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两岸新世代,谈选后两岸关系展望◆文/宁鸣生《交流杂志105年2月号第145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2

大选结束,蔡英文狂赢蓝营三百万票,拿下百分之五十六选票;二○一六年开春第一场大戏算是暂时落幕。但对两岸青年学子来说,选后两岸关系的诡谲氛围,才刚刚开始。

盼政府对陆生好一点

笔者询问赴大陆读书的台湾学子,及来台读书的陆生,「对大选后两岸关系有何展望」?有趣的是,陆生最关切类似周子瑜事件对两岸关系的伤害,大陆台生则关切陆生政策,原因是「台湾对陆生好,我们在大陆的处境才会好,才不用战战兢兢」! 大选之后两岸教育交流情势,两岸学子都在看。大陆台生表示,这次大选蓝绿都没提出两岸教育政策,他们也只能静观其变;不过台生更关切陆生政策,眼看蔡英文选前仅被动回应「陆生来台人数不会缩减」,一位台生闻言立刻表示:没有增加就等于减少,「人家陆生还不见得要来咧」。 蔡英文没有在当选第一时间提到「九二共识」,台生都急得不得了。一位北京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台生表示,对选后两岸教育交流情势,她只有四个字:「静观其变」。「大家都知道,北京一定要台湾承认『九二共识』的前提下,才有部门对部门的对话空间;但是蔡英文辩论会、政见会或是选后都不讲清楚啊」。她认为,未来两岸教育交流能否有官方对话,完全看蔡英文态度。

赴陆读书已成趋势

一位老台生选举当天开完票,第一时间就问:「今日之后,会影响学历认证吗?台湾学生会想去对岸读研究所吗」? 对此,台生们一致认为,台湾学生去大陆读书是不受影响的:「台湾学生要去哪里读书很自由,大陆也没有限制台生赴陆人数,所以台生赴陆人数应该不会受到大选结果影响,甚至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毕竟这几年,去大陆读书是『用最便宜的成本去大陆卡位』的方式」。 有台生认为,台湾学生赴大陆读书的意愿显著增高,「跟绿营是否当选没有太大关系」。另一位北京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台生说,周围的人都是「默默地」来大陆了,他认识的至少十几位大四台生,都有来大陆当交换生的经验,最近也都在问赴陆读研究所事宜;「台湾学生来大陆读书,是为了来大陆就业,先透过实习『卡位』建立人脉,这五年几乎都是这样」。 甚至有台生认为,台湾政治情势一乱,更容易把台湾学子「逼」到大陆读书。一位浙江大学台生说,像二○一四年太阳花学运之后,该年浙大台生大一新生人数就突然暴增到四十几人,据学长姐表示,很多台生是因为看了学运,认为「台湾大学生没有甚么用」,才跑来大陆;二○一五年浙大台生新生人数,又回复到平常的二十几人。 不过台生也观察到,虽然来大陆的台生增加,且也都是在「不看好台湾」的心态下赴陆;但正因为他们对大陆抱太高期待,真的来了反而感到很大落差,来了一学期又觉得「不如归去」的也大有人在。

台生「不适应症」分二种

前述台生表示,台生的「不适应症」有两个层面。第一是思想层面,一九九○年代后出生的台湾学子,几乎都受到台式民主洗礼,习惯多元思维、挑战制度,「有事就发声」,不明白大陆同学干嘛「这么乖、这么听话」,觉得跟他们很难沟通;另一层面是基于现实考量,就是在大陆读理工、化工、机械,就业情势并不好,跟台湾完全相反,除非台生是金融科系或互联网科系,会为了「生活」把情绪摆一旁,其他台生则会认为既然在大陆找不到好工作还不如回台湾。 问到选后对两岸政策的期待,有趣的是多数台生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陆生政策,一位台生表示:「像陆生纳健保我就觉得遥遥无期,因为台湾民间有反对声浪,依民进党民粹性格恐怕不会执行」。 教育部日前表示,目前三限六不(限制采认大陆大学、限制来台陆生总量、限制采认大陆医事学历;不涉及加分优待、不影响国内招生名额、不编列奖助学金、不允许在学打工、不得在台就业)仅剩一限一不「限制采认大陆医事学历」、「陆生不能留台工作」两项有限制,其他像是限制来台陆生总量及不影响国内招生名额都渐进开放。对此,许多在台陆生纷纷在脸书上抗议,陆生要当助教、实习或拿奖学金研究计划都很难,更不用说打工了,简单讲,「三限六不」松绑的只是对台有利的部分,也就是不再限制陆生来台人数,「因为现在台湾学校缺学生啊」。 而大陆台生也有志一同地表示,担心陆生政策,包括台湾有没有给陆生健保、奖学金和打工、实习、工作权,也是希望营造更好的两岸氛围。「我们人在大陆,很清楚地可以感觉到,大陆把『台湾要不要给陆生健保』当做一个指标,如果未来蔡政府这方面可以解冻,营造两岸善意,我们在大陆也不用过得战战兢兢」。

