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编辑手记》让两岸青年站上世界的舞台《交流杂志104年8月号第142期(历史资料)》

凤凰花开,骊歌响起,不同以往,今年各大专院校毕业典礼,多了陆生的身影。二○一一年来台攻读正式学位的首批陆生于今年毕业,两岸学生舞动未来,蓄势待发,正准备乘载梦想起飞。从他们身上,看到的不只是活力,更是希望。

观诸两岸学子毕业潮将至,政府与民间团体纷纷投入资源与经费,为他们搭建创业与就业平台。本期我们特别以「打造两岸青年职场大舞台」为题,策划一系列文章探讨两岸人才招募、青年就业与创业以及陆生返陆求职经验。两岸青年求职考量或许有别,面临挑战也各有不同,但寻求更宽阔舞台一展身手的渴望,却是一致的。

「时代考验青年、青年创造时代」,淡江大学财金系李沃墙教授指出,全球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给了年轻世代就业困难的环境,却相对提供毫无设限的创业自由,这自由正是年轻世代可以面对困境而不惧的力量,两岸若能加强创新创业合作,有机会共创双赢。

炎炎夏日的午后,台北华山一九一四文创园区涌进人潮,观赏年轻人亲手做出的遥控机器人、火箭模型、利用3D印表机印出一只只模型动物,以及皮件、银饰等文创小商品。于此同时,海峡的另一端,座落上海静安区一处旧办公大楼的「新车间」,摆放各种电路板、电线或电子设备,让年轻人在实作空间里敲敲打打,热烈讨论机器人、遥控飞机或3D列印应用与技术。诚如文化大学推广部廖肇弘产学研发长所言,将创意、创新、创业的「三创教育」,辅以创客的概念,从「想」的模式落实到「做」的过程,年轻人利用他们对新创事物的敏锐度和自信,结合两岸优势,重新诠释「全球化」,两岸创客风潮或将为产业注入新能量。

随者两岸交流深化,人才在两岸间移动大幅增加,年轻世代成为影响两岸关系的一股新力量,我们有义务为两岸青年创造更多接触与相互理解机会,让两岸和平发展产生共鸣与互信。本期邀请到政治大学教育学系周祝瑛教授为两岸人才交流现况把脉,其观察到的现象及提出的解方,值得政府及教育主管机关深思。

先人的承担开拓,铺轨提携,为两岸共荣奠定基础,当然,过程中制度的保障亦不可少。当各国企业聚焦在眼前激烈竞争的红海,工研院知识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杜紫宸主任和李永然律师不约而同提醒我们,面对大陆「红色供应链」的冲击,应关注两岸对智慧财产权的保护与合作,主动协助台商智财权个案折冲,以保障服务业台商的品牌商标权益与商业机密。

不同的社会,诉说著截然不同的故事,唯一相同的,是音乐给人的悸动。一把吉他、一首简单旋律,台湾民歌手用真诚的心,唱出属于那个时代的「台湾好声音」。经济实力增强固然重要,文化影响却更为深远。期待在台萌芽、崛起的校园民歌,也能在大陆校园及新世代间继续传唱,让两岸写下更多「我们」的故事。

不论传奇人物作家三毛还是民歌时期的校园歌手,都见证两岸在分治的大时代背景下,千丝万缕的关系。两岸文化的连结,是两岸交流的根本。借由对大陆求学的台商子女付出关怀与爱心,台湾在拼经济硬实力的同时,正以不同的形式,发扬文化软实力。

承续传统,与时俱进,台海新价值-合作、创新、共存,正一点一滴地凝聚。两岸年轻人的未来,就是两岸的未来,两岸新时代,正要兴起!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