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疯路跑◆文/翟思嘉(中央社记者)《交流杂志105年2月号第145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2
相较其他运动,路跑不需太多设备、时间自由、可依体能调适的低门槛特质,让路跑人数一直持续增加。近几年来,在运动品牌厂商推动下,「路跑」更成为时尚运动,且加进更多有趣的元素。 台湾的路跑活动十年来持续增加,二○一三年开始大幅成长,二○一四年全台路跑活动约有五百场,与二○一三年相比大幅成长了八六%,平均每天都有一‧二场路跑活动。如果以密度来计算,国土狭小的台湾以这样的路跑场次可以说是马拉松举办次数密度最高的国家,路跑有演变成台湾全民运动的趋势。 体育署统计,路跑已经成为台湾民众最喜爱的前三名运动,台湾有超过四分之一的运动人口,选择慢跑做为平日的休闲兴趣,而台湾因路跑兴盛而造就的商机就高达一百七十亿。 随著一年年的发展,台湾的路跑也变得更有趣,有些城市每年固定举办路跑,借此推销城市观光,也有为吸引观众目光的比基尼路跑、净化身心的花季路跑、适合阖家参与的多啦A梦等卡通人物路跑,甚至曾引起争议的彩粉路跑等,各种路跑推陈出新。路跑从个人运动,转化为众人同乐的派对。包括上述娱乐性质较强的路跑,加上运动爱好者参与的较专业马拉松,预计二○一六年,台湾的路跑活动数量及参与人数将持续往上窜升。
大陆路跑 二○一五年百花齐放
路跑不仅在台湾风行,在大陆,马拉松也成为大陆民众参与度最高最普遍的运动。大陆在二○一四年开放商业赛事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举办路跑赛不再需要得到体育主管部门的许可,马拉松比赛也在二○一五年达到新的高峰。 除了厦门国际马拉松、北京国际马拉松、上海国际马拉松等行之有年且经国际协会认证的马拉松比赛外,二○一五年全年,大陆共有超过百场的马拉松赛事,参赛者达一三○万人次,其中,参加全程马拉松(全马)达二十三万人,成长近三倍;半程马拉松(半马)的参赛人数也成长近两倍。 总计二○一五年,参与马拉松及各种相关路跑活动的大陆民众就有二三○万人次。「中国田径协会」下的「中国马拉松」网站,日前公布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二○一五年全年,大陆共举办了超过一三○场次的马拉松及相关的赛事,其中全程马拉松为五十七场,半程马拉松九十二场,加上短程路跑,平均不到三天就有一场路跑在大陆开跑。 在上百场的马拉松赛事中,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共有四‧七万人参赛起跑,是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场马拉松,其余参赛人数排行榜前十名的马拉松赛,参赛人数都在三万人以上。北京马拉松和广州马拉松的名额竞争更激烈,要透过抽签才能选出参赛者。 二○一五年马拉松热潮延烧整个大陆,三十一个省份只有新疆、青海、宁夏、西藏四个省份及地区没有举办过马拉松赛,江苏省则以二十场的次数夺冠。举办最多马拉松的城市以东部沿海为主,江苏、浙江、北京、山东、上海这五个省份及城市一年举办的马拉松赛占整个大陆全年总数的一半。 十月十八日是二○一五年大陆马拉松赛最密集的一天,这一天有八个省、十一场的马拉松赛,共九万人同时奔跑。 路跑热潮让大陆政府也开始重视。由中国田径协会主办、广州市田径协会协办、智美体育集团承办的二○一五年中国马拉松年会于一月九日至十日在广州召开。年会上,中国田径协会公布修订后的「中国境内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管理规定,希望进一步加强行业规范和行业管理,促进马拉松运动的健康发展。
路跑商机无限 成为时尚运动
