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后的亚太新局 台湾如何因应◆文/张五岳(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所长)《交流杂志104年2月号第139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APEC后亚太新局三大挑战
二○一四年在北京落幕的第二十五届APEC会议,对于亚太区域经济发展与台湾经济未来影响较大的三大重要因素:一是大陆大力推动「一带一路」,二是力推FTAAP为亚太经贸合作之目标,三是中韩完成FTA谈判。众所周知大陆作为全球最大贸易国家,近年来面对区域经济整合浪潮的加速,特别是面对美国在亚太地区大力推动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占全球GDP约百分之三十八),与在欧洲推动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占全球GDP约百分之四十六),这两个高品质的FTA主要都针对大陆。
面对全球区域经济整合浪潮的可能冲击,大陆充分运用自身崛起的实力与APEC主办国的主场优势,提出了「一带一路」与FTAAP两大重要战略,并迅速与韩国完成FTA的谈判,希望借此能「联韩、抗日、弱美」。面对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政治、经济与军事的重心,各主要国家莫不积极进行合纵连横策略。对此,台湾更须审慎以对。
大陆版「新马歇尔计画」
二○一三年习近平出访哈萨克和印尼期间分别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旨在于接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道,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之交通运输网络,其连接欧亚四十多个国家、覆盖三十多亿人口。而「海上丝绸之路」则面向东协,意图把大陆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连起来、互联互通。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历史上,海陆丝路就是大陆与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的经贸和文化交流大通道。简言之,「一带一路」战略成为大陆立足亚洲、连结非洲与欧洲的新经济外交发展蓝图。
相较于一般FTA侧重于货品贸易的关税减让、服务贸易的市场开放,乃至投资保障、争端解决、贸易便捷化等。一带一路主要以亚洲为重点方向,以经济走廊为依托,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手段,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希望透过加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深化彼此互联互通的伙伴关系,共建发展为命运共同体。事实上,一带一路沿线多数为低收入国家,其中九个国家仍是低度发展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尚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公开宣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要诚心诚意对待沿线国家,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让沿线国家能得益于大陆的发展。为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大陆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设立了四百亿美元的丝路基金,力图打破互联互通建设中的瓶颈。此一立足亚洲、连结欧洲与非洲的战略,不仅具有高度的经济战略意涵,也深具政治、军事、文化战略,难怪欧美视此为「新马歇尔计画」,认为是大陆联欧亚抗美日轴心的主要战略。面对大陆的新战略,两岸经济与产业合作能否顺势走出大陆,在大陆以外地区建立新的合作模式,将是未来两岸产业合作的重要课题。
FTAAP对台湾经贸困境恐缓不济急
二○一四年APEC最重要的成果是各会员体达成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北京路线图共识。未来FTAAP若能具体实践,将成为一个跨越太平洋、涵盖世界前三大经济体的自由贸易区,预计将占全球百分之五十七的GDP、百分之四十六的贸易额、百分之四十的人口。众所皆知,目前全球约有近四百个FTA已生效,让以出口为主的台湾面临隐忧,据统计,台湾洽签生效的FTA仅占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九.六九左右,远不及新加坡的百分之八十六.二八、及主要竞争对手韩国的百分之三十八.六九。面对亚太区域经济加速整合,未来一到三年内,台湾必须面对五个巨大FTA冲击,分别是大陆与东协的RCEP(预计今年完成)、美国与日本为主的TPP、中韩的FTA(已完成)、中日韩的FTA(预计今年完成)、美国与欧盟的FTA(TTIP)。这五个FTA总共涉及到四十八个国家,占台湾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九十二。台湾如果无法积极参与区域经济整合,或跟主要贸易伙伴洽签FTA,吾人认为,二○一六年不论由谁执政都将面临这些FTA带给台湾出口经济的巨大困境。
