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编辑手记》一步一脚印建构出的两岸现状《交流杂志105年4月号第146期(历史资料)》

  掐指一算,距离两岸二○○八年五月恢复制度化协商、进行「第一类接触」以来,已接近八年。如果说,八年的时间,已足以让一个懵懵懂懂的青少年,蜕变为成熟的大人,那么,这八年来的台湾社会,因著「大陆元素」的加入,是否也已产生某种程度的质变?

所谓「鉴往知来」,有鉴于五月二十日新政府上台,两岸关系可能面临新的局面,本期《交流》杂志特别在政党即将进行第三次轮替、两岸关系即将迈入新阶段之际,回顾过去八年前后两岸交流的情形。当我们检视得越仔细越能发现,两岸过去八年来,竟有如此巨大的变化。

很多人可能忘了,两岸恢复制度化协商以前,赴大陆要从第三地转机,是多么的不方便;很多人可能忘了,两岸恢复制度化协商以前,台湾许多优秀的MIT产品,面对大陆的高额关税只能望「关」兴叹;很多人可能忘了,两岸恢复制度化协商以前,要到大陆投资,是如此的没有保障;很多人可能忘了,两岸恢复制度化协商以前,要跨海追捕通缉犯,是那么的处处掣肘。

八年来,两岸关系已从初次接触的生涩,转变成相互合作、彼此信任的伙伴。期间虽偶有猜忌,但双方的关系从长期来看,却始终朝著正向发展。

今天,台湾社会的丰富性,很大一部分有赖于融入全球化的跨境人员、货物、资金、资讯网络,成为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如果缺了大陆这一个节点,将有如网络出现破口,不仅限制了台企的全球布局,台湾社会也会少了很多精彩。

从大陆观光客到陆配与陆生,从人民币到陆企与陆式服务,「大陆元素」的加入,与台湾社会交流、交融、交锋,激起许多的火花,也埋下许多创新的种子。当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感觉从陌生与好奇转为认识与了解,越来越多台湾青年选择登陆创业,输出台式创新,成为台湾软实力的延伸。

强调创意与创新的软实力,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滋养的土壤。书籍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书店也因此承担起文化传播的重任。虽然在数位阅读的浪潮下,两岸的独立书店都面临了挑战,但是纸本阅读的需求仍在。两岸的独立书店在过去几年的摸索下,已渐渐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成为都市丛林中一幅美丽的文化风景。

或许是意识到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大陆近几年以经济实力为后盾,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力抗当今以美国马首是瞻的全球主流文化。无独有偶,软实力之外,硬实力的巩固与维持,大陆也不马虎。一连串的军队整顿与军区改革,除了有著巩固「党指挥枪」的目的外,似乎也意味著大陆有意透过军力的强化,向世界传达「军事威慑」仍将是未来亚太地区发生冲突时的选项。

大陆对自身实力的自信,在今年两会上习近平与涉台系统的对台言论,有充分的展现。面对新政府可能走的新路线,大陆已明确划下「九二共识」的底线,似乎难有妥协的空间。政府用了近八年时间,一步一脚印建构出的两岸和平现状,亟待新政府展现成熟的智慧,努力维护。

未来两岸关系究竟是否会走入海基会前董事长洪奇昌于海基会二十五周年论坛上所说的「下修的拐点」,还是会出现更多的亮点,不只两岸人民关心,全世界都在等著看。可以确定的是,走过四分之一个世纪、以促进两岸和平为使命的海基会,仍会在波涛滚滚的海峡洪流中,成就一股稳定的力量。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