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如何建构「全民有感」的两岸关系新格局─海基会第七届第一次顾问会议侧记◆文/高蓓蓓《交流杂志104年4月号第140期(历史资料)》

海基会第七届第一次「顾问会议」于二○一五年二月十日下午在海基会八楼会议室举行,此次会议为本年度首度举行,主题为「如何建构『全民有感』的两岸关系新格局」,由林中森董事长主持。鉴于马总统于去(二○一四)年国庆演说表示,政府将尽一切努力使「人人有感、全民幸福」,林董事长亦强调,过去两岸交流取得丰硕成果,却无法让全民有感受益,未来政府发展两岸关系,将以「人民有感」为重要目标,故邀请本会顾问共同集思广益,探讨如何使两岸和平红利广泛地惠及台湾民众,进而为两岸谋求共同福祉。

凝聚各部会共识 贯彻施政执行力 以达国家整体战略目标

去年,两岸关系进入较为多变的阶段,是危机却也是转机。两岸出现少数阶层垄断和平红利的现象,利益分配不均,导致中小企业、年轻世代与基层民众普遍无感受益,进而让两岸经贸合作的民意基础逐渐流失。与会顾问除建议政府制订一套完整的论述与清晰的整体战略目标,使相关部会执行有所依据,步调一致,针对施政重点,全力配合外,各部会宜凝聚共识,强化沟通与协调,贯彻施政执行力,持续宣导两岸交流往来的实际数据成果,鼓励受益的中小企业现身说法,倾听台湾民意,尤其是「三中一青」,同时留意两岸和平红利普遍分配各阶层,辅以全盘的逻辑思考,清楚阐述政策内容及长远目标,争取民众支持。

面对未来的两岸关系发展,仍须采取积极的作为,胪列如下:

一、推动陆客来台中转政策:若「陆客中转」能够实现,可增加桃园国际机场运量,便利更多国际旅客进出台湾,争取候机消费商机,提高来台观光意愿。两岸两会于去年十一月启动工作性商谈,我方虽提出不涉及入境问题,但仍有一些「涉及主权的技术性问题」,希望双方共同解决,及早落实。

二、推动两岸加入国际区域组织:面对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时代,我方加入TPP(跨太平洋伙伴协定)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已刻不容缓。两岸或可思考以经济体名义携手合作,如同当年加入WTO的模式,使台湾经济能和国际接轨。

三、加速签署ECFA后续协议:对我方对外贸易有关键影响的ECFA后续协议应加快脚步,全力以赴,期能于马总统任内完成。

四、加快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协商进程:目前虽就即时通报和人道探视方面已达成相当共识,亦可结合《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和《两岸投资保障和促进协议》相关功能。但在人道探视具体内容、涵盖范围、派驻人员行为规范等,仍待两岸进一步细谈,务实处理相关议题,两岸应尽速完成协商,确保台湾民众权益。

五、尽速实施台股「大三通」及「沪台通」:为有效吸引资金,增加台股成交量及流动性,提升台湾上市公司国际竞争力,金管会除已规划的台股「台日通」、「台星通」及「台英通」等「大三通」外,应争取「沪台通」。台股成交量能与十年前相比已衰退百分之十,与邻近的香港、新加坡、南韩及大陆等相较之下更显迟缓,加上大陆要推动亚洲金融市场的协调与对接,「沪港通」、「深港通」相继实施,展现开放资本市场的决心,对上海、深圳两地股市及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亦将对台湾资本市场造成排挤效应,未来应透过两岸金融合作平台,争取两岸股市互联互通,避免台股陷入边缘化危机。

交流亲民化 合作民生化 利益普遍化

两岸经贸合作则可朝三个方向调整:一、交流亲民化,两岸交流平台不应为少数阶层和财团垄断,必须建构涵盖中小企业、青年及基层民众的多元化平台;二、合作民生化,政府应重视中小企业合作网路之建构与扩大民生服务业合作;三、利益普及化,未来两岸的各项开放政策及合作规画,应避免图利特定企业及少数团体,使两岸和平红利惠及广大民众,利益雨露均霑,以期符合「人民有感」及「利益共享」的策略目标。