周子瑜事件令陆生沮丧

选前爆发台湾学生去南京大学当交换生,却在天安门秀出「我在中国,点亮台湾」纸牌;以及选前一天晚上周子瑜事件。前者让台生心里发毛,后者让陆生十分沮丧。 一位大陆台生在微信朋友圈大骂,台湾学生在天安门做秀,大陆激进派网友要求彻查南京大学校内台生的政治倾向,「交换生来了就走,做出这种出格的事情,自己过了瘾,却害了所有的台生」。陆生则苦笑表示,周子瑜事件「确实让我们这些人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一位陆生表示,会来台湾的陆生,对台湾都有一定的善意或是好奇心。当周子瑜事件发生时,他心里有一股深深的无力感,觉得过去与许多人的真心沟通与期盼,都抵不上某些人的丧心病狂,「黄安可能洋洋得意,觉得他在帮大陆『扫独』,错了!两岸最不需要这样的『猪队友』」。 多数陆生对周子瑜事件表示无言以对。「两岸心理距离已经愈来愈远,来台湾读书我们也逐渐领教台湾青年的天然独,周子瑜事件只是让两岸关系再裂一道口子」。 此外,这几年由于赴陆读书的台生大幅增加,政治光谱也不像过去台商子女(以国民党支持者居多);有些台生政治认同甚至「非常绿」。但为甚么这样的人还是来大陆读书?一位台生解释,他们会认为自己就是「出国」啊,没有任何违和感。这些人不是台面上决定两岸政策的人,但他们是两岸交往中很容易擦枪走火的地方,许多受访的陆生跟台生表示,周子瑜事件之后,他们才体认到两岸关系的脆弱,「如履薄冰」。

觉得两岸政府都小气

至于选后两岸关系如何弥合,一位台生表示,其实任何一方都可以发动,尤其台湾可以展现对陆生健保、陆配身分证「六改四」的善意,相信立即有成效。 「马政府上台之后,两岸似乎有不少交流,文教领域更是成果丰硕,但在我看来,两岸都有点小气」!这位台生说,说是对等、尊严,但其实就是斤斤计较,不肯多让一毫:「比方说大陆不让台湾大专校院去大陆招生,是因为台湾当时只承认大陆的九八五工程大学,但现在台湾已经开放到二一一和骨干专科了;又例如大陆只让八个省市的陆生来台读书,既然现在交换生来台根本没有限制省市,那么何不开放所有省市的陆生来台读书呢」? 球当然也在蔡政府这一方。一位北部私立大学林姓陆生被问到,大选之后两岸交流情势,毫不迟疑表示「要看未来执政者是否接受『九二共识』」;至于蔡英文当选对陆生来台意愿的影响,他则表示要看五二○就职演说,「至少扁上台时还说了『四不一没有』」。 林姓陆生表示,民进党胜选之后,他的期待是首先要确保,八年来两岸交流得之不易的基础、成果和协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协商、签订两岸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其次是加大两岸教育交流,并为参与者提供更多保障,例如大陆学者来台参加研讨会,所办入台证能否有一定灵活性;他也期待台湾政府对在台学位陆生的限制进一步松绑,例如研究所陆生可申请国科会研究案,以及陆生纳入健保等。

对岸是自己第二个家

多位陆生表示,其实在台湾也一阵子了,对于「绿营可能获胜」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不论哪个政党当选,陆生的需求其实都是一样的:政府奖学金、打工实习权、陆生纳入健保,甚至未来可以留在台湾工作等。 还有台生表示,最关心两岸教育交流能否维持制度化协商,包括签订两岸教育协议;也期待台湾承认的大陆一本大学可以增加,至少和大陆对台开放的一本大学校数一致;以及海基会可以在大陆设办事机构,就近照顾台生。 站在两岸交流第一线,陆生、台生都表示,未来四个月或许是他们最「剉著等」的时候了,「希望两岸关系不要倒退,台湾/大陆是我们第二个家。」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