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从「黑猫」到「绿猫」:大陆绿色消费对台商的机遇与挑战◆文/黄健群(中华民国全国工业总会大陆事务组副组长)《交流杂志104年10月号第143期(历史资料)》

二○一五年一月一日,大陆新环保法开始实施不久后,前央视主播柴静在网路上播放自制纪录片「穹顶之下」,震撼两岸,「环保问题」不但成为「两会」期间热门话题,也使得「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间的平衡问题,再次成为中共治理必须面对的艰难挑战。因此,在透过政策法令强化环保力道的同时,更值得观察的是大陆产业战略的转变。随著大陆对「绿色发展」的重视,对台商来说,绿色消费将是一个机遇,也是两岸产业合作的可行方向。

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已是全球趋势


自一九六二年阐述化学杀虫剂DDT对环境造成系统性危害、瑞秋卡森(Reachel Carson)《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后,全球开始关注资源有限性和环境破坏的问题,并展开一连串「绿色革命」。自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与环境保护有所平衡,已是全世界国家走向现代化过程中需要面对的课题。

绿色消费是当代绿色运动的一部分,强调可循环再利用、可回收的环保消费方式。简单来说,也就是「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事实上,从上游的制造、中端的流通,以至后端的消费,绿色消费都有既定规范,即「经济实惠」(economic)、「生态效益」(ecological)、平等、人道(equitable) 的「3E」,以及「减量」(reduce)、重复使用(reuse)、循环利用(recycle)的「3R」。具体而言,就是鼓励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能够重视生态,在使用绿色产品过程中可以减少能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破坏。

大陆政府透过政策法令,逐渐强化环境保护力道


和许多西方先进国家一样,随著经济发展与生活富足,大陆民众越来越重视包括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劳工权益等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各种权益。在环保问题方面,大陆政府亦不断透过强化环境部门的职能来因应:一九七三年大陆官方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一九八三年大陆政府宣示「环境保护」为国家方针;一九八八年,大陆国家环境保护局升格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二○○八年三月,再次升格为国务院环境保护部。

因应「永续发展」的国际趋势,大陆政府近几年来,推动许多环保活动,亦针对环境污染问题,修订相关法规:一九七三年至二○一一年,大陆国务院先后召开七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为解决大陆环境问题做出许多重大决策;九○年末开始,大陆政府推动包括「三绿工程」(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举办「绿色消费主题年」、「绿色中国」论坛等活动,加以许多法规和政策的制订,显示大陆政府对环保的日益重视。事实上,在最近一次大陆「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中,大陆政府即明确指示,为加强环境保护,将透过「定指标」和「问责」方式加速企业的节能减排。二○一四年四月,大陆全国人大通过号称「史上最严格」的环保法修订案。根据大陆环保部公布,二○一五年一月开始执行的「新环保法」,七个月内,大陆各省因违反「新环保法」而被连续处罚的案件共三百四十八件,罚款数额达二亿八千二百零三万余人民币;查封、扣押案件共二千零六十五件;限产、停产案件共一千三百四十七件;移送行政拘留共九百二十七起,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共八百六十三件。由此可知,基于对环境的保护,大陆政府将强对企业污染的管控与惩处。

大陆「绿色发展」产业战略将是台商的机遇


究其实,大陆产业战略已在改变,原来强调经济增长「以GDP为中心」的传统发展论述,将被强调「绿色发展」的科学发展论述所取代。换言之,同样强调「发展」,但「能抓老鼠的好猫」,已由「黑猫」转变为「绿猫」。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以GDP为中心」发展论述,虽然缔造了惊人的经济成长,却也付出极大的生态环境代价,以及城乡、区域、分配等各方面的社会矛盾。为解决经济快速发展过程所带来的各项危机,中共于二○○三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取代传统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下,不但于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永续发展」概念,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章,与此同时,提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十二五」规划(二○一一至二○一五),除透过服务业比重的强化,要将长期作为「世界工厂」的「制造中国」,逐渐转向「消费中国」、「服务中国」;并且透过「转型升级」策略,让大陆制造业,从「高碳」转向「低碳」,由「黑猫」转变「绿猫」。因此,二○一四年习近平强调的「新常态」经济,即是延续「绿色发展」论述,指出未来大陆将不再为求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要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并加强服务业比重、强化大陆内需市场。同时,要由过去要素、投资趋动的经济增长动力,转向创新趋动。