平时路跑练习需要运动服、运动鞋,参加马拉松比赛,要交报名费、交通费、住宿费等。参赛人数以百万计,当然商机无限。在大陆,不同领域的企业都看出全民健身的商机,积极争取,包括以商业地产起家的万达集团、以电器产品起家的苏宁云商,以及媒体乐视体育等都在布局大陆体育市场,路跑比赛的赛事赞助与广告,已经不再是传统体育品牌企业的天下。 此外,跑步社交软体也异军突起。大陆一款手机社交路跑软体「悦跑圈」,从二○一四年二月到二○一五年底,不到两年已累积超过一千五百万用户。悦跑圈日前才宣布,已完成由动域资本投资的一千八百万美元融资。 悦跑圈用户可透过应用程式(APP)记录行程、分享动态、评测装备,在应用程式上,用户可浏览目前可以报名的路跑活动,并直接线上报名。悦跑圈执行长(CEO)梁峰曾表示,悦跑圈意在开发大陆「跑团经济」,探索跑步运动的商业化价值。 「跑团经济」在大陆能否成功?打开大陆社交软体微信朋友圈,马拉松俨然成为中产阶级的新时尚运动,几乎每一个人身边都有一个爱好跑步的朋友。职业是空姐的徐小姐说,自己平常没什么时间运动,但只要出门跑步,总要在朋友圈晒一下,「感觉大家都这么做,好像还挺值得骄傲的」。
安全有隐忧 空污让跑者却步
不过,在大陆成为时尚的路跑运动却暗藏不少隐忧。由于发展过快过多,许多承办赛事单位没有经验,相关设备与安全防护都不足,一般民众对路跑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跑步」层面,二○一五年以来,大陆已发生五起路跑选手猝死的憾事。今年一月份香港马拉松,一名二十四岁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生首次参加十公里马拉松,在终点前晕倒,送医后死亡;十月二十五日合肥马拉松,一人也在在临近终点时心脏病发死亡;十一月十五日,一人在上饶半程马拉松冲过终点后心脏病发死亡;十二月五日深圳国际马拉松赛上,一位三十三岁的选手途中倒地死亡;十二月二十日,福州国际马拉松赛事期间共有三四二八人次接受医疗救助,两人休克,一人心跳骤停,共有七人被送往医院治疗,一人死亡。 北京青年报曾报导,大陆路跑人数快速增加,但空气品质持续恶化,因跑步引发的猝死事件更不时发生,这些严重问题正在逼迫马拉松主办单位提升服务和现场医疗救治水准。 二○一四年北京马拉松赛就在严重的空气污染下进行,由于雾霾影响,天气条件恶劣,有些选手中途退出,有些则根本没有参赛。二○一五年北京马拉松就为了避开可能的雾霾污染,将赛事提前一个月举行。其他措施还有取消了半马、拒绝缺乏长跑能力的跑友参赛、延长关门时间,减少跑友压力。此外,赛道上还特别安排大量急救志工、救护车、救援直升机,并配备自动体外心脏去颤器(AED)。 二○一五年有五人因马拉松猝死,在大陆跑步爱好者圈中,引起许多共鸣。大陆体育网站曾报导,大陆部分马拉松赛事缺乏规划与秩序。有女性马拉松跑者在比赛中遭到推挤,但主办单位没有维持秩序;不少选手缺乏参赛礼仪,随地乱丢垃圾、吐痰、甚至随处大小便。在食物补给区,往往看到选手蜂拥而上抢食,甚至可能出现踩踏风险。 也有主办单位缺乏路跑相关知识,有马拉松选手在网路上批评,日前他参加比赛,居然自食物补给区领到一袋煎饼,志工还向他极力推销煎饼的好处,网友调侃,不知道下次是不是有马拉松比赛发大闸蟹,要求选手们都得横著跑。 以上种种虽让人诟病,但在大陆路跑,最让人困扰的还是严重的空气细悬浮微粒(PM 2.5)污染,特别在北京等大陆华北地区,普遍雾霾污染的情况下,要找到适合路跑的日子相当困难。从台湾到北京工作的林先生说,他在台湾有跑步的习惯,但到北京后,「天天PM 2.5超标,不跑比跑更健康」,他只能在在偶尔天气晴朗、空气清新的时候出门活动筋骨,「觉得自己快要生锈了」。 大部分的跑者会因为空气污染放弃自己的训练计划,甚至影响参加比赛意愿。一名跑者说,比赛报名往往是一、两个月前的事,无法预知路跑当天的天气状况,「与其白交报名费,不如自己默默转战路边或公园」。
藉路跑宣传观光
不过,对部分路跑参赛者来说,参加路跑不仅是活动筋骨,也是深刻认识城市的机会。大陆不少城市会藉马拉松比赛宣传当地城市观光,马拉松路线的规划因此相当重要。 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马拉松路线途经京杭大运河、古运河、东关古渡、瘦西湖、大明寺等众多景点,诠释「唐宋元明清,从古跑到今」的特色。 但大陆诸多城市的历史古迹或人文景观常常与城市市中心混杂,举办马拉松赛需要交通管制,时间长达数小时,引起民众不便。南京举办马拉松比赛时,就曾发生民众早上出门买完菜后,发现回不了家的窘境。大陆各大城市用马拉松宣传城市蔚为风潮,虽立意良好,却也考验当地政府的规划能力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