台湾作为APEC成员,若能早日促成FTAAP,将可藉机加入,避免因无法参加区域经济整合,而面临经贸边缘化的困境。
然而个人认为一方面FTAAP涉及二十一个成员国、占全球GDP近六成,另一方面美国与日本积极力推TPP以经济防堵大陆崛起,是以台湾虽可期待FTAAP,但恐怕非短期内能获致成果。因此,台湾如无法参与TPP、RCEP或是与主要贸易伙伴洽签双边FTA,只一味期待FTAAP,恐怕缓不济急。
中韩FTA带给台湾的影响与冲击
此次APEC会议期间,中韩宣布完成FTA谈判,对台湾的出口经济特别须课关税的部分可谓影响重大,由于台、韩出口区域高度重叠(大陆、东协、香港、美国、欧盟、日本分占台韩出口的百分之八十四.六与百分之七十),且主力出口产品重叠(HS85、84、90、39、72分占台、韩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与百分之五十三)。二○一三年韩国已取代日本成为大陆最大进口国,韩国对大陆的出口总额也超过对日本与美国加总的金额。
虽然两岸在二○一○年六月就完成ECFA签署,并自二○一一年开始进行货品贸易谈判,而韩国到二○一二年五月才开始与大陆进行FTA谈判,但在去年APEC会议期间中韩宣布完成FTA谈判,虽然双方FTA清单尚未完全对外公布,但如果两岸迟迟未能完成货贸谈判与服贸生效,势将进一步冲击台湾对大陆的出口。
根据大陆公布统计显示,开发中国家平均关税百分之九.七一(工业产品平均关税百分之九.二七,农业产品百分之十二.九七)。以二○一三年为例,台湾出口到大陆约一千五百六十三亿美元,而韩国则为一千八百二十六亿美元。台湾出口到大陆零关税工业产品有五百八十八项系属于零关税,总金额约一千零七十一亿美元占台湾出口约百分之六十八.五五,这些产品在大陆市场占有率为百分之十八.四六。韩国出口到大陆与台湾产品相同并享有零关税的产品有两百七十五项,总金额约六百四十五亿美元占出口约百分之三十五.三三,这些产品在大陆市场占有率为百分之十一.○一。这些零关税产品,虽不受中韩FTA降税之影响,仍可能因中韩FTA贸易便捷化等措施而受到影响。
如果进一步比对,可以发现二○一三年台湾与韩国相同出口工业产品到大陆且都须扣关税的产品有两千百六十三项,台湾的工业产品为四百九十亿美元约占百分之三十一.四五需课关税,这些产品在大陆市场占有率仅有百分之七.二;韩国则有九百六十亿美元约占百分之五十二.七一须课关税,这些产品在大陆市场占有率则有百分之十四、一四。最值得关注的是,在非零关税输往大陆的工业产品项目中,台、韩产品皆以关税在百分之五至十的进口金额最多,比重分别占台湾出口的百分之七十一.一及韩国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五八。因此,相较于上述零关税的产品,这两千七百六十三项平均高关税的产品,一旦大陆对韩国降关税,而台湾在货贸谈判中若无法达成降税目标,必会造成出口竞争的不利,进而影响到台湾的生产与就业。
台湾面对亚太新局的因应之道
以个人长期参与产官学的相关咨询粗浅经验认为,不论是两岸的经济整合或是台湾对外的经济合作,都绝非可以一步到位与一蹴可几,两者其实可以透过「辩证方式」同步进行,让两岸经贸正常化与台湾对外经济连结产生正向循环,这不仅可以达到大陆所说的经济融合,也可以呼应台湾所期待的面向全球。个人有机会接触不少台湾民众发现,这些民众宁愿在多边区域经济下,接受因为自由化开放必须支付的成本与代价,甚而也愿意在与大陆共同参与的多边经贸组织中,依规定不对大陆采取歧视性与差别性的待遇,他们也无法接受在两岸的互动中,大陆对台进行所谓的「让利」。这也是为什么在今年四月台湾太阳花学运后,许多民意调查也显示当大陆在台湾国际经贸空间上不反对,民众也乐见两岸服贸与货贸的推动。
因此,不论大陆对于王张会中有关两岸经贸与亚太区域相衔接的研究如何设想,我方应当积极将其型塑为透过两岸此一机制,作为我方积极参加多边的TPP、RCEP,与双边对FTA重要机制。把两岸经贸的深化与台湾对外国际经贸空间开拓,齐头并进。当两岸经贸进一步推动,北京则必须让我方在对外经贸取得进展,当我对外经贸取得进展也必须进一步推动两岸经贸深化,只有两者齐头并进,相辅相成,方能解开目前的困境与僵局。
台湾作为全球前二十大的进出口大国,且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约百分之一百二十,不论是作为APEC的成员或与大陆的政经互动,都足以影响亚太新局的发展,所以更应审慎因应。未来我们期待台湾朝野能加强与公民团体沟通,促成两岸监督条例的审议,为两岸协议谈判过程与签署作业建立一套标准作业程序。此外,也能运用服贸协议审议作为两岸货贸协议谈判的有力筹码,并完成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协议签署,落实两岸和平稳定的联系机制。毕竟一个蓝绿分裂对抗的台湾,不论是面对全球化与区域整合的浪潮,抑或两岸关系的谈判与互动,都难有良好的发展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