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人语》坚持民主价值 共创美好台湾《交流杂志105年2月号第145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2
今(二○一六)年一月十六日,我国第十四任总统及第九届立法委员选举平和落幕,顺利产生新一任的总统与新一届的立委。投票过程平和有序,充分体现台湾日益成熟的民主政治。选举结果必定有赢有输,但最大的赢家不是候选人,也不是政党,而是根植在台湾社会中、流淌于台湾人民血液里的「民主价值」。 中华民国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过去七年多来,政府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台海「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目的就是守护这份珍贵的普世价值。当国人在日趋成熟的民主制度下,用自己手中的神圣一票行使民主权利,选出自己国家的领导人时,中华民国的主体性由此显现。 如果说,民主制度是中华民国立国的磐石,那么,「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识」,就是在两岸虽互不承认主权,却互不否认治权的情况下,双方透过良性互动,创造互惠互利的成果,其外溢效果帮助中华民国走进世界舞台,同时又能保有中华民国主体性的关键之钥。 许多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二○○八年六月,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协商后,两岸关系大幅改善,与我国有意义参与国际社会形成良性循环,让中华民国路越走越活、越走越广。在这段期间,我国与美国、日本、欧盟、东协、纽澳等国在安全、经贸、文教各方面的关系,都是三、四十年来最好的状态。以日本为例,七年多来我国与日本签订了二十八个协议,占六十多年来双方所签六十一项协议的四五%,成就有目共睹。给予我国免签证与落地签证的国家与地区也大幅增加,从二○○八年前的五十四个,到目前的一百六十一个,共增加了一百零七个,几乎是过去的三倍之多。 除了双边关系外,在多边的世界舞台上,也有越来越多中华民国的身影。从二○○八年起,我国已连续七年派卫生署长或卫福部长出席睽违三十八年的「世界卫生大会」(WHA);二○一三年,我国民航局长也列席了睽违四十二年的「国际民航组织」(ICAO)大会。此外,我国也在二○一○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下的「政府采购协定」(GPA)。这些都彰显了我国作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的自主能力,也是我国在一九七一年失去联合国代表权以来,在国际参与上最显著的成就。 我国在国际参与上越走越宽,实有赖于两岸的「互信」所提供的空间。自二○○八年两岸大交流时代拉开序幕以来,两岸透过无数次的互访、交流、协商、沟通,一点一滴堆积起双方的互信。当两岸的互信累积到相当程度,去(二○一五)年十一月七日「马习会」的重大突破,自然就水到渠成。「马习会」所代表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两岸分治六十六年以来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而已,更是向国际社会昭告,两岸领导人已建立起和平处理争议的沟通机制。 也在去年十二月三十日,我方陆委会夏立言主委与陆方国台办张志军主任首度以两岸事务首长的身分进行热线通话,完成「马习会」达成的第一项共识;同时,两岸针对「专升本」,就是大陆专科毕业生来台读二年制大学也达成协议,从今年开始名额增加到一千五百人,实践了「马习会」的第二个共识。此外,两岸针对陆客中转的协商于今年初曙光乍现,陆方开放南昌、昆明、重庆为首批试点城市,作为落实「马习会」的另一个成果;至于「马习会」关切的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协商也有了进展,在今年一月上旬的第九次业务沟通上,双方确认办事机构具备促进两岸各项交流合作、保障己方民众权益、急难救助、办理旅行证件、通报及人道探视等服务功能内涵。 这些两岸关系近期的重大发展都意味著,两岸互动已进入机制化、常态化的阶段,为了两岸人民的福祉与权益的保障,这样的制度化发展应予延续与传承,莫因国家领导人的更替而有所变化。互信建立不易,应用心予以呵护。我们期待新一任的国家领导人在处理两岸议题上,能珍惜这长期累积所建立起的互信,继续秉持「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核心价值,为台海长期和平及台湾繁荣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选举已经结束,但建设美好家园的脚步并不会停歇。过去七年多来,政府坚持中华民国的主权独立,悉心呵护民主自由的果实,在这一次选举上有了充分的展现。台湾人民的自主选择任何人都应予尊重。国际社会曾将我国称为「华人世界的民主灯塔」,至盼这个灯塔能够继续发光发热,照亮世界其他阴暗的角落,也温暖周遭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