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各界对新政府大陆政策的期许◆文/王信贤(国立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交流杂志105年6月号第147期(历史资料)》

年初选前一晚「周子瑜效应」全面发酵,不仅为已成定局的选情加柴添火外,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其所突显的两岸关系「敏感性」与「脆弱性」,不论两岸互动多绵密、两岸领导是否具有互信,稍有风吹草动,就会造成巨大的社会与政治效应,之前「东京影展」事件、张悬事件如此,周子瑜事件也是如此。马英九时期如此,即将上任的蔡英文政府也会是如此,都会使原本基础不稳的两岸关系更加脆弱。


大选后的两岸关系

近年来,此种「敏感性」与「脆弱性」不再全然是历史因素,而是两岸新的互动所形成,特别是来自对岸因国力上升后对我国的政经压力使然。即将上任的蔡英文当然深知这种压力,也避免触碰两岸关系的敏感神经,这也是为何她从竞选期间、胜选感言到选后,提出不同民进党过往的表述,包括「维持现状」、「中华民国宪政秩序」,甚至是「九二精神」等,一再往中间「调整」,且在立法院新会期中,《两岸协议监督条例》不仅列为优先审查的法案,也一反选前坚持以「两国论」为基础,改以符合中华民国宪政体制的新版本。而包括国安、两岸与外交等在相关人事方面,则以「国际进击、两岸防守」为主轴,并无「偏独」的人事安排。

相较于此,北京方面近期来对台政策,除二月底王毅的「宪法说」让人有稍露曙光外,从陆客缩减、学甲虱目鱼契作终止,到包括甘比亚、亚投行、肯亚、马来西亚「四亚」,以及在比利时国际钢铁会议要求台湾代表团离席、WHA「邀请函」事件等,全部都是攻势作为,万箭齐发、节节进逼,展现其具有全方位、铺天盖地的实力,可影响我国的内政与外交,政治、经济与社会,并明确告知新政府,中国大陆不仅可以在两岸关系影响台湾,也可以在国际多边组织,用国际游戏规则框限我国。而在媒体攻势的部分更令人咋舌,有直白的「面对『九二共识』蔡英文不能再装睡」、「不承认『九二共识』就是破坏两岸关系共同政治基础」,也有嘲讽式的「蔡英文不是要中国大陆『释放善意』吗?来了」,不一而足。

面对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究竟是冷和平还是新对抗?「五二○」就职演说是重中之重,但也会是多重互动与博弈的格局;不仅会是两岸政府间的较量,也涉及国内政党间的竞争;不仅受国内民意影响,也将牵动中国大陆内部民意;不仅是国内因素,也将受国际因素影响。以下将针对此进行分析。


期待具创造性的两岸政治定位表述

虽然过去八年,国民党政府与中国大陆方面对于「九二共识」的认知与定义有所差距,但其确实是两岸互动以及去年「马习会」成行的政治基础,甚至是北京方面所谓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就目前政治现实来看,要蔡英文政府说出「九二共识」确实有其困难,但我们也看到不论是前述的「中华民国宪政秩序」与「维持现状」,或提出「『九二共识』是选项之一」、「一九九二年会谈是历史事实」,甚至是选后的「九二精神」等,都可看到调整的轨迹。对民进党而言,从「台湾前途决议文」到「维持现状」与「九二精神」,快步往中间靠拢;同样地,北京方面从「一国两制」或「一中原则」到「九二共识」,纵使「一中」核心未变,但也称得上是一种「表述」的进步。不论发生在一九九二年的是「谅解」、「事实」还是一种「精神」,「九二共识」也是为了维系两岸和平而被创造出来,我们期许新执政团队也能创造出具创意的政治定位表述。


中国大陆对台政策中「矛盾论」本质未变

中国大陆对台政策的目的就是「反独促统」,其他均为手段,为达目的则会不择手段。如前所述,近期陆客缩减、「四亚」与国际空间等,即便过去八年与其累积良好的互信与政治基础,北京方面对台虽稍微保留情面,但仍一再进逼,为的只是强迫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说出「九二共识」。就此而言,过往对岸智库多释放出国民党支持「九二共识」,与中国大陆间纵使有不同意见,仍属「人民内部矛盾」,而民进党支持台独,则是不折不扣的「敌我矛盾」。但从近期的进逼看来,中国大陆对台只有「主要敌人」与「次要敌人」之别,而无「人民内部」与「敌我」之分,如今为迫使「主要敌人」屈服,原本可资联合的「次要敌人」利益亦可牺牲。


