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选举后的两岸关系◆文/李英明(中原大学副校长)《交流杂志104年2月号第139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九合一选举之后,台湾地方政治版图产生很大变化,这种政治形势的发展,对于两岸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成为大家关注的课题。
九二共识与两岸关系
这一年来,两岸关系出现了一些波折,其间历经去年三月间反服贸学运,习近平在接见台湾团体时抛出已经好几年很少听到的一国两制话语,以及其他事件的冲击,不过,在去年十一月间北京APEC峰会其间举行的「萧习会」及第三次「王张会」,两岸关系才又回到正轨。在萧习会中,两岸再度重申九二共识,以及希望两岸关系继续朝向良性的相向而行的方向发展;而第三次王张会,则进一步在萧习会的基础上达成六项共识,涵盖两岸目前正在推动的政策,并增加陆客来台中转及启动两岸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等我方期待很久的新议题。
这一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让两岸再度认知到,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关系顶层设计的重要性,抽离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会出现不稳,甚至出现动荡或倒退。对我们而言,九二共识因为符合宪法一国两区的框架,因此具有合宪性,偏离九二共识,有可能违宪或背离宪法,从而不具正当合法性。不管二○一六年大选胜负如何,一旦背离九二共识,两岸就难有稳定状态。因此。在未来一年多时间,两岸都面临著如何让九二共识继续成为两岸关系顶层设计的压力。
大陆对台策略的维稳与微调
九合一选举之后,对两岸关系发展产生影响的几个重要因素,在微观的向度上,计有以下几点:第一,立法院有关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及两岸服贸协议的审议情况;第二,两岸有关两会互设办事机构及两岸货贸协议谈判签署甚至审议的发展情况;第三,国民党新任主席所揭橥大陆政策的方向路线以及民进党两岸政策的可能发展。在较为宏观方面则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台湾民众对两岸交流的红利是否有感,程度是否增加;第二,台湾周边东海、南海情势以及区域经济整合的变化;第三,中美之间战略博弈的情势发展;第四,大陆所揭橥以一带一路为载体的陆版马歇尔计划发展。
在未来一年多的时间,两岸都面临如何避免让这几年的两岸交流被判定为错误,以及相关政策如何能正确被执行的压力。九合一选举后,从海协会长陈德铭如期访台在内的大陆对台动作来看,到二○一六年总统大选前,大陆对台的「和平发展」主旋律不会有所变化。不过,在策略上可能稍有微调,自从去年反服贸学运发生后,大陆就强化三中一青策略拐点的力道,来台访问的省部级以上的人员团体,除非有必要,否则都尽量避免和台湾的政坛及企业大老会面,几乎多直奔中南部或东部,或者尽量寻找与台湾年轻人会面的机会,可以预见的是,大陆这种对台策略拐点的力道,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会持续强化。
两岸交流红利应使全民有感
在反服贸学运发生后,我们也意识到让民众对大陆政策及两岸交流红利有感的重要性,因为民众有感程度是否提升,将攸关我们的大陆政策是否会被判定为失败。尽管,从二○○八年以来,两岸共签署了二十一个协议,可谓一路平川,发展顺利,但不可否认的,这几年的两岸交流中,不知不觉的出现向少数特定阶层、族群或团体倾斜,以至于被包办垄断的现象,从而导致两岸交流红利无法普及相关民众或职工的情况。若要提升相关民众及职工对两岸交流红利有感,政府可尝试考虑以下的做法:
第一,要求在两岸交流中获利的产业和行业,将合理的红利分配给相关职工及民众。
第二,要求这些产业及行业,合理的提高相关职工及民众的福利及待遇。
第三,支持这些产业和行业的工会,争取他们应有的合理红利、福利及待遇。
这六年来的大陆政策,对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贡献,是无法否认的,总体方向是正确的,问题在于推动大陆政策时,没有注意配套执行符合分配正义原则的措施,从而导致部分民众产生对大陆政策的质疑。如果,能尽快让民众对大陆政策及两岸交流红利有感,那么,这几年的大陆政策不只不会被认定为失败,而且还会被认定为正确的。大陆这一年来加大三中一青的策略拐点,其目的之一也是避免这几年的两岸交流被判定为失败,再者也希望其对台政策能「正确」的被执行。
另一方面,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若开始审议,朝野各党派及民间力量,首先很容易就两岸关系定位这个老话题进行攻防,从而掀起统独论战,这不但会再度冲击我们内部的政治认同问题,还会增加两岸关系的变数。盱衡目前我们内部的政治形势,两岸协议的谈判签署接受立法院监督,似乎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因应这种形势的发展,立法院未来可考虑成立相关的两岸委员会,将立法院对两岸协议的监督常态化及制度化。此外,为了避免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的审议,引发冗长且可能充满张力的统独论战,或许也可以思考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补上完整的监督机制。
尽管,不少人希望两岸货品贸易及两会互设办事机构能尽快完成谈判并签署,但是,就算这两个协议能完成签署,能否进入立法院进行审议仍然充满变数。从去年反服贸学运发生以来,我们内部隐然形成一个潜认知:欲过货贸,先过服贸;欲过服贸,先过两岸协议监督条例。
诚如上述,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的审议又充满变数,那么服贸及货贸协议的前途,也就会充满变数。当然,如果民众对两岸交流红利及大陆政策能迅速有感,从而形塑支持大陆政策的良好氛围,就有可能使这些协议顺利审议通过,创造有利的条件和杠杆。
两岸关系的新三民主义化
大陆在这一年积极推动带有高度战略意义的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区域经济整合发展路径,一带的推动主要依托上海合作组织,一路的推动则主要依托亚太自贸区的发展,而一带一路推动的经济杠杆则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大陆希望透过一带一路的推动,将大陆的基建能量(高铁及核电)及过剩产能(如水泥及钢铁)输出,配合亚投行的组建,建构陆版的马歇尔计画,重新将欧亚连成一气,挤压美国在欧亚及亚太的战争空间。未来亚太地区将成为陆版马歇尔计画及美国重返亚太两大战略角逐场域,两岸关系镶嵌于这个场域之中,我们无法置外于这个场域中的相关区域经济整合,必须参与其中的发展。但其前提是,两岸之间能否形成一个受立法民意监督且具发展前景的经济整合区域。
为了我们的发展前景及全民福祉,我们深切期望两岸关系一方面能通过立法民意监督实现民主化,另一方面,通过确立民本原则,实现民本化,从而让两岸关系能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实现两岸关系的新三民主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