设立公共平台 适时与民对话

进一步而论,为落实民众参与和落实民主政治之理想,亦有顾问表示,政府应尽速责成各主管机关,设立公共平台,让正反意见于平台表达意见与辩论;有关单位则宜备妥具体对策,针对主管事务务实回应,将讯息做最完整的揭露与详尽的描述。此外,相关资讯则可建置于制度化的网路平台,依照各项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与回应详实分类,便于民众取得资讯。另一方面,各部会主管机关宜选用具有公共政策、公关及资讯能力的人员,建立政策回应策略小组,从网友留言内容中,分析民众的需求与问题争议焦点,以问题和政策为本位,适时抛出政策议题,让广大网友参与政策对话,扩大民众参与和落实民主政治。

两岸新世代相互了解 延续两岸百年红利

「三一八」学运后,两岸同时关注和平红利不能让少数人独享问题,考量台湾新世代青年重视社会公平与分配正义,甚于国家竞争力与经济成长,对两岸经贸交流持「防弊重于兴利」的思维。与会顾问呼吁要正视二者差异,同时搜集大量资讯,利用大数据寻求多数民意,在推动经济自由化政策时纳入公平正义考量,以经济自由化为主,公平正义为辅。另一方面,部分顾问建请主管机关编列奖学金计划,提供台湾学子于寒暑假赴大陆台商企业研习,除可降低对大陆的负面观感,亦可增进双方了解,延续两岸百年红利。而长期站在两岸工作第一线的海基会,则可筹组中小企业、青年学子等交流团,赴陆参访进行意见交流。

此外,鉴于网路已成为重要的政策行销平台与通路,政府政策如同企业推出的产品,相关刊物内容(如海基会发行的交流杂志、经贸月刊等),可借由网路通讯软体传播资讯,俾利年轻人易于阅读,增长知识。

协助台商回流投资 传承经验接轨青年

政府积极推动台商回流,除重视回流可增加投资基金或就业数据的大型企业,亦须协助中小企业传承过去累积经验,授予国内具创新能力与前瞻性的青年接轨创业,对于促进台湾经济持续成长、加速产业升级转型、增加就业机会或提高薪资所得,均具正面意义。同时,可鼓励台商投身参与公益活动,例如援助国内偏远地区学童营养午餐及弱势家庭儿童生活,以实际的行动表达其回馈社会以及对台湾乡土的重视与关怀。此外,国内发生重大意外事故时(例如空难、地震等),亦可建议台商提供即时性的援助,借由媒体报导宣传正面形象,扭转民众对台商的刻板印象。

创新 创意与创业的「三创」发展

二○一四「两岸企业家峰会」共同倡议,达成有关搭建两岸中小企业商贸平台,将在昆山等地创建「台湾中小企业产业园」、「两岸青年创业园」等共识,为台湾中小企业拓展大陆市场提供新管道。换言之,两岸均可设置创业园区,不仅台湾年轻人可赴大陆创业,大陆年轻人亦可来台湾创业,结合创新、创意与创业的「三创」发展。顾问呼吁,台湾不能只有小确幸,大时代要有大格局、大智慧,面对变化不断的全球政经环境,需具备全新思维,将「招商引资」进一步发展为「招贤引资」,为台湾培育战略性的新兴产业。

为配合发展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台湾产官学界则需思考如何因应大陆福州、厦门、平潭的前沿城市开放战略以及「一带一路」的大战略布局,避免错失良机,对台湾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相关部会则宜尽速搜集相关资讯法规供给台商参考,并密切注意此规划之连续性,找出台湾产业界在三个自贸分区最适合衔接的大陆生产网络产业。一方面可使两地的产业顺利转型或升级,另一方面可让台湾的产品顺利在大陆销售,并借由「一带一路」布局行销东南亚、中亚与欧洲等国家。

透过两岸制度化协商管道 使台商保障加倍

最后,部分顾问强调,调整并升级台湾以全球化为导向的产业结构,与大陆的产业做出区隔及分工,有赖两岸的协调合作,优势互补,扩大发展,互惠互利,确保台湾产业的竞争优势,避免大陆的片面战略独断。尤其大陆中小企业经营能力逐渐提升,带给许多台资中小企业庞大的竞争压力,时有台资企业被陆资企业以非法手段夺取的事件,例如台资中小企业被侵害智慧财产权、恶意挖角、恶性抢单等情况,建请政府深入调查两岸中小企业互相竞争的概况,从中发掘不当竞争案例,加以整顿及导正。透过两岸制度化协商管道,制订一套合理的竞争规则,让两岸中小企业得以良性互动,使台商更有保障。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