关注中国大陆内部政治发展的影响

中国大陆总书记习近平上台以来,一连串的反贪打腐、决策体制改革与军事改革等行动确实取得一定的成效,也使其权力进一步集中。然而,我们也发现,各种关于党内不满或「阴谋论」等讯息不时出现,包括习近平与李克强间的关系、「无界新闻网」在两会期间转载「倒习信」、去年股市跌跌不休、天津爆炸案何以如此离奇等,各种讯息绘声绘影。甚至习近平在近期中纪委十八届第六次会议中提出「党内存在野心家阴谋家一定要除恶务尽」的说法,使得中国大陆党内权力互动更加诡谲。而随著中国大陆于七月底八月初举行的「北戴河会议」即将来临,再加上今年秋天举行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关于十九大高层人事「卡位」战已然展开。在我国又一次政党轮替的同时,我们必须随时留意中国大陆内部政治动态,谨慎应对,避免中国大陆因内部因素而影响两岸关系的稳定。


留意中国大陆民意的变化

观察中国大陆官方近期的发言,以及其网站关于台湾的相关讨论,可以发现对岸对于台湾友善的讯息逐渐减少。中国大陆官方媒体《环球日报》旗下「环球网」于四月底时公布一项对于台湾新政府上任后两岸关系看法的民调,显示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受访者支持「武力统一台湾」,并且认为台湾蓝绿两党都是或明或暗的独立支持者,台湾社会赞成独立者随著时间推移将会越来越多。姑且不论在中国大陆的政治体制下是否有真正意义的「民调」,且据媒体报导,五月十二日中国大陆中央网信办已针对环球网「在五二○敏感时间节点临近之际,发布所谓中国大陆网民『支持武力统一台湾』的民意调查,引发台湾及国际媒体大炒作以及台湾网民的激烈反应,严重违反报导纪律。」要求限期一个月内整改。

但我们从中国大陆官方近来一再强调「台湾有二千三百万的民意,大陆也有十三亿多的民意」,再加上热闹一时的「民国粉」迅速消退,且年轻一代网民对台态度转趋强硬来看,其民意的变化确实值得我方留意。


美中棋局下的两岸关系

从大选前后美国官员穿梭两岸,以及此次WHA邀请函事件中美国的角色,都可看出目前美国作为北京与蔡英文新政府间的「中介」角色。而随著中国大陆国力日渐强盛,其对外关系是在全球一盘棋的思维下展开,两岸关系只是其中一环。因此,未来两岸关系的走向,或蔡英文政府对两岸政治定位的表述也将取决于美中两大国间的协调与较量。

因此,美中两大国间所对弈棋局不仅是两岸,还包括朝鲜半岛、南海、东海、中东情势等,甚至是「TPP vs RCEP」或「一带一路」所提出后的对冲效应等,两大国间的利益折冲与交换绝非「单一赛局」,而会出现「多重赛局」。因此,我们必须关注的是,国内向来有种声音力主可透过美国、日本等力量平衡中国大陆的压力。事实上,大国与大国的互动往往是从全球棋局考量彼此利益。日前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强调,没有台美中三角关系,只有美国与中国大陆的双边关系,以及美国与台湾的非官方关系,美国会试图让中国大陆与美国共同管控台湾问题(co-manage Taiwan question),正是「美中棋局下的两岸关系」的最佳说明。


对新政府的期许

台湾经济与国际竞争力的衰退,固然有部分人士归咎于两岸关系,然而,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存在于台湾内部。政治上蓝绿内斗、社会缺乏共识基础,台湾的发展动力某种程度上虚耗于空转,缺乏全盘考虑的思维与政策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政党之间与社会内部的分歧,在两岸关系政策上尤为明显。因此,实有必要针对各种设想剧本的应对措施规划,全盘考量内政、外交与两岸关系的整体性、系统性工程,以期改善台湾停滞的现状。

关于此,我们期待不论朝野各方,都应以更大的气度坐下来谈,特别是作为执政的民进党政府,除了要擘划发展的愿景外,还要团结各种不同意见,其中第一步就要化解另一阵营支持者的不满以及解答一般民众的疑惑,即两岸相关政策上的「昨非今是」,如为何同样符合中华民国宪政体制的《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国民党为卖台,民进党提出的就合理?为何同样接受WHA邀请函,以「中华台北」与会,民进党可以,而国民党却是丧权辱国?期许新政府有团结台湾的使命感,毕竟,随著两岸关系与国际局势的发展,时间不在我们这一边。

 过去八年,两岸互动的绵密程度超过任何一个时期,对岸也一再强调其对台「让利」。然而,民众之所以「无感」,甚至「反感」的主要原因之一,即是其中的利益被少数人所掌握与攫取。我们期许新政府上台后,一方面彻底检讨衍生「买办」的制度性缺漏,另一方面也必须严格自律,避免出现绿色「新买办」。整体而言,无论未来台湾的经济发展策略为何,台湾不能无视而自外于中国大陆的发展。虽然新政府提出「新南向政策」,确实有其重要性,但中国大陆国际影响力日增也是事实,如何在强邻进逼下维持一个有助于发展的环境,如何在两岸关系的基础上连结区域与国际,都有赖新任领导者的政治智慧。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