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对两岸策略的意涵◆文/苏孟宗(工研院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主任)《交流杂志105年6月号第147期(历史资料)》

智慧城市(Smart City)相关议题,虽不算是个全新的趋势,但透过日渐成熟的新兴科技如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4G/5G通讯、人工智慧等,智慧城市目前正如雨后春笋在全球迅速展开,透过各种科技提高城市基础建设的效率,并提升民众的生活品质。多项全球智慧城市应用已由实验阶段逐渐进入商用化阶段,一些创新应用服务及商业模式也不断推出,不仅实际解决城市发展的治理与民生问题,也促进具体商机与产业发展。


世界智慧城市的趋势

预估到二○五○年,全球都市人口将增加到六十三亿人,约占全球人口七○%,届时将有二十九个人口超过千万的巨型城市(Megacity),甚至发展出大都市组成的集合城市(Conurbation),如德国Ruhr、荷兰Randstad、美国纽约与纽泽西等。因为都市人口密度的持续增加,将带来交通、安全、污染及医疗等城市居住与治理的新挑战。

智慧城市与产业发展关联性强,可带动产业创新与经济发展。世界银行估算,一个百万以上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设,当实际应用程度达到八五%时,经济效益可增加至投入的二~二‧五倍,彰显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经济价值。智慧城市除了可以创造经济价值,还可以促进文化与历史结合,并帮助发展环境永续。  

研析全球智慧城市的发展轨迹,有三个重要趋势值得两岸推动都会发展时参考:

•趋势一:以人为本、解决在地问题驱动城市成长,形成智慧城市发展策略之重要思维

以往智慧城市的发展策略,会先想到提供更多创新的智慧功能,或是利用智慧城市帮助发展相关产业,创造经济效益。但是最近几年,智慧城市的发展思维已经转向由解决在地问题著手,包含社会需求与环境永续相关问题。伦敦在二○一一年推动智慧伦敦计划(Smart London Project),就是要解决人口将从八三○万(二○一三年)成长至一一○○万人(二○五○年),所引发城市与交通拥挤问题、高龄化医疗保健、社会服务和教育需求等议题,因此发展策略重点为建立网络连结、资料平台、人民参与之基础环境建置。


•趋势二:从大型公司主导,转向扩大公民参与,以「公私民合作伙伴关系机制(Public-Private-People Partnership, PPPP/4P)」模式,提供民众共创价值、共享利润

过去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机制(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主要由大公司和政府互相合作。近年来则强调加入民众(People)参与合作伙伴,促进全民共利。此民众除了一般人民,还包含研究法人、学校、公益团体等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NGO)。尤其是在与互联网相关的新经济发展,很多跟年轻人创新创业有关,像是Kickstarter就是以民众募资平台赞助创意专案进行实际制作;另外芬兰Youth Guarantee模式,提供技职教育与职场训练,帮助失业的年轻人透过自我技能提升找到合适的工作。


•趋势三:利用开放式平台,促成创业生态圈,激发跨界跨域创新创业动能


主要由政府提供开放平台环境,搭配资料开放促成公民投入形成新创,集结跨国企业、各级政府的专家人际网路,让各种群体相互交流促成创业生态圈,激发跨界跨域创新创业动能。二○一四年英国伦敦进行「London Open Data」计划,针对市民、企业开放问题解决提案,创造Talk London Community,亦举办投票(i-Voting)、现场问答活动、调查和焦点访谈,并提供London DataStore/Dashboard超过五百套的公共数据,将城市治理讯息透明化,让市民可以透过诸多平台提出民众关心的市政和民生议题,也可以提出创新解决方案,甚至帮助年轻人创业。


两岸智慧城市发展的现况与趋势

台湾各地方政府在施政上,大多以智慧城市做为推动城市治理及产业发展的主轴,并在不同领域进行各种创新应用服务。例如:

•台北市政府以「公务二手资源再利用」推动智慧节能;以「乐活台北(UI-Taipei)」推动智慧政府。

•台中市政府以「友善乐龄,幸福台中」方案,促进智慧健康;提供「地理及防灾资讯系统」,建立智慧政府资讯服务。

•高雄市政府以「GIS地理资讯加值应用」,强化智慧安全系统;以「智慧型交通运输计划」,推动智慧交通。

另外台湾已在进行「构建4G智慧宽频应用城市计划」,鼓励企业结合地方政府共同提案,投入物联网的建构,进而提供智慧照护、安全、物流、金流、运输及育乐等整合性服务。例如:

•中华电信和桃园市以「大众运输导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服务」,发展智慧生活圈,以机场与机场捷运为中心,发展智慧运输,延伸到智慧生活、智慧观光、智慧商圈、智慧政府治理等服务,带动桃园智慧城市发展。

