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人民币国际化隐藏的政经意涵◆文/李沃墙(淡江大学财金系教授兼两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交流杂志105年6月号第147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2

强势的货币是一国政经实力的展现。大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始于周边化、区域化、最后是国际化。换言之,就是先让人民币作为区域流通及贸易结算计价的货币,再逐步开放金融体系,包括建立外汇借贷、人民币清算及人民币债券等市场,提升人民币的货币交易和储备及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功能。自二○○九年七月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伊始,在短短的六年间已有长足进展。


人民币「入篮」展现政经实力

中国人行不余遗力地争取人民币「入篮」,国际货币基金(IMF)终于在二○一五年十一月三十日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中,人行多年的争取,总算尘埃落定。而且人民币在货币篮子中的权重达到百分之十点九二,仅次于美元和欧元,一举超越日圆和英镑。人民币「入篮」凸显的意涵是,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已得到正式认可;也意谓中国大陆在国际政经舞台上的大国角色获致肯定。


人民币「入篮」展现政经实力

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现况,可由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金额、持续启动汇率改革、与其他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状况、全球各国以人民币做为储备货币情形、扩大自贸区做为人民币国际化先试先行、建立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等不同面向来观察,兹简述如下。


跨境贸易结算 成长相当迅速

自二○○九年在上海和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五个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后,结算金额已由三十六亿人民币成长至去年第一季的一点六五兆元。此额度在国际支付货币中所占的比率达百分之二点七九,一举超越日圆,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仅次于美元的百分之四十四点八、欧元百分之二十七点二及英镑百分之八点四五。各年度的跨境贸易总计、货物贸易及服务贸易统计如表一所整理。

汇率渐进改革 升贬双向变动

国际化的货币必须是有升有贬的双向变动,中国人行自二○○五年起重启汇改,接著于二○一○年六月启动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改革;但二○一二年四月,又将浮动区间从百分之零点五放宽至百分之一;到二○一四年三月十七日,人行扩大人民币单边波幅至百分之二、二○一五年八月十一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被大幅下调一一三六个基点,与前一日中间价比较,共跌百分之一点八六,创下一九九四年人民币官方与市场汇率并轨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一连串的汇改,显示人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

自二○○八年末迄今,中国大陆至少已经和三十二个国家及地区分别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Currency Swap,亦称换汇),金额超过三点一兆人民币;此外,同时签署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的国家也超过十个,显示这些国家对人民币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

居于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信心,截至二○一五年六月,已有超过六十个国家央行与货币当局在中国大陆境内持有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而在亚投行开始运作后,预期大部分的贷款项目将以人民币计价,对人民币国际化更有实质帮助。


扩大自贸区域 国际化先试行

中国大陆国务院于二○一三年八月通过上海成为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经贸试验区,二○一五年三月又陆续启动天津、广东及福建三个自贸区;特别在上海及福建自贸区中,加速金融的开放,包括利率市场化、金融业对外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先试先行;并在自贸区内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国际及跨境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

为了解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透过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来观察允有必要;目前已有三种指数建构,一、中国银行每月所发布的「跨境人民币指数(CRI)」:这指数由二○一一年的一百成长至二○一五年八月最高的三二一,可看出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效斐然;但自去年八月的高点逐渐下降,二○一六年三月中国银行CRI指数为二五七点,较上年末下降十九点。二、中国银行每月公告的「离岸人民币指数(BOC Off-shore RMB Index,ORI)」,可反映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发展水准、显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状况。自二○一一年第四季公布后,也是呈现持续上升的走势,最新的数据显示,二○一五年三季末中国银行离岸人民币指数(ORI)为百分之一点四,较上季末上升零点零三个百分点。再度创下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使用水准的新高。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在二○○九年底该指数仅有百分之零点零二,但二○一四年底已达百分之二点四七,在五年间成长一百二十多倍。

目前,人民币是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有望在两年内超过日圆,届时人民币将成为第四大国际货币。显见,人民币国际化已有相当的长效。

人民币「入篮」后,中国大陆将加快推动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稳健推动金融自由化与市场化及资本帐开放的政策,诸如:松绑资本帐管制,从正面清单改为负面清单管理;在人民币利率的市场化及外汇市场自由化方向,前者以深化人民币的债券市场为目标,逐步解除利率管制;而后者则是透过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进而迈向新的里程碑。


配合「一带一路」 既相辅又相成

「一带一路」是中国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于二○一三年九月所提出的国家策略,有其重要的政经目的。不仅是中国大陆对外输出经济力,展现经济实力的表现;进而消弭美国在亚太经济主导地位的战略。因「一带一路」的实施,系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大宗商品贸易,除可规避使用美元计价带来的汇率风险,促进中国大陆与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增长外;更可让中国大陆与沿线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和跨境电子商务带来的结算融资需求,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口;进而奠定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加速人民币国际化,二者实有相辅相成之效。


人民币「入篮」后 债市将更蓬勃

人民币「入篮」后,中国大陆势必要逐步开放资本帐流动,降低外汇市场干预;此举将大幅提升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平情而论,中国大陆债券市场已位居全球第三大,随著更多国家增加人民币储备,以及更多债券指数纳入中国大陆债券,将有望提升外资在中国大陆债券市场的比例,推升债券市场长线发展。

另,人民币确定「入篮」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即发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指数的编制系按国际贸易得出的权重来衡量人民币兑十三种货币的表现,美元权重为百分之二十六点四、其次为欧元(百分之二十一点四)和日圆(百分之十四点七)。并以二○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为基期,基期指数为一百点。笔者以为,人行虽然表示「人民币汇率不应仅以美元为参考」,并称汇率要综合反映一国对多国的贸易与投资情况。但新指数将衡量人民币兑一篮子贸易伙伴国货币的表现,其实已宣布,未来将逐步与美元脱钩。


速催生亚投行 争金融话语权

长久以来,美国主导世界经济体系的规则,把持重要的国际金融组织,如在IMF中掌握百分之十六的股权,也控制了投票权,中国大陆投票权仅百分之五点四七。而美日在亚行的股权占百分之十五,两国联手主导这个组织,产生许多为人诟病的不公平待遇,早已引起中国大陆在外的各国不满。进一步言之,中国大陆于一九八六年三月加入亚行,目前是该行的第三大股东国,投票权亦处于第三位,占百分之四。日本和美国分别为亚行第一、第二大出资国。但自一九六六年成立以来,亚行行长均由日本人担任,这惯例也不断受到质疑。职是之故,中国大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人民币渐渐走向国际化后,登高一呼筹组亚投行,希望能当家作主,掌握话语权。因此,它挑战一向由美欧及日本主导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金融体制,建立中国大陆主控的国际开发金融机制,也是争取国际经济金融的话语权。

人民币「入篮」后将伴随著中国大陆资本帐的开放,大量的人民币流到各国,人民币及以人民币表彰的资产渐渐成为各国金融市场交易的标的。在此状况下,各国金融市场乃至经济的稳定,无疑地会受到影响。再者是人民币汇改将持续,汇率波动因而加剧,对全球股汇市影响必然更加显著。


人民币国际化指日可待 不可等闲视之

美国前国务卿季辛吉曾表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世界」。美元独强已让美国足足称霸世界几十年。中国大陆处心积虑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似乎已看出端倪。美元的变动,足以撼动全球金融市场,往例斑斑,足为佐证。然而,人民币国际化指日可待,人民币巨幅的升贬也对全球金融市场发挥巨人般的影响力,不可等闲视之。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