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沪港通」效应对台湾之影响◆文/聂建中(淡江大学财金系教授)《交流杂志104年4月号第140期(历史资料)》

「沪港通」效应对台湾之影响◆文/聂建中(淡江大学财金系教授)

大陆在稳健其亚洲区域经贸中心之地位后,祭出「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沪港通)政策,实有进一步达到让上海跃升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最终企图的「吸金」阳谋。

二○一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大陆为促进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共同发展,大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及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证监会)批准了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及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等,正式启动了「沪港通」。此举实为两岸三地间的一桩金融大事,对后市两岸三地间资金移动(capital mobility),势必产生巨大影响。

「沪港通」开放大陆和香港股市双向直通,大陆投资人透过机制可直接投资港股,称之为「港股通」;香港投资人亦可透过机制直接购买陆股,称之为「沪股通」。位于两岸三地另一端的台湾,为因应「沪港通」上路,金融业主管机关的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金管会)核准了台湾专业投资人(财力三千万元新台币以上的自然人、专业机构投资人、以及总资产五千万元以上的法人或基金)可透过券商复委托投资大陆A股。搭此「沪港通」便车,台湾专业投资人有了参与大陆股市风潮的便利管道,同时,台湾券商亦纷纷在香港与大陆各分支机构,投入备战资源,企图抢进「沪港通」所带来的获利商机。

国际金融市场专业人士有一套说法:「沪港通」是大陆的一计合法「吸金」阳谋,其目的在尝试让国际热钱透过香港,再悄悄流入上海。此说法在「沪港通」相关规定中很容易看出一些佐证端倪,包括:一、被允许投资港股的内地投资者,必须为机构,而自然人必须为「帐户余额大于五十万人民币」的大户才可以投资;反观投资沪股,则完全没有限制。二、资金流入上海的「沪股通」,其三千亿人民币的资金总额限制,多于资金流入香港「港股通」总额限制的二千五百亿人民币足足百分之二十。三、允许单日流入上海的一百三十亿人民币额度,较单日流入香港的一○五亿人民币额度,多出了百分之二十三。每日资金量流入上海之庞大、而流入香港之微小,资金逐步涌向上海,净流入态势明显。四、依可投资的标的数来看,可投资的沪股标的多达五百六十八档,翻倍于可投资港股标的的二百六十六档,为投资人资金挪移上海股市的一大诱因。而今年美国升息之日将近,美股热钱将逐步著手寻找其他标的,势将再对陆股动能,提供一份提升助力。

股市投资一向为台湾民众青睐的资产布局重心。台湾金融市场之证券业务发展,可以一九六二年台湾证券交易所(证交所)的成立为起始点,至今,已然五十多个年头,股市成交市值随一九七○、八○年代经济之起飞跃涨,早已成为国际间金融市场深具规模且外资倚重的股票市场之一。时至二○一五年初,台湾上市(含上柜)公司家数业已达一千五百三十九家,上市柜开户总数约二千四百万户,股票市值总额逾二十九兆新台币,而股市成交金额每日约在一千亿新台币上下,以一个仅二千三百万人口,GDP产值几近五千亿美元的小岛经济而言,股市交易之活络程度,可见一斑。然而,此回「沪港通」的开通,将可能对台湾股市产生吸金影响,许多金融业界人士极为关注。

对大陆及香港来说,「沪港通」可望替陆股和港股注入新的资金活水;对台湾而言,则提供了台湾投资人投资陆股的便利管道,并为台湾券商创造获利商机。然而,事件总是一体两面,风险总伴随机会而现身。台湾金融市场人士担心,「沪港通」势必吸引台湾资金转战香港与大陆,其影响可对台湾股市产生吸金效应,却弱化台湾既有的资金活水,产生不利于台湾股市后续发展的负面效果,二○一四年底的几周,台股成交量量缩明显,似乎已反映了台湾投资人热中投资港股与陆股的趋势。因此,针对「沪港通」上路可能对台湾资金流向的吸金效应及台股后市影响,具有进行分析的必要性。

短期言之,「沪港通」上路对台股之影响理应不致太大,理由有以下几项。首先,「沪港通」开户等相关规定严格,如:开户门槛需达人民币五十万元。再者,「沪港通」之交易规则也很严格,除须具备专业投资人资格才可进行交易外,其买盘(沪股通)有严格的额度控制,如:人民币总额度三千亿元(占上证市值百分之二左右)及人民币每日额度一百三十亿元(约占上交所日均成交量百分之十六)。其次,价格波动亦有其严格限制,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无论买卖单,不得超过前一日收盘价的正负百分之十(若为风险警示股,则不得超过正负百分之五);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买单之委托价格不得低于买盘下百分之三。另外,交易股数单笔上限为一百万股,且不允许现股当冲等等,碍于诸多严格规则,推测于「沪港通」开通初期,对台湾股市应不致产生过大的吸金效应,对台股盘势的影响亦应不会过甚。

然而,长期看来,未来「沪港通」相关规定皆会随著自由化的思维而逐步松绑。市场预估,「沪港通」的日后交易量,加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法人(QFII)及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法人(RQFII)的进驻,未来一年将可能有超过新台币四‧五兆元资金投入大陆A股。另外,MSCI预计于二○一五年五月将A股纳入全球指数的利多,此A股投资权重的调升,势必对于台股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产生资金排挤效应,长时间可能产生巨大资金磁吸效应,后续发展值得关注。

针对台湾本土分析,由于台湾存在证所税大户条款的增税税制问题,中实户可能逐步退出台湾证券市场的趋势日益明显,「沪港通」将会是引导台湾中实户资金出走的重要管道之一。自二○一三年二月六日,台湾央行核准四十六家外汇指定银行(DBU)开办人民币业务以来,不到两年光景,台湾人民币资产已快速累积超过三千亿人民币,未来台湾人民币资产转向「沪港通」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如何强化台股竞争力,减缓台股资金外移效应,实为台湾金融主管机关当务之急。金管会刻正积极释出的「台星通」、「台日通」以及「台英通」等拯救台股的「大三通」计画讯息,试图缓和资金可能外移的效应。不仅如此,更应积极加强上市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和金融国际化程度,避免台股遭受边缘化的危机,协助台股力抗「沪港通」!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