台湾目前推动上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包括:

•中央与地方在政策规划上需要强化整体策略与整合机制,才能发挥跨域整合及资源杠杆综效。

•效法欧美日重视解决在地问题导向、基础建设等议题规划。

•除了重视解决方案(Solution)的开发,也要注意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的应用,运作上更要纳入民众参与和共创机制。

•松绑外资来台投资、海外人才延揽相关限制,并强化国际合作如邀请潜在国际客户和引进国际合作伙伴。

中国大陆智慧城市的发展也有多年的历史与实绩,大多侧重提升城市的承载力与解决其他城市治理问题,其中以智慧交通与产业发展最受重视。二○一四年三月中国大陆发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二○一四~二○二○年)」,提出国家级城镇化发展的纲领性政策,目标为改善一亿人的居住条件。另外以具备优良条件的三大经济圈,规划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包含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三大城市群,以二.八%的国土面积,聚集一八%人口、创造三六%的国内生产总值。

三大经济圈的智慧城市规划重点:

•环渤海以北京与天津为首之工业密集型城市群,近期欲促成世界级的云端运算产业基地。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大陆城市化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上海、宁波、无锡、江苏为首要试点地区。智慧上海以三年行动方案推动资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物联网、云端、巨量资料等广泛应用。

•珠三角正在打造二○二○年粤港澳世界城市群,主要重点城市为深圳、东莞、广州、佛山。智慧深圳重点为提升资通讯基础建设,发展智慧交通、市政与安防,加强资讯安全与培育新兴战略产业。

中国大陆目前推动上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包括:

•中央政府的智慧城市发展政策如何与地方产业发展政策紧密扣合,并减少在新兴科技应用上的重复投资。

•在既有的互联网新经济基础上,以「资料经济」加值智慧城市,并协助新兴产业超越欧美产业的附加价值。

•加强相关跨领域的协同发展,不局限于单一领域的发展思维,如智慧城市需要多个领域,包括行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在软、硬体与服务的整合。

•以产业标准结合服务与营运模式创新,形成新产品技术架构、营运模式和产业游戏规则。


对两岸都会发展的策略意涵

以往两岸在产业发展策略的思维上,会先考量国际市场机会及产业国际竞争力,然而借镜全球智慧城市发展以解决在地问题驱动城市成长之趋势,智慧城市的价值创造应从解决在地问题著手,包含高龄社会、低碳城市、食药安全、灾害预防、运输效率、青年就业等议题。例如在高龄社会的问题上,面临的重要社会议题有结构老化速度快、老年扶养比过高、医疗照护社会成本过高等,因此问题解决的方向可以思考如何延长健康年数、建置长期照护机制、活化老年动能等。

从国际化角度规划台湾都会与区域之应用分工,可以依各都会具有的文化特色和特定应用领域重点,建立核心能力。例如,台湾的新竹竹北为全台人口净移入率最高(正二八%),全台扶幼比例最高(三二.九%),但居住人口成长快速衍生交通、生活机能、安全等议题。其中高铁为通勤族以及长程移动交通要塞,缺乏大众运输网,造成周边交通壅塞。因此若规划竹北高铁附近社区成为智慧社区生活圈,运用智慧化系统解决方案改善城市交通、高龄及幼儿照护问题,将有机会复制到高铁沿线之新兴都会区,并形成整案输出至国际市场的机会。

另外,须要广纳有需求有创意的民众,加入公私民合作伙伴关系来制定及推动智慧城市整体策略与推动方案,促成政府、企业与民众共同参与创新解决方案,达到共创价值、共享利润。政府可以效法国际智慧城市案例,建置不同特色的「使用者应用生态圈」,透过生态圈里的利益关系人组合,提供满足使用者需求的服务,并达到利益平衡。政府也要提供开放式智慧城市治理平台,让各界提出需求及解决方案,也可透过此平台帮助年轻人或中小企业创业。还需要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释放都会区公共场域,使创新应用能做在地场域验证,其中最重要的是许多智慧城市的创新应用,牵涉跨政府主管机关的相关法规,所以政府须要透过专案小组迅速帮助企业或民众解决障碍。

智慧城市发展已成为世界趋势,其中不缺众多的创新智慧应用,未来的产业商机潜力也令人期待。两岸可考虑在智慧城市发展上合作,从两岸产业包含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补性、资通讯基础建设、激发年轻人创新创业等方向思考。但是政府在智慧城市发展的策略思维要能把握住重点,以及提供至少十年的长期性策略支持择定之智慧城市应用服务,才能让国内外厂商与投资人长期投资,落实相关建设方案,并解决居民和社会相关之切身需求。

回页首