他三个南太平洋岛国之外的国家。他不但是首位访问斐济的大陆总理,更利用这次出访的机会成立并召开首届「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该论坛成立的宗旨主要是讨论双方在环保、旅游、教育、农林渔业和卫生等相关议题上的合作。
二○一三年第二届论坛中,陆方宣布提供相关岛国重大建设所需,包括向有建交的岛国提供总价十亿美元优惠贷款;设立十亿美元专案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岛国开发人力资源,提供四年期二千个奖学金名额,协助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援助兴建医疗设施和派遣医疗队,提供医疗器械和药品;帮助发展农业生产,加强农林产品加工与贸易合作,办理示范农场等合作项目;支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为当地建造一批小型水利发电厂,开发太阳能和沼气等绿色能源项目。大陆针对当地欠缺的民生与经济发展需求,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援助,以博取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好感。
经济合作为工具 战略发展为目的
大陆第五代领导人习近平二○一三年正式接任后,短短两个月就出访多个经济尚待发展的邦交国,第一次出访地是经俄国前进非洲,第二次出访的首站是东加勒比海岛国千里达。一般而言,国家领导人首次出访国或地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该国外交政策的走向,也显示出访问国的重要性。
二○一四年底,大陆借由主办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高峰会的机会,展现出主导国际议题的实力。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刚主持完APEC高峰会,随即前往南半球的澳洲参加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高峰会,并对澳洲、纽西兰及斐济进行国事访问,其中斐济是第一个与大陆建交的南太平洋国家,习近平的到访兼具象征和实质意义。这次访问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将在斐济与其他七个有邦交的南太平洋岛国领袖举行双边和多边会议,连结到他上任后第二次出访地,是从加勒比海的千里达开始,说明了习近平对岛国的精算外交。
二○一三年习近平访问美国前,先到千里达访问,并与八个东加勒比海国家的元首举行双边会谈,以强化彼此的经贸合作关系。千里达是东加勒比海重要的岛国,盛产石油和天然气,拥有全球最大的天然沥青湖,亦是世上最大的氨肥和甲醇出口国。近年来,大陆在该地区投资许多的基础设备建设,尤其是交通和电信方面,现在更以丰富的油气资源为目标,在千里达更是随处可看到大陆的公司。相同地,习近平斐济之旅的策略和上述访问的步骤如出一辙,他在与南太平洋八国领袖会晤时强调,为因应彼此间合作关系的快速成长,他提出五项建议:一、建立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二、加强高层交流;三、深化务实合作;四、扩大人文交流;五、加强多边协调。习式的岛国外交策略是以一个重要的水域岛国为基地,利用岛国间彼此相似的习性和特性,将周边国家串联在一起,再借由经济合作的深化,人文交流的质化,进而建立全面化的战略伙伴关系,形成多重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是不同的国家其援助的比重也各异,以巩固大陆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大陆善用各式论坛做为平台,以集合既定区域内的相关国家,再借由提供经济合作与援助计划,使大陆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火车头,同时大量的中华文化也会随著民生援助,进入该地区的生活中,以争取当地民众的好感与认同,亦即大陆从实际的物质影响,到心理的思想认同,希望能全方位的争取他国的支持。
虽然二○一三年双边贸易的年平均成长是百分之二十七.二,直接投资的年平均增加为百分之六十三.九,但是这些岛国的主要贸易对象仍是以澳、纽、美等国家为主。大陆如此大手笔的投资可从经济和战略加以解读。
经济上,大陆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亦即大陆需要足够的能源,才能维持其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福祉,避免社会动乱,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陆不断在海外收购原物料,为国内发展所需的资源寻找更多的来源。因此,斐济的铝土,巴布亚纽几内亚的镍、铜、金矿和原木与海底天然气及石油,更不用说南太热带农作物和渔业资源,以及海底蕴藏的丰富资源,都对大陆现在与未来发展有著莫大的帮助,所以大陆愿意给予南太百分之九十七的货品进口零关税,提供近万奖学金和培训的名额,协助当地基础和民生工程建设等优惠,以换取未来更大的经济利益。
战略上,大陆崛起后的国家战略必须转向全球视野,以维护整体国家安全的利益,所以近年来大陆积极发展海军,因为大陆需要一条安全的南太平洋海上运输通道,以确保从拉丁美洲等地区收购来的国家发展重要物资,能安全无虞地运回大陆。大陆在岛国交通和电信上的投资,除了可以造福南太民众之外,主要是能掌控当地的地质、水文及海洋资源等资料,并借由通讯上的资讯掌握和收集,为大陆进一步在该区域扎根做准备。习近平访问南太前,大陆医疗军舰和平方舟号已于八月在南太为当地民众进行医疗和卫生等服务,该医疗船除了敦睦服务的工作之外,更负有军事探测的任务。二○一一年底和平方舟号也曾在加勒比海进行类似的任务,但值得注意的是,随同该舰航行的另有两艘海测船,以搜集沿途的洋流和海床地形资料,为大陆未来全球海军做准备,以确保在全球海域航行路径的安全。一旦大陆海军的环球舰队建制完成后,这些国家协助与否,将有具体的实质影响。因此,大陆与岛国的关系越稳固,其无害通过航行权越顺利,在航行过程中的维修及补给基地亦越多。
结语
习近平的岛国外交透露出大陆对蕞尔小国的外交不再是应付或忽略,尤其是拥有自然资源,或具有战略价值的岛国。习近平的南太平洋之行是向相关岛国保证,所有承诺的援助都将到位。其象征意义在于,宣示大陆对小岛国家的重视,愿意在国际相关议题上支持他们,为他们发声;实质意义在于,为大陆未来的环球海军路线布桩,强化在海洋区域的影响力,及早完成国际全球大战略的布局。
所以无论是罗列在东加勒比海上的小安地列斯群岛,或是星罗棋布在南太平洋上的岛屿,对大陆都具有经济和战略价值。大陆正在将全球不起眼的岛屿串联起来,形成ㄧ个海上珍珠炼,以建构海上丝路,为大陆长远的全球战略做准备。
最后,我国在南太平洋有六个邦交国,对于大陆的外交动作,实不可等闲视之,因为大陆的行为会引发我邦交国内部的反应,就像大陆外交部部长助理郑泽光在习近平出访记者会上所说,只要与大陆有邦交就有援助资源,暗示我邦交国的成分甚浓,我国应该及早规划有效的因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