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蜕变中的国立故宫博物院◆文/冯明珠(国立故宫博物院院长)《交流杂志104年12月号第144期(历史资料)》

故宫博物院于一九二五年双十国庆日在紫禁城设置,一九三三年抗日战争爆发,为确保文物安全,故宫选择文物精品装箱,分五批运离北京;同年,「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成立。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文物运返首都南京。一九四八年国共战争,故宫再度选择文物精品,分三批迁运来台,共运出故博与中博文物三八二四箱,约为南迁文物四分之一。一九四九年,故宫博物院在台中县雾峰乡北沟觅地建筑库房,开始了故宫的北沟时期。一九六五年,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合并为「国立故宫博物院」(以下简称故宫),在台北外双溪建馆复院,发展迄今正好是九十周年。回顾国立故宫博物院发展史,可分为五阶段:肇建期—一九二五至一九三二,从肇建迄抗日战争爆发;播迁期—一九三三至一九四七,故宫文物分五批运往西南大后方,迄抗战胜利运返南京;北沟期—一九四八至一九六四,播迁来台,落脚台中雾峰北沟;茁壮期—一九六五至一九八三,故宫在台北外双溪复院,各项业务快速成长,声名也随之在国际间崛起;蜕变期—一九八三迄今,故宫面对台湾社会、政治、经济变迁带来的冲击与挑战,不断与时俱进,蜕变成今日的故宫。

从无墙博物馆迈向行动博物馆

数位科技对人类文明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无庸置疑。故宫因应数位科技时代的来临,在典藏、教育、策展、保存、服务与新媒体应用上,都有快速且巨大的变化,其结果几乎改变故宫既有的运作与营运方式,今日故宫已俨然是一座无墙博物馆,并迈向行动博物馆、云端博物馆发展。

一九八七年故宫以任务编组成立资讯中心,开始研究如何将数位科技应用于博物馆业务上。于是进用资讯专业人才,鼓励在职员工进修电脑科技,开始推动数位化业务,资讯中心的组织与业务也逐年扩大,终于在二○一一年配合政府组织改造,与展览组合并扩编为教育展资处,其中资讯教育科与资讯服务科分别主掌博物馆的「资讯业务软硬体设备之研究、规划、管理及维护」及「网路资讯服务之规划、建置、管理、维护及推广」,这是故宫因应数位科技时代来临在组织上的蜕变。

二○○二年政府推动前瞻性的「国家数位典藏计划」,故宫即以「故宫器物数位典藏计划」、「故宫书画数位典藏计划」、「故宫清代档案数位典藏计划」、「故宫善本古籍数位典藏计划」、「明清舆图数位典藏计划」、「故宫文物知识库建置与应用子计划」及「文物修护记录系统子计划」等七个计划参与其中,经过十年努力,共建置二十一个资料库,奠定故宫数位化基础。一九九七年,故宫架设包括中、英文等九种语文版全球资讯网,配合「故宫南院:亚洲艺术文化博物馆」开馆,增设泰文、缅文、印尼文、越南文等东南亚语言。二○○二年十二月起,故宫发行了中、英文版「故宫电子报」,陆续推动各种文物数位学习、开放典藏资料库、超过三百个主题网站、环场虚拟展示及故宫教育频道等。

文化均富 兴建南院

故宫是一座接收皇家宫廷艺术遗存成立的国家博物馆,自在台北复院以来,常被质疑位居艺术文化金字塔尖端,却未与台湾在地文化交流。为了回应社会民意对本土历史的关怀,故宫从八○年代开始,陆续将典藏的清代台湾史料与台湾舆图等历史文献编辑出版,并以之策划展览。一九九四年,故宫推出「 文献足征︱ 院藏清宫台湾史料特展」,从此每隔两、三年总会策划推出与台湾相关的历史文献展,也进用了台湾史研究专业人才。于此同时,社会也出现政府重北轻南的批评,要求「平衡南北‧ 文化均富」。针对此社会压力,故宫也做出回应,早在一九七三年,便以复制文物在全台各地作巡回展出;一九九四年,以三七○组件典藏文物策划「国之重宝特展」,在高雄市立美术馆隆重推出,轰动南台湾,也激励故宫继续策划「故宫文物菁华百品特展」,自一九九七年开始在台湾南部、中部、东部、澎湖等地巡回展出。