在此产业政策战略下,环保相关产业成为大陆新一波商机。举例来说,大陆「十二五」规划环保产业总值预估达人民币四.五兆,增加值占GDP 比重百分之二左右,产值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五以上,在大陆极力希望推动「黑猫」变成「绿猫」的此刻,对台商来说,「绿金」商机是一个新的机遇。

台湾在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等产业相对成熟,可扮演垂范大陆的角色。例如一九九三年,台湾已开始推动、强调「低污染、省资源、可回收再利用」的环保标章计划,迄今包括电器、卫生/清洁用品、建筑/园艺用品、文具等数千项产品获准使用;一九九八年我政府将绿色采购规定纳入政府采购法,成为全球第一个将绿色采购纳入法令的国家,同时,台湾也推动环保产品的认定准则。随著环保意识和消费者的自觉,在民间组织、企业共同推动下,绿色消费在台湾已逐渐形成规模,无论是里仁、主妇联盟、圣德科斯、棉花田、无毒的家等有机食品、商品、节能家电用品,或者是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甚至是所谓的「绿建筑」,只要和环保、节能有关的产品,即使价格较一般商品高,都能获得台湾民众亲睐。

如何进入大陆内需市场是台商的挑战


对台商来说,要参与大陆绿色消费市场,主要有两个层面问题:一、大陆绿色消费环境仍未成熟;二、进入大陆内需市场仍有许多难度。虽然大陆政府持续倡议「绿色消费」,但目前仍存在几个问题,包括:一、绿色制造未形成常态。对大陆企业来说,开发绿色产品的技术仍不到位,再加上获利还不确定,在缺少诱因情况下,无法形成以绿色产品为主的绿色产业常态;二、绿色市场仍未完备。大陆政府虽然鼓励绿色生产、绿色营销,但由于产品认证、绿色通路的标准仍未全面建立,再加上相关绿色标章申请仍困难等因素,以致绿色市场仍较为混乱;三、绿色消费文化仍未成形。大陆消费者虽然开始重视环保,但对于食品安全、空污等较不直接感受到的绿色消费,仍未形成习惯与文化。这主要是因为绿色消费通常价格较高,以及绿色观念仍未成熟等因素。

要建构一个「绿色消费」的环境,生产者、流通企业、消费者等各个环节都有许多「工程」必须推动,甚至牵涉到消费文化的改变。简言之,绿色消费是一个需要结合政府与民间资源的工程,无论借由政策引导、法规配套、观念厘清,乃至于文化的建立,都需要跨界共同合作。在建立体系之前,绿色产品的生产、制造与销售是绿色消费的基本环节,台湾绿色产品进军大陆,不仅可为大陆环保提供助力,台湾企业的「绿色制造」经验,更可为大陆产业升级提供示范作用。

然而,台商「绿色制造」的产品要进军大陆内需市场,仍有制度不够完善、大陆本土企业竞争,以及平台不够多元等诸多困难待克服。虽然大陆「新常态」经济强调强化大陆内需市场的动能,但近几年来,由于配套不足,再加上既有政策不够落实,往往成效不如预期。因此,大陆政府应了解,若能利用台湾长期积累的「绿色产业」经验,让台商参与绿色消费市场的建立,将有利于大陆「绿色发展」的新经济路线。换言之,大陆政府应思考如何让台商共享「绿色消费」市场,例如让台商更多参与大陆公共工程的采购、加大对智慧财产权的服务与保护、建立有效「绿色通路」等,让台商共同协助大陆绿色产业的建立与发展,也为两岸产业提供新的合作契机。

过去三十年,台商在大陆经济崛起过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从传统制造业、科技业到连锁服务业,为大陆产业发展注入许多新的动能。在新一波的「绿色发展」过程中,两岸政府必须深刻理解台商的重要性。对我政府来说,如何运用既有产业合作平台及两岸协商机制,让台商参与大陆绿色消费市场,借此推动台湾经济成长动能,将是未来政府的重要课题;而对大陆政府来说,其在「黑猫」转向「绿猫」的经济转轨过程中,必须理解台商在大陆「绿色发展」中具备的正面积极意义,应为台商建构更多参与大陆内需市场的友善政策环境,俾利大陆新经济发展。

良好环境的企求,是人的基本生存愿望。柴静的「穹顶之下」之所以引发两岸共鸣,在于双方民众都能深刻体会:竭泽而渔的经济发展方式,其所导致各种污染及生态破坏,终将对人类反扑。两岸一水之隔,任何环境破坏都会相互影响;因此,两岸应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透过绿色产业、绿色消费市场的建立,推动对环境的保护,共同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生存空间。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