二○○一年七月,杜正胜院长进一步提出「故宫新世纪建设计划」,选定嘉义县太保市七十公顷土地作为基地,历经杜正胜、石守谦、林曼丽、周功鑫、冯明珠五位院长,费时逾十五年,定位为「亚洲艺术文化博物馆」的故宫南院,将在二○一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开馆试营运。

人本关怀 服务弱势

故宫在对「本土关怀」及「文化均富」等议题做出回应的同时,也对「福利社会」做出应变。截至目前为止故宫提供的弱势族群服务有:①身心障碍团体服务;②高龄长者服务;③新住民服务;④偏乡及更新人教育服务等。总之,故宫已不再局处于文化艺术金字塔顶端,更贴近乡土、更亲近民众、更符合福利社会公益,成为一座真正的国家博物馆。

生活艺术 文创崛起

文创的发展也是故宫近三十年最重要的变化之一,非但享誉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界,也对大陆博物馆界文创发展有深远影响。博物馆以典藏或选展文物发挥创意,制作纪念品贩售,既得以延续观众记忆,也能创造利润回馈博物馆营运经费所需,因此开发纪念品、设立博物馆商店,几乎是现代博物馆必备的经营手法之一。

故宫早在一九六五年在台北复院之初,便开始针对展出文物出版图录、印制明信片、复制画作及图片等销售。一九六八年成立出版组,专责故宫的出版业务;一九七○年科技室相继成立,开始古器物维护研究,也以复制文物为手段,探究古代工艺,研发复制成果,除用做修护文物与标本纪录外,也将复制及仿制作品贩售,深获民众喜爱,供不应求。一九八三年,已故前院长秦孝仪提出「从传统中创新‧艺术与生活结合」的发展方针,除出版《故宫文物月刊》,以「纸上故宫」更贴近民众生活外,也开启故宫的文创发展。包括笔者在内的主事同仁,从典藏文物中寻找创意,开始设计丝巾、领带、雨伞、桌布、餐垫、领带夹、袖扣、胸针、口红匣、镜子、布料、文具及生活用品等,逐渐确立故宫品牌(表一),同时引进百货业的管销制度,遂使故宫文创营收蒸蒸日上。以故宫典藏为母体,在故宫带动下,形成以故宫为品牌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从故宫「出版组」的设置,发展至二○○八年已扩编为「文创行销处」,分基金、出版、授权、文创等四科办事,所有仿制、授权、文创设计、量产行销等,均由该处通过「合作开发」、「品牌授权」、「国宝衍生商品设计竞赛」与「委托承销」全盘掌控;而故宫文创最重要的出版业务,则从发想、著作、设计、编辑及出版印制,全由故宫自行执行。以二○一四年为例,故宫合作开发商品营收达五亿六千六十万余元,博物馆礼品商店营收达八亿二千六百万余元,出版授权、图像及品牌授权收入四九三九万余元,说明故宫文创事业的蓬勃发展。

与时俱进 永续发展

故宫于二○一五年双十成立迄今已迈向九十周年,自一九六五年在台北外双溪复院以来也有五十年,随著中华民国的茁壮,故宫经历推翻帝制的肇建期、艰辛刻苦的播迁期、分裂待变的北沟期、落地生根的茁壮期及与时俱进的蜕变期,特别在蜕变期的三十多年间,随著社会变动,不断求新求变;迎向数位科技时代,除了典藏数位化,更应用数位技术深化展览,推动线上学习,将故宫推向无墙博物馆发展;策划新媒体艺术展,走出院外,深入民间,迈向行动博物馆服务;近年来更以数位典藏连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缔造惊人业绩,带动以故宫为核心的台湾文创产业链。因应平衡南北及社会弱势族群等,故宫的服务范围遍及偏乡、原乡、更新人与新住民,自二○一四年十二月「故宫教育频道」开播,教育覆盖面更广;二○一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国立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亚洲艺术博物馆」开馆试营运,故宫更是在台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经过三十多年蜕变,故宫早已晋身为国际极具知名度的博物馆之一,与法国罗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及北京故宫博物院并驾齐名,近年来更蝉联英国伦敦〈艺术报〉(TheArt Newspaper)评为世界最受欢迎十大博物馆之一,名列第七,也是亚洲地区唯一上榜的博物馆。最后,如何使故宫随著时代的演进,日新又新,将是所有故宫人共同努力的方向。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